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捡破烂的老阿婆

捡破烂的老阿婆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0:06  热度:13℃

老阿婆其实并不老,五十刚出头就满头白发,额头的皱纹像农田里的山芋行一样,一行行,一垅垅,老老小小都称她老阿婆。老阿婆早年在一家纺织厂做挡车工,后来企业倒闭,她回到乡下老家。不久,丈夫暴病身亡,她一个人料理着两亩庄稼地,还起早带晚地捡破烂,供养着儿子小龙读书。小龙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整天闷在家里,做母亲的批评儿子没有志气,没有血性。小龙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连数月没有音讯。老阿婆从账本上找到了儿子在中学使用的银行卡号,就定期给那个卡汇钱。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老阿婆听村里人说在省城见过小龙,于是她下决心到省城去寻找。不料刚下火车,钱包就被偷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大都市,老阿婆只好一边捡破烂,一边寻找儿子。

这天晚上,老阿婆来到“醉仙楼”下,只听“扑通”一声,一只空酒瓶从酒楼的窗口飞出,落在河水中。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几只空酒瓶,她不顾初春季节河水刺骨,涉水将酒瓶捞起。老阿婆揣着空酒瓶,心里盘算着,加上这几只酒瓶,今天就挣到10块钱了。她喜滋滋地走向当晚的宿营地——马路对面的一间废弃工棚。刚到马路中央,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猛冲过来,将老阿婆撞倒在地,肇事轿车乘着夜幕逃之夭夭。人们发现老阿婆时,她已气绝身亡,几只空酒瓶滚落在一旁。闻讯赶来的交警从老阿婆的身上发现一本血染的笔记本,还有一张缝在衣服里的银行卡。看着看着,交警不由得感慨万千:这位母亲住桥洞,捡破烂,积聚了十万元存款,为了寻找儿子,从千里之外来到省城,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真可怜啊!

在场的人一片唏嘘,一片叹息。人群中一个年轻人急切地挤上前来,俯下身子一看,突然嚎啕大哭:“娘啊,我对不起您啊!我这个不孝之子该死!”年轻人哭喊着向路边的石头撞去,被人们拉住。原来,他就是小龙。

小龙离家出走后,一心想混出个模样来再告诉母亲,可是他跑了许多招工单位,有的嫌他学历低,有的嫌他没技术。后来,他找了一份仓库卸货的活,几十斤重的包装箱不停地搬上搬下,累得他腰都直不起来。他两天都没能坚持下来。再后来,他在一家饭馆当起了服务生,吃饭住宿不花钱,每月还能挣上千元。可是,他总觉得堂堂男子汉,做这侍候人的差事,低三下四,因此,他走路都不敢抬起头来。有一次,他上班时走神,将菜汤溅在了客人身上,那客人横竖不罢休,正巧本村一个老乡在饭馆就餐,帮他救了场。小龙羞得恨不得在地上找个洞眼钻进去。没等到下班,他就拿起行李不辞而别。从此,他花着母亲汇在银行卡上的钱,又不敢给母亲写信打电话,整天在忧愁和痛苦中挣扎。这天晚上,他独自在“醉仙楼”以酒解愁,老阿婆在河水中捞起的空酒瓶就是他从窗户口扔下来的。

交警很同情小龙的家境,帮他料理了母亲的丧事,并开导小龙振作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小龙咬着嘴唇,默默点头。第二天,小龙将母亲留下的10万元存款捐给了附近的敬老院,然后走进“醉仙楼”,当起了服务生。三年后,小龙成为醉仙楼的大堂经理。五年后,小龙办起了自己的小龙餐馆。十年后,他亲手为“小龙餐饮公司”剪彩,并将自己创作的一幅题为《母爱》的油画悬挂在大堂中央,画面上一个母亲佝偻着身子,一只手正伸向河边的空酒瓶……

猜你喜欢

  • 你输在哪里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制胜诀窍吗?”赛车冠军说:“每个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怎么正常,对手太强。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人,其实是

  • 选择离成功最近的位置

    上师范的时候,我们每学期都开设舞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都发现,舞蹈老师每堂课都会让第一排的同学站到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顺便纠正一些错误动作。所以,第一排就成了最“糟糕”的位置。因为大家都不专业,动作经常会做的不规范,会惹来同学们的

  • 成功像梯子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年老的智者,请教成功之道。智者拿出一架梯子,带着年轻人来到一座平房前。智者将梯子放在平房墙壁上,对着年轻人说道:“你现在沿着这架梯子,爬到平房顶上。你从房顶下来后,我就告诉你最实用的成功之道。”年轻人立即手脚并用,沿着梯

  • 蜗牛的韧劲

    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世界上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的动物,除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和拥有一双矫健翅膀的鹰之外,那就是蜗牛了。蜗牛有一个厚重笨拙的螺旋形外壳,外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非常紧硬,既是蜗牛的保护伞,又是保水膜。当它遇到外敌侵害时,总把头

  • 泥墙里冒出来的大富翁

    李道德是安徽寿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当地有不少人都栽培食用菌,李道德看着他们虽然发不了什么大财,但都能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不禁也是心里痒痒想从事。李道德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为了事先掌握一些基本经验,他就跑到邻村的一个食用菌栽培户的菇园里去学校,结

  • 别忘了自己是谁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眼睛忽然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问每一个来看他的学生:“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来?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不

  • “专注”成就另一种梦想

    不久前到日本京都访问,朋友邀请我到当地的一家著名餐厅吃饭。攀谈之中,它的独特之处让我很有感触。这家餐厅创立于江户时期,距今已有260年历史。餐厅从来没有做过广告,在如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也没有订餐电话。无论什么样的顾客,都要接受近乎一成不变

  • 跑调的高三

    刚读高三那年,班里转来一个叫木根的男生。人如其名,笨拙、木讷,一脸跟庄稼活情同手足与大学却毫不相干的农民样。据小道消息说,他已经在高三的前线上与敌拼杀两年了,却依然没有丝毫能将制高点拿下的迹象。那一年,总感觉同学之间突然变得有几分的微妙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