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东坡肉的由来

东坡肉的由来

收录日期:2025-11-21 00:17:46  热度:8℃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苏东坡早年曾在北宋京城做官,因与当时的革新派王安石政见不同,自动请调到地方做官,1071年到杭州做通判,以后还到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当过知州。1079年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受到弹劾,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了“团练副史”这样一个挂名小官,其实质是流放。在这个时期苏东坡心境之悲凉、门庭之冷落、生活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一派重新执政,次年苏东坡奉调回汴京做官,但这时他与保守派在对待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意义上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再次被贬为地方官。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猜你喜欢

  • 魔草

    魔草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魔草生长在深山之中。这种魔草被称为“魔草”是因为它具有非凡的力量和神奇的效果。然而,魔草的力量并不是为了给人类带来好处,而是用来保护它自身的生命。魔草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绿色,叶片上布满了微小的纹路,宛如一张迷人的

  • 三个懒汉

    三个懒汉从前,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三个懒汉,他们懒得连动都懒得动。这三个懒汉都没有正经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晃悠。第一个懒汉叫小明,是个胖胖的中年男子。他每天都泡在家里看电视,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家里的家务活也不干,经常把妻子气得发疯。第

  • 钉子

    钉子敲击的声音在寂静的工坊中回响。老师傅紧握着铁锤,专注而有力地将铁钉钉进木板里。他熟练地摆弄着每一颗钉子,仿佛将他的技艺与这些小小的金属道具融为一体。钉子,或许是世界上最常见而又被人们忽略的物品之一。它们往往默默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 技艺高超的猎人

    技艺高超的猎人在大山深处,有一个神秘而神奇的猎人,他以其卓越的技艺而闻名于世。无论是野兽还是猛禽,他都能轻松捕捉,无所不能。这位猎人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猎手,更是一个谦逊和勇敢的冒险家。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山上时,猎人已经准备好出发

  • 虱子和跳蚤

    虱子和跳蚤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有一只名叫小虱子的虱子,它生活在村庄的一片茂密的林地中。小虱子十分聪明好动,它喜欢在草丛中游玩,寻找新鲜的血液充饥。而在同一个村庄里,还有一只名叫小跳蚤的跳蚤。小跳蚤狡黠机智,喜欢在宠物身上跳跃,到处寻找温暖和

  • 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团结和互助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甘共苦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情谊,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深刻的人性体验。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同甘共苦都能激发出人们最真挚的情感,开创出最美好的故事。同甘共苦的故事源

  • 聪明的农家女

    聪明的农家女有一位叫小红的农家女孩,她住在一个山村里的小房子里,过着朴实而快乐的生活。小红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经常帮助父母种田、喂养家禽,同时也有时间去学校学习知识。每天清晨,小红都会起床后帮助母亲准备早餐,然后和父亲一起出去田地里干活

  • 天堂里的农夫

    天堂里的农夫天堂,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归宿,被描绘成一个恬静、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没有痛苦,没有纷争,只有和平与幸福。然而,在这个被人们称为天堂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一个农夫。这个农夫与大家心目中的天堂形象大相径庭。他瘦小而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