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陈勖的生平简介 陈勖真的看到过成仙以后的

陈勖的生平简介 陈勖真的看到过成仙以后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14:47:50  热度:10℃

山东单县有一个叫做晒仙台的地方,传说那是明朝侍郎陈勖两次遇见成仙以后的吕洞宾的地方。

陈勖,字时勉,家境贫寒,在明朝成化十一年考中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在位时期,陈勖为官刚正不阿,得罪了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宦官刘瑾,刘瑾进谗言,武宗遂罢了陈勖的官。最后,刘瑾的罪行被揭露出来,陈勖才得以沉冤昭雪。

传说,陈勖小的时候见到过八仙中的吕洞宾,他和吕洞宾还有过两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吕洞宾当了神仙以后,喜欢在山东单县琴台东侧的一个土台子上晒太阳,为了隐藏身份,他还专门把自己变化成醉翁的样子。八岁的陈勖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这个土台子,看到了闭目养神的醉翁,他见醉翁头枕着两个瓶子,而瓶子又是瓶口相接,便灵机一动,脱口喊到:你这个老吕!

吕洞宾听见有人喊他,便睁开眼睛,结果看到的却是一个孩子。他能看到陈勖以后的样子,顺口就对陈勖说:你这个侍郎羔子为什么要惊扰我?话一出口,吕洞宾便暗道糟糕,他刚才好像泄露了天机,为了蒙混过关,他只好赶紧转移话

题对陈勖说:今天你能识破我,明天还能识破我吗?陈勖自信的说:为何不能?说完这句话他就回家去了。

第二天,陈勖又路过土台子,这一次他没有见到醉翁,而是看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夫人,她在给孩子以嘴喂食。陈勖还纳闷呢,怎么今天吕洞宾不来了,不是让我认出他吗?走了几步,他猛然想起,刚刚那位夫人是嘴对嘴喂给孩子吃食的,口对口就是吕,然后他转身跑回去,冲那夫人喊到:老吕!夫人一听到陈勖喊她,转瞬便在陈勖眼前消失了。自那以后,陈勖就再也没有见到吕洞宾。但是,陈勖长大以后,果然如吕洞宾当年所说的那样,不但考中了进士,最后还当上了侍郎。

后来,人们便将吕洞宾晒太阳的那个土台子称作晒仙台,至今还留存着这一遗址。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关于陈勖和吕洞宾的传说,不能确定是否为真实的故事。不过,陈勖的的确确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人就是了,他敢于直谏武宗,敢于和朝廷中的奸佞做斗争,世间有多少人像他那样大胆呢?

陈勖的冤情得到平反以后,他官复原职,后于1511年重病去世,享年70岁。皇帝听说陈勖去世的消息以后,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厚葬陈勖。

猜你喜欢

  • 花甲创业时未晚,勇于尝试终成功

    都说创业是宜早不宜迟的事,越早创业获取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而本文今天要介绍的创业者在创业时却是个年近花甲之人。他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创业没有年龄的局限,只要有创业的决心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就有成功的希望。沈兴钟,这对很多人来说或许

  • AA制生活吹来AA理财风

    电视剧《AA制生活》虽然已经播完,但关于夫妻AA制生活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在很多反对的声音中,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正在实践着家庭AA制,而且自得其乐。在他们看来,AA制不但让个人财务更自由,而且让家庭理财的风险也随之分散。案例:

  • 投资基金的七窍门

    窍门一:数量控制在3只以下俗话说,多则不精,基金定投也是同样道理。既然是投资,那肯定要定期管理,如果投资超过3只,一般很难有精力每月都一一分析,那就变成了瞎投乱投,管理上不仅混乱,而且很有可能一些基金投资方向相同,属于重复投资,无法降

  • 2012年黄金投资还有机会吗

    利好因素仍存在黄金今年有望破2000美元。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大幅回调,恒生银行分析师认为是受到了美元反弹不利影响的结果。虽然传统上黄金被视为经济不景气及金融危机时回避风险的投资工具,但因美元近期上扬,投资者为应付流动资金的需要而纷纷转持作为

  • 卖阳光的小女孩

    2010年,她到重庆的一家外贸公司当跟单员,每天的工作简单枯燥。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周末回家和父母、兄嫂团聚,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这天,小侄子过生日,她特意给侄子买了辆他梦寐以求的遥控赛车,并陪侄子一起在楼下玩起了赛车。没过多长时间,

  • 一个工薪族的养“基”之道

    工薪阶层平时工作忙碌,每月薪水及年终奖金收入的时间和数额基本固定。市场上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中,股票、期货等行情瞬息万变,操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债券、黄金、外汇等操作较为繁琐。相比较而言,选择基金来作为聚富累财的工具,不失为工

  • 残疾农家女的创业传奇

    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残疾农家妇女,到一个掌握上亿资产的女董事长,这中间的路有多长、有多艰难,常人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或许还有人会认为这两者之间位置太悬殊,根本无法相连接。但是,重庆合川县龙市镇的农村残疾女冉敬芳,却真真切切地实现

  • “以房养老”渐行渐近

    养老金不够怎么办?“以房产作抵押,每月最多可贷2万元养老。”近日,某银行在京沪等地率先试点“养老按揭”,“以房养老”开始走进中国人的生活。每月最多可贷2万元 最近,某银行在北京、上海启动“养老按揭”业务,成为业内的第一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