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文车妖妃是谁?文车妖妃怎么死的?

文车妖妃是谁?文车妖妃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09:29:09  热度:10℃

文车妖妃,是日本爱国护税奈良时代末期的天皇宠妃。传闻她长的妖艳美丽,是位相貌绝代,风华倾城的大美人。是个人都喜欢美丽的事物,所以文车妖妃进入日本皇宫之后,很快就受到天皇的宠爱。

她的丈夫是将爱国护税王朝的文化培育开花,大发展的村上天皇。村上天皇是一位比较有作为,同时很有艺术细胞的天皇,本人擅长歌和汉诗。

王朝在他的经营下稳步发展,但是村上天皇却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子嗣。后宫佳人,无一为村上天皇诞下子嗣。这个时候,到底谁能为天皇产下第一子,可以说至关重要了。很有可能,会因此一举步入后宫最高位。

当时文车妖妃最受宠,但却也不是独宠。受宠的妃子中,还有藤原元方之女祐姬。祐姬嫉妒文车妖妃受宠,因此处处针对。

后来文车妖妃意外怀孕,祐姬妒火中烧,竟然在文车妖妃生下孩子后,将人囚禁,夺走她的孩儿。最残忍的是,祐姬还让人将文车妖妃的孩子杀掉,当着她的面喂给狗吃。

目睹如此画面,文车妖妃精神大受打击,并因此疯掉。三年后,文车妖妃走到生命的尽头,临死之前想到自己的仇人,满带恨意用血写下诅咒。

文车妖妃去世之后,祐姬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广平亲王。虽然生下儿子,但是却早死。据说祐姬去世的时候,曾有人看见身穿红衣的女子,在宫殿周围徘徊。

而她唯一的孩儿,也患上精神病,此后疯疯癫癫的。村上天皇去世后,广平亲王继位,也就是冷泉天皇。虽然继位为皇,但是疯癫的他却成为藤原家的傀儡,任人摆弄,并且几乎被废,当了两年天皇就下台了。

当初害死文车妖妃的祐姬,早死。而她一心盼来的儿子,也是个精神病,当初的血咒竟然成真。

文车妖妃又叫文车姬妖,她的故事在在中国竹影法师《东洋见闻录》和日本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都有记载。而关于她的故事,其实也不止这个一个。

日本妖鬼文化还是挺多的,但这些妖鬼的传说最早都源自中国汉代及早期时萨满教对自然的崇拜。甚至在很早之前,日本的妖怪大约70%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只有最后10%衍生本土。

文车妖妃,又叫文车姬妖,最早出现的时候,说她是怨气所化。她本体是宫中运书小车,因为经常感受到女性情书、文章中的怨念而积累怨气,后来被大神点化成妖。

所以在很多图画中可以看见,文车妖妃显现的时候,身旁总伴有书籍文章。

猜你喜欢

  • 做你喜欢做的事

    76岁开始拿起画笔后来摩西太太重回纽约州,在离出生地格林威治村不远处的伊格布里奇一个农场居家过日子,一晃近20年。她整日忙于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还抽出时间刺绣乡村景色,并以此为乐。丈夫去世后,她在小儿子的帮助下继续操持农场。后

  • 战地独眼女记者:用生命控诉战争

    人物名片总在奔赴下一个战场的路上科尔文曾经是耶鲁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大四那年,她参加了一场研讨会,讨论的是著名记者约翰·赫西关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情况的报道,这部美国20世纪新闻界的巅峰之作深深地震撼了科尔文。赫西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第

  • 小提琴大师与一个日本擦鞋童的坚守

    梅纽因的求学经历至今是世界音乐界的一个传奇。1926年,10岁的梅纽因随父母来到巴黎拜见名师艾涅斯库。“我想跟您学琴。”梅纽因说。“大概你拜错了吧,我向来不给私人上课。”艾涅斯库回答。“但我一定要跟您学琴,我求您听听我拉琴吧。”“这件事不好

  • 他一直在服文字役

    1从《天书》到《地书》,徐冰如当代仓颉(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般为造字劳作。他对文字的兴趣是命定的,他的文字役是苦劳更是功劳。为了《地书》,徐冰说不定湿透了一百件白衬衫。九年未停过材料搜集,不断推敲、改进、调整直至第七个版本,出版前夕四个月日

  • 我在《纽约客》当前台

    某一个晚上,一大群人挤进美国曼哈顿国家艺术俱乐部,去见证一部用55年的时间完成的处女作的出版。作者是75岁的大学教授、风趣的珍妮特·格罗斯,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职于《纽约客》杂志的故事,那时该杂志正如日中天。一位特约撰稿人回

  • 一名女工的学术梦想

    每天出门前,57岁的上海退休女工王炼利一定会涂上口红,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哪怕只是去菜场买菜。下6楼,右转,经过树下一群剥毛豆、逗孙子、扯着家长里短的退休老太太,她总是瞅都不瞅一眼。“我不属于她们,至少在精神上。”她说。事实上,“属于哪个

  • 三个港姨:越活越出戏

    叶德娴:我不怕老,我只是怕没精力已经自称是“老女人”了,叶德娴还要挑战比自己更老10岁的女佣桃姐。拿拐杖、染白发,尚属比较好解决的技术问题。她还去观察中风病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她们瘫痪在床的抑郁烦躁,去养老院体验生活,躺在床上静静等死。许鞍

  • 你不会永远比别人差

    那一年,她还在农村里插队,瘦弱的身子承受着繁重的农活。一天,她正在西瓜地里忙着,有人把她叫了过去,说工宣队来招生,去试试。这一试,她就去了北京外语学院,成了英语系的一名工农兵学员。不过,还来不及欢喜,阴霾就笼罩了心头。在班里,她居然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