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节俭帝”周润发的抠门人生

“节俭帝”周润发的抠门人生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5:09  热度:10℃
母亲家传节俭之风

1955年5月18日,周润发出生于香港西南的南丫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下人。由于做海员的父亲长年离家在外,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母亲被生活折磨得疲于应付,她给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周润发取名“细狗”,也就是小狗的意思。从很小开始,周润发就跟着哥哥、姐姐去山上放牛、到田间帮妈妈拔草,还替家里卖茶果和糕点,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全家人经常靠几根咸菜和一块猪油就打发掉一餐。周润发亲眼看见母亲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每次从菜场买菜回来,母亲都舍不得丢掉塑料袋,洗净折叠好后留着以后再用;甚至就连绑鱼的水草,她也整齐地码好,堆在床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这些都对他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读中学三年级时,积劳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家里再也无力供养周润发读书,不得不让他提早进入社会谋生。他曾先后做过电子厂的童工、商行的杂役、酒店服务员、邮差、照相器材店的导购等,可是因为收入微薄,除去交给母亲的家用之外,维持他的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这个时候,母亲积累多年的节俭之道很多次都帮他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为了节省租房费用,周润发工作后曾多次搬家。而每次搬家,母亲都叮嘱他一定不要随意丢弃东西,“破家值万贯”,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有一年周润发被邮局炒了鱿鱼,不得不找一个租金更加便宜的房子。打包行李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常用的那床蚊帐破了一个洞,本来打算扔掉算了,可又突然想起母亲的嘱咐,最后还是留下了蚊帐。偏巧他新搬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池塘,蚊蝇特别多,那床蚊帐经过简单修补后,马上就派上了大用场。躺在床上,周润发庆幸自己又节省下了一笔开支,这让他更加认同母亲的勤俭家风。

1973年,酷爱表演的周润发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演员训练班,并获得无线高层的赏识,演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经济条件改善后,他给母亲购置了新房,还雇佣了专职的保姆和司机,想让劳苦半生的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舒心生活。可保姆来到家中的第一天,母亲就给周润发打去了电话:“儿子,咱们把佣人辞掉吧?”周润发不解地问:“怎么?她犯了什么错吗?”母亲连忙解释:“没有,没有。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干吗吃饭睡觉都用别人服侍呢?我不习惯,再说也白白浪费钱呀。明天就让人家回去吧。”

周润发知道母亲一生节俭,也习惯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再让保姆在家里待下去,说不定保姆会整天坐着享受,而母亲会反过来伺候保姆呢。周润发后来辞掉了保姆,但为了尽一份孝心,他仍会经常给母亲买一些家贫时连想都不敢想的食物和用品。只是每一次他都不敢把真正的价格告诉母亲,否则老人家一定会半宿睡不着觉的。

受母亲的影响,周润发在出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给自己雇请佣人和助理,大事小事都亲自打理,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成名不改抠门本色

在香港演艺圈,大凡有点名气的明星都十分注重排场:吃穿玩用要够得上档次,抢眼吸睛;台前幕后也前呼后拥着一票保镖,场面壮观,可周润发却绝对不在这个行列中。他说自己对吃穿很少挑剔,并自嘲“非常好养活”。

1986年,周润发成功拍摄了《英雄本色》,并以“小马哥”的经典形象成为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至尊偶像。他主演的影片部部叫好叫座,财富也越积越多,可其自小养成的节俭作风,却丝毫没有发生改变。

1987年5月,32岁的周润发与情投意合的新加坡富商之女陈荟莲开始谈婚论嫁。尽管也想给心上人一个风光热闹的婚礼,可他觉得为了一天的光鲜体面便大肆挥霍钱财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值得,他向陈荟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把婚礼办得太过铺张,婚礼当天好不好看,和婚后的幸福完全没有关系。”

周润发原本以为爱人会感到委屈,没想到毕业于英国工商管理学院、既懂理财又通情达理的陈荟莲非但没生气,反而毫无二话地站到了他的一边,这让周润发更加确认自己没有看走眼,找到了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只是后来因为有钱的岳父太爱惜女儿,坚持要送给女儿一个堂皇体面的婚礼,周润发才不得不花掉15万港币筹办婚礼,那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违背勤俭有节的生活原则。

婚后,周润发凭借精准的选角眼光和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进一步确立了自己“香港影帝”的地位。1988年,他所创造的票房总价值便高达1亿3000万港币,就连世界知名的《时代周刊》都认为周润发是亚洲最具吸金能力的演艺明星,可他的生活却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月入百万港币的富人模样。

1993年8月的一天夜里,周润发来到九龙城街的一家卤味店购买夜宵。老板见小店来了大明星,马上喜笑颜开地过来招呼。周润发一边热情地回应,一边挑选自己和发嫂都很爱吃的烧鹅。不过结账的时候,他的一句话却让老板吃惊不小:“时间不早了,早卖完,早关店,老板便宜一点吧?吃得好,我还会再来的。”

原本以为名人光顾会出手大方一些,之前有明星到店里买卤味后不用找零的情况,老板也遇到过,可是跟他讨价还价的大牌,今天还是第一次见识。早听说发哥私下里非常善于精打细算,这一次算是亲眼看到了。因为老板平时就是周润发的粉丝,所以最后不但以最低价把烧鹅卖给周润发,还抹去了零头。此后,周润发成为了这家店铺的熟客,可每次来这里买卤味,他仍旧不忘和老板砍砍价,母亲那句“省下就是赚到”的话,已经深深印刻在了他的血液里。

猜你喜欢

  • 古代帝王的女婿为什么叫“驸马”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

  • 民国军阀“西北三马”不同的人生归宿

    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北“马群”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马步芳,字子香,甘肃河州人,1903年生。早年在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在其父马骐和叔父马麟统率的青海地方军事集团中供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马步

  • 请等我三分钟

    他和她约好了,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到民政局领取结婚证,她问他为啥要这么早,他调皮地笑着说:“我们要抢个第一,要做明天第一对领结婚证的新人!”她笑着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她住的那条街道修路,她坐的车堵塞了许久才出得来,时间已经快九点钟了,她快步跑

  • 学不来的情调

    我跟陈贺文结婚了。小姐妹调侃说我嫁给了“信用卡”。大家调侃的话里夹杂些许嘲讽的味道,因为谈恋爱时陈贺文送给我的定情礼物不是浪漫的玫瑰花,也不是象征爱情恒久的戒指,而是一张信用卡。陈贺文并不是大款,大家只是以此比喻嘲笑他不懂风情。于是,婚后我

  • 鱼上钩算钓到吗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祖父一起度过的。祖父很喜欢钓鱼,有一次,他给我也准备了一支鱼竿,并帶着我去河边钓鱼。我模仿着祖父的样子甩出鱼线,然后静静地坐着,等着鱼儿上钩。好一阵子后,水面上的浮标突然下沉,我非常兴奋,一把就提起了鱼竿,

  • 一天一点点

    最近,我与朋友聊天,他说他有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好几年才能达成。朋友看上去已被这个宏伟的目标吓倒了,他甚至有点沮丧。他所想的都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做的诸多事情,他总是说:“我做不了这些。”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时钟的故事。这只时钟已在一个老者家

  • 舞动人生

    1892年夏天,亨利·赫森毕出生在美国圣路易斯的一个小康家庭,他是六个孩子中的一个。跟当时很多中产阶级一样,亨利的父母虽然不算贫穷,但高等教育还是一种奢侈品,亨利念完初中就开始工作了。但亨利并没有停止学习,他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观察和阅读

  • 最美妙的乐曲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曾在纽约举办过一场音乐会。由于身患小儿麻痹症,帕尔曼架着双拐吃力地坐到舞台中央的椅子上。他把拐杖小心地放到台板上,将一条腿伸向前方,另一条腿收至椅子下面,然后抬起琴,向乐队指挥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演出刚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