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白老头的豆腐坊

白老头的豆腐坊

收录日期:2025-11-20 09:13:49  热度:9℃

城市的一隅有条老街。说是“老街”,但经过这几年的改造,老街已经焕然一新,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了。入夜,满街的霓虹灯闪闪烁烁,唯有尽头的一处低矮的小阁楼透着橘黄色的光,这便是白老头的豆腐坊了。

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方桌,桌子上放了一方厚厚的木案子,旁边还有一把秤,秤砣上的锈迹隐约可见。一个“上了年纪”的青石磨,安安静静地端坐在屋里的一角,真不知道它伴着白老头磨亮了多少个黎明呢!藏在墙角的柴灶,早已被岁月熏得黑亮黑亮,还依稀可看到散落在地上的柴火。

说来也奇怪,老街上的豆腐坊不止这一家,但偏偏是白老头这里的豆腐最抢手。个中原因, 连白老头自己也不清楚,不过白老头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他为每天能够多磨一些豆腐而快乐。嘿,多一块豆腐,就多一块钱寄给白娃了。

白娃争气,在遥远的一座城市读大学,有多远呢?白老头也不知道,他一闻到汽油味就头晕,所以也没有到过白娃的学校。一想到白娃,白老头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越想他就越觉得自家的豆腐可爱了。

白老头又磨了三年的豆腐,白娃就毕业了。

毕业了的白娃心疼老爹,于是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

他看到老爹的豆腐坊依然是那么简陋,整条老街除了爹这家店,哪家不是装饰得有模有样的呢?于是白娃就和老爹商量装修的事。白老头听到儿子这么一说,眼泪竟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他把水筒烟抽得呼噜呼噜响,心里那个复杂情绪啊……

原来,白老头以前也想过装修自己的店铺了,你看,整条老街的店,就自己这家看起来最寒酸,前些年白娃上大学得花大把钱,白老头就一直拖着。如今,儿子要帮自己圆梦,白老头能不激动么?

那天晚上,白老头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在脑海里把店铺装修后的模样勾勒了一遍又一遍。但白老头觉得仅凭自己的想象远远不够,买东西还讲究货比三家呢,何况“装修”这样一件大事啊!

第二天太阳刚露了点脸,白老头就兴致勃勃地出门了。他甚至还哼起了“东方红”呢,那花白的胡子随着歌声的旋律一扬一扬,仿佛在伴舞似的。

他看第一家豆腐坊的时候,乖乖,漂亮的橱窗,明晃晃的吊灯,还有很多他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连煮锅也是看不见冒烟的,白晃晃的,工作人员只手指一按,那豆腐便像白色的布匹一样滚滚而出。白老头好奇地走过去,想要看得真切些。老板也认出了他,招呼道:“白师父,你的坊子跟你一样老了,难道不想换换新?”

白老头便指着那些家伙问,“得多少钱?”那老板竖了三个指头。“三万?”白老头一惊。

“十倍吧!”

“我的妈呀,抢银行啊!”白老头摇着头走向了第二间。

可看到第二家第三家的时候,白老头更是瞠目结舌了,怎么这些人一家比一家漂亮堂皇?

这个晚上,白老头又彻夜失眠了。失眠的结果是个重大决定:派头,排场,老爷子比不过你们。老爷子就这样做。

白老头对白娃说,省省吧,不装修了。

白娃说,怎么,怕我出不起?

白老头说,我知道你攒了几个钱,留着买房子吧。

于是,白老头继续他的原始劳作,每天半夜起来浸豆,天不亮便推动那笨重的青石磨,生火燃起那一锅沸腾翻滚的白豆浆,摇动着那古老的豆渣袋,压出一坨坨的嫩豆腐。

白老头想,多磨一锅,就给娃子添一块砖瓦。因而有着用不完的劲。

可喜的是,人们在天未亮之时便在门前排起了等购的长队。以至于那些装潢华丽的大店老板也走过来,想看看白老头用的什么法术,搞得如此门庭若市。省电视台的记者居然到白老头的豆腐坊采访来了,说他的店子古朴,有特色,不仅是老街的灵魂,还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古朴”啊,“灵魂”啊,这些字眼白老头自然是云里雾里。每当一锅豆腐卖完,他就静静坐在门砧上,一遍遍地把水筒烟抽得呼噜呼噜响……

猜你喜欢

  • 尺度与比例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多年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1928年,梁思成学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

  • 侯宝林的“卑己”

    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的一代宗师,这位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一生创作了《77号》《北京话》《醉酒》《新式马甲》等大量优秀的相声艺术作品。他的相声融强烈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于一炉,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在笑声中给人以教益,俗中见雅,平而能奇。他逝世20

  • 爱,让我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童年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爸爸妈妈吵架。他们总是在吵。我抱着妈妈说:“妈妈你别难过,反正以后我也不会结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过。”我悄悄大哭了一场,心里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我没有爸爸了,从今以后我是没有爸爸的孩子了。那时候妈妈带着我,

  • 我从来都不是好学生

    尹老师是我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他没有念过大学。本来他可以去一个名牌大学读书,但是在高考前,校长告诉他,现在学校缺老师,希望他能留校。尹老师没犹豫,同意了。就这样,他和几个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高中毕业后就当了老师,一直到退休。他在讲课时,时常把

  • 成人社会给95后的信

    我想起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但我要谈的不是安迪,而是那个老黑人。州政府的假释委员会问他:你是不是改造好了,可以放你了?他前几次都乖乖的,最后一次,他说:你知道我看见什么了?我看见,就像在洞的另一头,一个浑小子,无法无天,虚度青春,糟蹋

  • “极限达人”陈盆滨的人生梦想

    2015年7月10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内,座无虚席,水泄不通,人声鼎沸。兴奋的观众将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场地中央的一个人。那个人汗流浃背,激动无比,正用力地挥舞着五星红旗。100天,跑出100个马拉松,没有人敢吧?陈盆滨又一次成功地实现了自己

  •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大概是我上大三,他也上大三的时候,我是清华的,他是北大的,我们共同上过《亚洲周刊》的封面。那个时候我是因为批评清华,他批评北大,我们作为时代的典型被上了这样的封面。但我看到他本人的时候,我非常难把他和我印象当中的这个人联系起来。当我看到他的

  • 见或者不见,你的价值都在那里

    1950年10月,他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意大利裔家庭。因为家庭贫穷,他从小便开始勤工俭学,并努力在学校中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注意到自己,改变他们对他这个外国裔学生的看法。可即便是这样,同学们依然排斥他,老师对他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