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救的小孩是谁?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救的小孩是谁?

收录日期:2025-11-21 09:01:16  热度:7℃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史学著作《资治通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虽然他在政治上也有所成就,曾率党与王安石新党抗衡,但因为史学上成就更高,所以大家说起他通常想到的当是《资治通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

司马光长大之后,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都有所成就,本人自然有大才。而这份才干和聪慧,早在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才有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凭借这次事件,小小年纪就闻名全国,甚至于汴京和洛阳的人还将此事记下来,配以图画,使得故事千古流传。

司马光在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聪慧懂事像一个大人一样稳重了。在别的小孩都还在贪玩好耍之时,司马光却喜欢读书,特别是《左氏春秋》。

听老师讲读《左氏春秋》之后,他不仅能立刻明白里面所讲的意思,放学回家还能为家人讲解,大家都十分惊奇。

不过司马光虽然喜欢读书,沉迷于书本的时候,甚至会忘记饥渴寒暑,但到底还是个小孩子,也有娱乐的时候。

有一次他就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当时后院有一个很大的瓮,里面装满了水。其中一位小朋友贪玩爬上了瓮,却不小心失足跌落进瓮中。瓮很深很大,小朋友掉进去之后,就陷进了水里。

所有的小伙伴都被这一幕吓坏了,小孩子惊慌之下,纷纷逃走,也有的想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灵机一动,找来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

水缸里面的水一下子就漏出来,掉进瓮里的小朋友因此得救。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大家讨论的都是司马光的机智与聪慧。毕竟以他当时的年龄,能沉稳应对突发危机,的确出乎人意料。

但在大家赞扬司马光的同时,是否有留意到他救的小孩是谁呢?

落水的小朋友到底是谁,正史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在小朋友家族族谱中,却简单的记载了此事。

那小朋友名上官尚光,巧合的是与司马光一样名字也带光。上官尚光倒没有司马光那般有才,长大之后渐渐淹没于人群。

族谱记载,上官尚官长大之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因为感念司马光小的时候的救命之恩,特地在居住地修建了一座感恩亭。

而后人又为了纪念上官尚光修亭感恩之举,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加入上官尚光之名,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则更加圆满了。

猜你喜欢

  • 咬断后腿的狼

    咬断后腿的狼从前有一只勇敢而强壮的狼,它是森林中最凶猛的猎手,其他动物都对它心生畏惧。然而,命运的捉弄使得这只狼在一次狩猎中遭受了重伤。一天,这只狼在森林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一只年迈的猎豹。由于年事已高,猎豹并不再拥有之前的速度和力量,于是

  • 博诺的提问

    博诺是一个聪明而好奇的年轻人,他喜欢探索世界的奥秘。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神秘庙宇前。这庙宇据说是一位古代智者留下的,传说里面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知识。博诺怀揣着好奇心和希望,迈进了庙宇大门。他看到庙堂正中央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行神秘

  • 小狐猴之死

    小狐猴之死一年四季,热带雨林中充满了丰富的生命,各种独特而珍稀的动物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其中,小狐猴是这片雨林的一颗明星,因其灵活的身姿和可爱的外貌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在这片茂密的雨林中,树冠上每天发生着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小狐猴们通常

  • 敌人正是自己

    敌人正是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最大的敌人并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人。是的,那个和我们对抗、妨碍我们成长的敌人,正是自己。人的内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地方。我们面对自己的欲望

  • 生死竞跑

    生死竞跑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有一座传说中的神秘山脉。这座山脉被人们称为“生死竞跑”,因为它是生死界限的所在。每年,当春天来临,村庄的年轻人们都会参加一场举世闻名的生死竞跑。这场竞跑被认为是一场考验人类生命力和勇气的极限挑战。参赛者们必须先

  • 玻璃瓶中的机遇

    玻璃瓶中的机遇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被告诫要珍惜机遇,因为它们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有时候,这些机遇突如其来,就像一个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玻璃瓶。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小镇上,有一座神奇的塔,据说它能给予那些勇敢探索的人无尽的机遇。塔的里面有一间

  • 别把梯子毁掉

    别把梯子毁掉在一个小而宁静的村庄里,有一个叫李明的年轻人。他聪明而勤奋,一直以来都渴望着追求更好的生活。然而,小村庄的资源有限,就业机会也很少。李明意识到,要实现他的梦想,必须离开这个村庄,去更大的城市寻找更多的机遇。于是,李明决定动身离开

  • 观念的较量

    观念的较量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多种多样,而这些观念的不同往往会引发较量。观念的较量可以发生在个人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群体之间,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当不同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