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依然鲜活的爱情

依然鲜活的爱情

收录日期:2025-11-20 21:33:47  热度:10℃

我一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这个故事。无论从什么地方讲,都有一种痛在心里搅动。1961年,有一个叫马景然的高中女生,考入了解放军西安炮校,成为一名女兵。她很开心,不仅仅是穿上了军装,还因为她的恋人也和她一起考入了。或者反过来说,她是跟她恋人一起参军的。恋人叫任致逊,其父母和她的父母是好朋友,4位家长都是抗战干部,关系很好。他们从小认识,可谓青梅竹马。

他们到部队的第二年,赶上西藏部队招收外语干部,从他们学校挑选100名学员进藏学外语。任致逊被选上了,马景然得知后也坚决要求去。领导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特批她加入了进藏队伍。马景然成了队伍里惟一的女兵。

到拉萨后,赶上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学习的事自然推后,他俩和一批同学被分配到了俘虏营,做俘虏的教育管理工作。

仗打完后,他们前往建在西藏扎木的西藏军区步兵学校,在那里读书学习。扎木那个地方我去过,在藏东南,海拔相对较低,树木葱郁,氧气也不缺。在那里建学校,肯定很适宜学员们读书。学校开设了英语、印地语、尼泊尔语等专业,教员都是从各大学和外交部请来的老师、专家。马景然是学校里仅有的女学员,住宿仍很困难。当时一个区队一间大房子,房子里两排大通铺,男生一个挨一个睡。在大房子门口,有两个小储藏室,一边住区队长,一边住马景然。

整个学校除了她,就还有两个教员的家属是女人了,连个女教员都没有。我不知道马景然是否寂寞,是否孤独?虽然她和任致逊在一个学校,毕竟,这是集体生活,他们不可能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连单独在一起的机会都很少。我努力想象着马景然在那里生活的艰难,还是很难想象出。我只知道她很内向,话不多,还知道她和任致逊都学习印地语,成绩优秀。噢,我还知道马景然是中等个儿,长得秀丽文静,任致逊则高大英俊,是一个帅小伙。

他们在扎木度过了3年时光。尽管有种种的不便和困难,但对马景然来说,这3年是她最安宁最幸福的3年:守在爱人的身边,潜心读书。

1967年他们毕业了,因为成绩优秀,两人都留校当了教员。我相信这其中也有领导的一片心意,想让他们在一起。于是,他们打算马上结婚。从1961年进藏,他们已经等了6年了,实在该结婚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1967年10月,西藏边境局势再度紧张,亚东方向发生了炮战。两人将婚期再次推后,前往部队参战。任致逊直接去了亚东前线指挥所,马景然留在军区联络部工作。分手的时候,他们约定:等这次战事结束,一定要结婚。

可是——又一个“可是”,那个时代、那种环境常常让爱情逃不开这个可是——任致逊到亚东没多久,就壮烈牺牲了:一发炮弹直落他所在的指挥所,他被击中腰部,当场牺牲。与他一起工作的另外两名同学,一名牺牲,一名重伤。

上级派来干部要将这一噩耗告诉马景然,但是来人走进她的房间,看见她正准备着新嫁妆后,怎么也不忍心说出任致逊已经牺牲,支吾地只说他负了重伤,正在抢救。马景然焦急万分,恨不能立即飞到任致逊的身边去。6年了,他们等了6年啊!无论如何艰苦,无论如何困难,他们都一直在一起。这回仅仅分开几天,他就出了意外,怎么会这样,他们约好了战后就结婚的啊。

我不知道马景然当时想了些什么,我只知道她从得到消息后就泪流不止。部队马上派了辆车,送她去亚东。那是一辆老式的苏联嘎斯车,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像样的车啊。一个干事陪着她,急急地上了路,走的是那条我很熟悉的路,从拉萨出发,过羊八井,再翻越雪古拉山,然后下山,然后到了一个叫大竹卡的地方。

就在那个叫大竹卡的地方,他们的车翻了。马景然因为一路悲伤哭泣,完全没注意到车子发生意外。她坐在后面,却一头栽到前面,额头撞在车前玻璃窗的铁架上,血流如注,当场牺牲。

她真的随他而去了!那么急,那么不由分说,就好像任致逊在那边喊她一样,她连“嗳”一声都顾不上,就奔过去了。

我听到这里时,惊得目瞪口呆。心痛,心疼。

惟一能够安慰的是,马景然到死,也不知道任致逊已经牺牲,而任致逊牺牲时,也不知道马景然离开了人世。在他们彼此的心里,他们都还活着。他们只是不约而同地一起走了,共赴黄泉,他们到那边去活,去相爱。也许在他们很少很少的情话中,有那么一句:至死不分离。如果还有一句,肯定是永不失约。

马景然和任致逊牺牲后,双双被追认为烈士,一起安葬在了日喀则的烈士陵园。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他们知道他们在一起了吗?

在马景然的199个男同学里,有一个是我认识的王将军,是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的。他讲的时候很激动,一再说,这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才是我们西藏军人的爱情。王将军已经退休,他在日喀则军分区当过5年的政委,每一年,他都要去为马景然和任致逊扫墓。每次扫墓,他都会生出一个强烈的心愿:如果能把两人的灵丘合葬在一起该多好,他们那么相爱,那么想在一起,生不能如愿,死后也该让他们如愿啊。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他只是将二人的陵墓进行了修缮。

王将军的心愿也成了我的心愿。我把这个惨烈的爱情故事讲给了一位仍在西藏任职的大校,同时还把王将军的心愿一起告诉了他。我说,真的,如果能将他们二人合葬该多好,不但可以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还可以让这个爱情故事永远传下去。大校沉吟片刻,说,我来试试看。大校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在日喀则任现职的另一位大校。那位大校也被感动了。说,我去办。

我满怀期待地等着。可以说,我是为自己在期待,期待自己被这个爱情故事灼伤的心能够得到抚慰。我还想,下次去日喀则,一定要去烈士陵园,一定要去祭扫他们的陵墓。

一周后,我终于等到了驳回的回复,既出乎我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现将日喀则民政局的信抄录在这里:

日喀则地区烈士陵园,现葬有1967年10月在亚东炮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任致逊和其在同一部队服役的女友马景然(在大竹卡翻车事故中牺牲)的两位灵丘。根据其战友意愿,现要求将两人灵丘合葬在一起。经我局了解,合葬一事既不符合国家规定,同时又将违背当地的民族风俗。故不适宜掘墓合葬。

特此证明

日喀则地区民政局

除了回复的信,还有两张照片,即两位烈士陵墓的照片。看得出陵墓的确修缮过,但也看得出,两座陵墓不在一起。也许当时安葬的时候,人们不知道他们是恋人?或许知道,但不允许在烈士陵园体现儿女私情?

无论怎样,民政局的同志是对的。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王将军,王将军点点头,说,我们是军人,无论是死、是活。都要服从纪律。

仔细想想,我们提出的要求的确不妥。已经过去48年了,差不多半个世纪了。而且那是烈士陵园,又不是其他墓地,怎么可以随意掘墓合葬呢?我们只从感情出发了,没有考虑周到。

当然,我们也没错。爱不会错,他们相爱,我们爱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在越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风沙、人世沧桑后,依然鲜活。

我知道他们至今仍彼此相爱着。

你也知道。

猜你喜欢

  • 咄咄和牙签鸟

    小鳄鱼咄咄性格开朗,住在森林边的一个天然湖泊里,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阴,和风吹拂着湖面,荡起阵阵波纹。远离了喧嚣的城市,没有人类打搅,这里是小动物们的天堂。咄咄和小伙伴们每天都在一起嬉戏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天,艳阳高照,咄咄和伙伴们

  • 资历最老的少将,军龄比十大元帅早,林彪是

    那么,在开国将帅中还有没有人比聂帅的军龄更早呢?答案是有的。这个人,就是袁也烈,湖南洞口县人。南昌起义爆发时,袁也烈担任叶挺所部的营长,下面有个连长叫林彪,还有个排长叫许光达。有意思的是,在南昌起义中,袁也烈还误把朱德当成了俘虏。当时,袁也

  • 鲜为人知的八路军裁军,毛泽东拍板精减20

    “精兵简政”曾被疑动机不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从1940年开始,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41年进入极端困难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说:“我们曾经弄到几

  • 西安爱情故事

    1夏季要开始的时候,我终于决定要搬出去住了。我开始趴在网上搜房,在各大租房网发布求租信息,信息很简单:女,87年生,C大学生,求租,有房或愿合租者可以加我Q谈,男女不限,只限单身。信息发布后几天都没消息,急迫下只好去找中介。只一天时间,我便

  • 犀角任务

    一、病重父亲病重,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的哥哥穆笛终于回来了。从小开始,我就不喜欢这个哥哥,甚至他远走美国,我在父亲开的医馆工作,我们依旧是互相不待见。一见面,我们都没有给对方好脸色。穆氏医馆里,父亲躺在病床上,形销骨立。他看

  • 天下最大的是眼皮

    小时候,看过一个谜语:“天下什么东西最大?”我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从天空到海洋,从大象到恐龙,可惜答案都不对。后来看了谜底才知道,答案居然是眼皮。谜底解释:只要人闭上眼睛,眼皮垂下,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所以天下眼皮最大。看过一个故事:在一座寺庙

  • 星星灯

    夜晚,星星们都点着灯笼出来玩了。灯光一闪一闪的,非常迷人。小猴娜娜在树上睡觉,忽然醒了,一睁(zhēnɡ)眼,哇!天上好多星星,他们每人手中都提着一个灯笼,真有趣(qù)。于是,她便喊道:“你们快来看哪,天上的星星们过灯节啦!”所有的猴子都

  • 烧毁的全是错误

    1914年的一天,美国著名发明家亚力山大·贝尔的实验室,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引燃。由于火势凶猛,当时还在实验室工作的贝尔来不及抢救任何东西,最后只能独自逃出。这座实验室是贝尔费尽半生的精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可谁也没有想到,实验室却被这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