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情故事的流浪

爱情故事的流浪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2:42  热度:8℃

在那一年里,他在一座座城市之间来回奔跑。他再也分不清他属于哪一座城市,他变成了一个流浪者。有时,他希望自己可以在一座城市寻找到一点熟悉感,所以当他再来到同一座城市时,就会选择上一次住过的酒店、相同的房间,去往同一家餐馆,吃着同样的饭菜。他认为,假如有一天,他不再是城市的流浪者,而是在一座城市有了一种熟悉感,或者换一个词“归属”来表达,那么那时的他肯定不再有一种特意要去寻找熟悉的情节。那时的他对于那座城池的每一条街道早已走过千百遍,对于各家餐馆的风味可以一一细说。他不再住酒店,他肯定有着一个固定的家,这个家不仅仅是一个地址,而且还是一个温暖的小窝。在里面有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主人,每天等着他下班回家。他一跨进家门,一股饭菜的香味就立马进入他的鼻中。

每次想到这些,他不是躺在酒店的床上就是在餐厅里吃着饭,而每次因为这些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而这时,他总会想起小玲来。他会想,小玲以后会成为谁的老婆,假如小玲最后成为他的老婆,那他是如何向远在西藏的她求婚的。除此之外,他还会想起大学时的那些时光。

那时的他还是个文艺青年,爱写点故事。小玲说她喜欢写故事的男孩,于是他就与小玲相爱了。那时,小玲老吵着要他讲讲自己的故事,他说他没什么故事可讲的,于是她就不开心了,瘪着嘴,不说话。他没办法,就说了一个关于自己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高中,是真的。小玲听了,很感动,说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他没有想到小玲没有吃醋,而是更加爱他了。小玲说,她一直以来的想法是想做个流浪写手,所以她要把他的这个故事写进自己的故事里。他很纳闷,他只知道流浪歌手,却不懂流浪写手。小玲解释道,流浪歌手是到处流浪唱歌,流浪写手就是到处流浪写故事,一个靠唱歌养活自己,一个靠写故事养活自己。但都是去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她强调说。他不理解为什么要去流浪,但他知道他爱着她。

毕业时,小玲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去流浪。他舍不得他幻想出来的那个未来的花花世界,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他问小玲为什么不愿意和他一起去过正常的生活。小玲问,什么是正常的生活?他看着她,没有说话。那晚,他和她紧紧拥抱着睡。第二天,她坐上了去西藏的火车,他坐上了去深圳的火车。小玲说,她会把她在西藏的故事写信给他,不会打电话,不会聊QQ。他临走时说,她被文艺所害。

那一年里,他收到了小玲寄过来的很多信。在深夜里,他看了她的很多故事,他看了她写的那个关于他高中时的爱情故事,他还看到了她写的关于他和她的爱情故事。

猜你喜欢

  • 我的橡胶树一样的父亲

    一我是母亲未婚先孕生下的,这分明有些不合时宜,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北方的那个小县城,着实给我的父母带来了不小的尴尬和恐慌。怀我五个月时,他俩曾连续三次去了邻县的医院,但每次都是在即将走进手术室的刹那,父亲又忽然舍不得。不由分说拽了母亲急匆

  • 不能缺席的父亲

    星期天中午,在一本幼教杂志上,我忽然看到一份很有趣的测试题:“测测你的孩子,是否拥有完整的爱,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我急忙叫来儿子,因为第一部分的题是要求孩子答的:“父母中,谁教会你系鞋带,谁带你放风筝,谁告诉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 老父亲的念想

    出门三四天,再回小城时已经有点晚了,犹豫了片刻,还是顺路拐去了爸妈的小区。到楼底下时,模糊的光影里站起一个人:“我就知道你们今天会来。”我先被吓了一跳,然后定睛一看:是爸爸。“这么晚了怎么还在下面?”“你在电话里说今天回来,我就想着应该会来

  • 牛肉汤

    我小时候身体孱弱,瘦小单薄。所以母亲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常常想办法做些有营养的食物给我补养身体。那时候我家斜对面住着一家人,兼做些屠宰牛羊的职业,母亲便嘱托人家如有了生意,一定要帮忙留一些腿骨和瓦沟(瓦沟就是牛肋骨旁边剔下来的肉,最适宜煮

  • 最长的三里路

    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远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走不够的,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3里长的小路。从1岁到30岁,这条路来回走了100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第一次单独走,也就6岁吧。6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堆包,

  • 父亲卖油

    那是个冬天的早晨,天很冷,我起床后,看到父亲在院子里,呼出一团团雾气。他对母亲说:“我去赶集,卖点花生油,快过年了,买点年货。”只见母亲把坛子刷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口朝下,控干水,再从不大的油缸里一勺一勺地舀了油倒入坛子里,坛子快满的时候,父

  • 母亲一直站在我的门口

    打电话回家,先问农忙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如秋熟豆荚炸裂:稻子刚抢进仓,麦子未下地,油菜还挤不上趟……母亲想起来似的问我:“是不是有事?”平日里,我很少打电话回家。想家了,拎着行李,带着孩子,说回就回。常常让母亲喜悦得无所适从。住上几

  • 包容父母

    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