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追梦”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追梦”嘉倩:和陌生人交换梦想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4:31  热度:11℃

为陌生人出发

整个中学时代,嘉倩一直生活在上海。她清晰地记得,在高三的一个黄昏,自己骑着脚踏车,迎着夕阳,对着划过天际的飞机许愿:明年我一定不能再待在这个地方了。世界那么大,她要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高考后,她申请到了澳门的一所大学,后来通过交换生计划,来到了爱尔兰,此后又因各种机缘,辗转了大半个欧洲。

回国后,嘉倩获得了一份英国外交部新闻处的工作。

大家都羡慕她,而她觉得并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新闻理想。2012年年初,嘉倩写了一本青春历程的书,但没能顺利出版。她有些郁闷,在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有网友给她留言,建议她自己印刷了卖。嘉倩心想,与其拿来“卖”,还不如和有意思的人,作为交换梦想的信物呢。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她写下这个想法,征求陌生网友的意见,没想到真有人感兴趣。

一个网友给嘉倩写信说:“我想当服装设计师,我用自己设计的第一件连衣裙来交换你的第一本书吧。”

还有一个山区老师,愿意用班上70多个孩子有关梦想的画作,交换她的两本书。她的信箱里一度收到过上千封来信,让嘉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让她沉思:电视、杂志媒体里的故事,不是大明星就是成功的人,闪光灯下格外耀眼。但那些上不了达人秀舞台的普通人,或许做得不够出色,运气不到,不尴不尬,但照样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故事啊。

当我们把周游世界认为是出路,当我们看到电视里因为唱歌走红,是否会被这个消费时代的媒体所影响,认为旅行、唱歌出名才是梦想呢?

嘉倩心中涌起一个更激动人心的计划:和平凡的陌生人交换梦想。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她选择用脚丈量的方式,去每一个“陌生人”身边,和Ta一起生活几天,一起吃饭走路听课上班,分享各自的故事。

开启心灵之旅

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2013年的春天,当嘉倩向家人提出准备辞职去实施自己的计划时,妈妈极力反对,甚至一度要和她“断绝关系”。看到嘉倩默默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父母最终选择了支持。

“交换梦想”才刚开始一个月,嘉倩就碰到了一堆不顺心的事。在武汉,她被随机播放的天气撂倒,发烧,喉咙发炎说不出话,在当地医院里挂了三天点滴;3月的时候去重庆,行李袋被弄丢;从小到大吃饭清淡,多一点盐就敏感,到了成都吃什么都是重口味;路痴严重,赴约常迟到或者早到好几个小时,甚至被访者不得不来到嘉倩住处接她——即使在家乡上海,也是如此。

但她坚持下去,因为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一个故事。

她看见,不少人克服这些阻碍,真的出发,让世界打开大门。在重庆、在武汉,她认识了几个女孩,为了追寻自己认定的快乐和价值,放弃了优越的职位:“人生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有一个现在是书店员工,虽然累点却很喜爱。学计算机的武汉女孩在合唱队找到了“第二人生”,而合唱队队长曾经是位哲学博士,最终在音乐里找到了热情。

她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幸福。在陕北窑洞,嘉倩在约访对象的奶奶家住了五天,在山里玩耍,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枣树和棉花而兴奋不已。“山里的孩子”童年拥有的财富是整个大自然。

2013年,嘉倩约见了近600人。从梦想到家庭、再到爱情——一路上,嘉倩关心的主题一直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她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嘉倩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进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的真正原因,一些原来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就释然了。其实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也是我的心灵之旅,他们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深深感染了我。”

给十年后的自己

嘉倩没有想到的是,和陌生人交换梦想的过程,也会影响着他们。在南京的某个大学做梦想分享会的时候,一个女生说她想当插画师,但她学的不是美术类专业,听了嘉倩一路交换梦想的经历,她说:“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画画。我画了一幅画,叫《嘉倩狂想曲》。你是我画的第一个作品。这是我踏上这条路的第一步。”

每听完一段故事后,嘉倩都会请求受访者,录一段话给未来最低谷的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要追溯到她的留学生涯:那一年,她只身来到荷兰,接连遭受了注册不成功、学生证丢失导致补考等问题。在人生的低谷,她无人倾诉,只能自己鼓励自己。后来,她开设了一个“倾诉邮箱”。她发现,其实大多数人都与自己有着相似的诉求。“别人再多的安慰,其实真的不如几年前的你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的’那样有力量。”

录那段“说给十年后的自己”的片子的时候,嘉倩发现,不少人的泪点就是爸妈。有人咬牙说,即使不被爸妈理解,也必须跨出这一步。有人已经释然,能陪在父母身边,接受一份安稳工作。有人依然挣扎,进退两难。

春节回到家,爸爸看到嘉倩,感觉她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懂事了,也支持她继续去追梦。嘉倩也想一直和别人“交换梦想”,直到没有钱为止。

也许十年后,嘉倩会找到这些讲故事的人,记录他们在这十年里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她期待十年后,和他们相逢在巴黎的某个街头,或者楼下的小咖啡馆,然后一起打开电脑,看十年前的采访视频。

嘉倩会问:“当年的那个梦想,你实现了吗?是不是现在的你,成了你当年不喜欢的大人?其实这样也很好。实现梦想的过程,就像恋爱一样,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适不适合、能不能追到,都是一种修行,有时简单有时难;然而这一切终归是快乐的,不会有一点后悔。”

猜你喜欢

  • 一个价值高出350亿美元的选择

    1976年,美国苹果公司成立。1977年,苹果公司仅成立一年,苹果公司三个创始人之一的韦恩就宣布退出公司,卖掉了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当时,苹果公司的年销售额仅17.4万美元。其间,苹果公司的另一创始人乔布斯多次邀请韦恩重新回到公司,都被韦恩婉

  • 会穿才能当领袖

    当国家领袖,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就算政策英明,一句不合时宜的话,一个不雅的姿势,也会让领袖饱受诟病。“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件普通的衣服因为穿着者的身份显赫而具有了强大的杀伤力。“穿泳裤都比对手好看”有人说,奥巴马之所以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以无可

  • 最美丽的美国第一夫人

    每当我们看到梳着外翻短发,穿着款式简练但面料精良的套装裙,并戴着硕大墨镜的女子,优雅地从私人飞机上款款而下时,“杰奎琳·肯尼迪”的名字就会跃入我们脑海。无论后人如何模仿,这位当年第一夫人的风姿始终是现代史上最隽永优雅的一页。以当时的审美眼光

  • 巴菲特留给儿女的财富

    巴菲特并非一位天生的好父亲。有一次下班回家自顾自地向自己的书房走去时,他吹着口哨从摔倒在地的小儿子彼得身边走了过去。彼得与母亲逛街时,看到一本《父亲手记》。彼得认为自己的父亲正缺乏做父亲的能力,于是鼓动母亲买下了书。他不客气地将它放在了巴菲

  • 我生来就有收集欲

    我8岁那年,被送进一所日校读书。这时,我对博物学,特别是对采集的嗜好大大地发展了。我试着为植物定名,并且采集各种各样的东西,如贝类、印记、书信上的印章、钱币和矿物。可以引导人成为分类的自然科学家的这种收集欲望,在我很是强烈,而这种欲望显然是

  • 我没想到会一鸣惊人

    我们街尽头是一个屠宰场,经常有赶了去宰的羊经过我们家门口。我记得,有一次一头羊逃走了,它沿着大街向下跑,看的人都乐了。有的人跑去捉它,有的人自己摔倒在地。我见这情景有趣好玩,四周一片混乱,就高兴得哈哈大笑,觉得它太滑稽了。但是,后来那头羊被

  • 我不爱当主角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位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老师好奇地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他叫

  • 妥协只是个可怜的屋檐

    第一次见到卢斯卡教授,还是在1993年。当时,我正在重庆攻读硕士,由于一个中法合作的科研项目,在那一年的秋天,卢斯卡教授——法国图卢兹大学城市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终身教授,来到中国,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中方课题组进行交流、讨论。应该说,20世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