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宋朝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简介 郑樵是怎么死的

宋朝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简介 郑樵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4:09  热度:9℃

郑樵,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未曾应试,专注研究,因为字渔仲所以又有郑渔仲的叫法,当然更多还是称呼其号夹漈先生。

北宋徽宗三年,郑樵在兴化军莆田出生。郑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世家,祖辈是晋代中原南迁的望族,高祖郑冲、曾祖郑子堂、祖父郑宰到他父亲郑国器都是读书应试之人,大部分都曾入仕为官,虽然官位不高。受家庭环境影响,郑樵自幼勤奋好学,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郑樵居住之处,算是莆田广业里山区,与外界联系不深,但是郑樵还是立志要读尽天下好书。

郑樵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也因此逐渐衰落,所以此后郑樵就开始过着清贫的生活。就算如此,他也不曾放弃过读书的想法,和兄长背着包裹,四处借书也没有断掉学习。

郑樵热爱学习,但是却不仅限于四书五经以及应试之学中,而是涉猎万象。他曾经深入田间山野,甚至拜农夫为师,追求实学。不仅仅是限于书本,他还追求天地间的各种科学知识,曾经想过将自然科学一类的知识提拔到儒家经典知识同样重要的地步,并不断号召。

郑樵并不像许多读书人一样,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进而走上仕途,光宗耀祖。郑樵的目的十分单纯,就是想探索更多的知识,并致力于传播天下。不过靖康元年,国家危难,深受北方强敌进攻。看见时刻受到威胁,处于风雨动荡之中的国家,他无法再忽视,于是和兄弟郑厚一起联名向朝廷当权者上书,陈述自己兄弟俩的抗金志向和报国才能。不过他的这种请愿却未曾被朝廷重视,于是他只能想另一种办法,走入国家政治中心。

南宋绍兴元年,郑厚带着悲观失望之心,下山来到只剩半壁江山的宋朝参加科举,此后走上了坎坷的仕途。与兄长不同,郑樵认为南宋朝廷昏暗腐败,就算应试入仕,也无法尽其才,于是他任然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漈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

为了能够撰好这本书,郑樵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不断吸取各方知识,力求读遍各地藏书,当时有人称颂郑樵说惟有莆阳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

一本书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郑樵就在写一本,最终他渊博的知识受到了抗金派宰相赵鼎、张浚等人的重视。坎坷的是,郑樵还没有真正开始施展自己的才能,国家的宰相就换成了秦桧。而抗金派宰相赵鼎等人,最终被排斥出了朝廷。与此同时,郑樵也受到了秦桧的压制。

秦桧多次下令,严禁私人修史和著书,违者以擅修国史罪论处。

悲剧性的事件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受到朝廷压制,时刻面临危险的郑樵,在这时却不断接到亲人离世的消息。先是郑樵的胞弟郑槱不幸早亡,继之郑樵的幼儿郑惕和妻子陈氏相继死去。郑樵被巨大的悲痛淹没,虽然重新背起行囊,带着自己的新书请求面见皇帝,但是在秦桧的阻扰下,却始终未曾如愿。

郑樵的道路可以说被秦桧堵得死死的,手中无权的他就算心中再悲愤也无可奈何,最终选择而来归隐山林,在夹漈山主峰侧的高山虚谷中隐居,并开始继续著述一部远避宋朝国史三百年的史学巨著《通志》。

五十四岁那年,郑樵的《通史》初稿终于完成。也正是在这时,郑樵被抗金派官员王纶、贺允中、汪应辰等人举荐,有幸面见宋高宗。宋高宗非常欣赏郑樵的学识,于是将其留在朝廷担任一个管理文书档案的小官。实际上这并不是郑樵的初衷,他希望能尽快回去修正《通史》,并将其献给朝廷。

后来郑樵因为得罪了朝中一批士大夫,被联名弹劾,最终以监潭州南岳庙的祠官回夹漈山抄正《通志》。在他五十八岁那年 ,他的一生心血《通志》终于完成。兴高采烈的他立刻将这本书送到宋高宗面前,当时忙于战事的宋高宗却并没有接触这本书。

郑樵因为著成《通史》,被留在朝廷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因为能够阅尽许多宝贵的藏书,郑樵欣然答应了这个职位。此后一头钻进诗书的海洋,接触更多的学识。

令人气愤的是,当时朝廷中有士大夫嫉妒他的才能,所以最终诬陷弹劾禁止了郑樵读书之便。郑樵蒙受不白之冤,忍愤不过,病倒在床,蒙冤而逝,年仅59岁。

猜你喜欢

  • 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稳定

    什么叫稳定?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强大。换言之,稳定不关乎状态的好坏,只关乎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哪怕这个状态并不那么理想。上图中三个小球是三种“平衡”的状态。左边这个小球是“稳定”的,如果它被挪

  • 别把人生当马拉松

    小枫被大家称为“励志姐”,她的QQ签名上永远是那句话:“人生是场马拉松。”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较量,不在于开始时的赢与输,谁笑到最后还不知道呢,走着瞧,姐会是漫漫征途中最后的胜利者!不过,我实在不喜欢“人生是场马拉松”的说

  • 关爱正在传递

    我行走在路面泥泞溜滑的田坎上,准备又到村里各个组去走访慰问残疾人朋友,顺便采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础信息,便于向上级残联汇报,以解决残疾朋友们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雨渐渐下大了,我打开了雨伞,继续往前赶。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通往一组的水泥村便

  • 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

    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成长;即使迷茫,也都是青春的代价。前几天收拾东西,从柜子里掉出来一摞汇款单。汇款单用曲别针别着100多张,最上面的一张用钢笔写着“这就是成长啊”,下面签着我和一个叫Lily的女孩的名字。我坐在地上,翻着每一张汇款单,一张一

  • 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偶然看到一段醍醐灌顶的话:一个词汇量只有100个的人,很难理解词汇量达到1000个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这两种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里,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爱”“溢满”“世界”这三个词的意

  • 无惧的“心”

    历史总是神奇又令人难以捉摸的,在内蒙古克什克腾草原达里湖深处生长着一种叫华子鱼的鱼种,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华子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达里湖原本是典型的高原内陆淡水湖,在高温蒸发下,湖水中的盐碱含量不断增加竟成了碱水湖,淡水鱼根本无法生存

  • “金刚钻”与“瓷器活”

    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意就是没能力就别逞能,老话大多是有道理的,而且常常是别人对你说的。经常就有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了。”通常我都是微微一笑,心想:你怎么知道我有没有金刚钻呢?“金刚钻”只是个比

  • 人生赢家的“十项全能”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阿列·博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打算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人生赢家必须具备“十项全能”:标准中有2条跟收入有关,4条与身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