典蕴文化网>故事>蔡邕救琴

蔡邕救琴

收录日期:2025-11-20 12:52:01  热度:9℃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自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猜你喜欢

  • 马连良巧解矛盾

    不过,就在马连良准备演出的前几天,上海剧评界为了一件事争论不休:谭鑫培当年在《打渔杀家》中饰演萧恩时穿的什么鞋。一派说是“鱼鳞洒鞋”,另一派却说是“薄底靴子”,两派为此大打笔墨官司,场面好不热闹。马连良明白问题有些棘手,他赶紧给人称梨园“通

  • 操持家务是个技术活

    我们的小屋怎么收拾都是乱的,我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慢慢失去信心,然后到因绝望而彻底放弃收拾房间,距今已经一年多了。老公提意见时,我便嘻皮笑脸地说:“知足吧你,这年头能找个陪你住18平米出租屋的媳妇也不那么容易!”可是,婆婆大人来了。面对婆婆,

  • 送玫瑰花的实验

    2008年情人节前,一位意大利心理学家在佛罗伦萨找到两对具有大体相同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让他们做了一次送玫瑰花的实验心理学家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束红玫瑰;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天

  • 爱你所以靠近你

    我叫于文凤,是香港建设集团主席于镜波的女儿。14岁那年,一部周星驰的代表作《审死官》让我从此迷上了他的电影。我喜欢他在电影里的荒诞气质,痴迷于他的“无厘头”风格,更感动于他演绎的那些让人笑中带泪的小人物。我从小家教甚严,性格内向,没有多少朋

  • 华连卡的爱情故事

    我结婚了,是和当地中学的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婚礼上,他是那么可爱,西装熨得笔挺,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当然少不了他英俊的脸蛋儿。他在婚礼上紧张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弟弟似乎不太高兴,整个晚上坐在角落里生闷气。不过管他呢,这是我的婚事,与他无关。

  • 掌上开花

    格娟周身的皮肤,就像一台精密的雷达,各种声波或强或弱地带给她外界纷杂的信息。格娟的手,尤其纤长柔软,白皙到几近透明。格娟坐在那儿极安静,浓密的长睫毛似动非动,两手叠加轻放膝上。地面的震动由远及近,清晰地传达出来人的足长和身高。格娟的嘴角随着

  • 娶妻当娶文艺女青年

    我一哥们,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公斤,头凸腹鼓,膀大腰圆,小鼻子小眼大耳朵,整个一“弥勒佛”。从前他不是这样的,自从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后他就开始发福,都是“文艺女青年”照料的结果。哥们的老婆生得娇小可爱,清纯动人,长发柔顺飘逸,光滑润泽,让

  • 一则惊险的广告

    美国普拉公司在1974年推出了“拍立得”快速成像相机,拍摄后的30秒内就能提取相片。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普拉公司选择了在游人如织的迈阿密推广这种新产品。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迈阿密海边浴场人山人海,众多游客中,有一位穿着泳衣的美丽少女很是引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