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似静静的火柴

爱似静静的火柴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4:12  热度:9℃

“日暮孤舟江上,夜深灯火楼台。”

那段时间,柴静认为这两句诗就是她心情的写照:“灯火热闹”是别人的,自己有的只是孤独暗淡。也有人说她是一根静静的火柴,但她并不知道这根火柴何时能将自己的人生真正划亮。

正在这时,一位高大斯文的男子端着餐盘坐在了她的面前,笑呵呵地说:“你是柴静吧?怎么看起来像一只气鼓鼓的青蛙?”她没好气地说:“干吗要告诉你,请问我认识你吗?”男子依然笑着说:“可我认识你啊!世上可没有这样的事,非要两个人认识才能在一起说说话,要是这样,世界上就没有相互认识的人了。”她被他的好脾气和诙谐的话语打动了。

这个年轻儒雅的男子名叫赵嘉,比柴静大8岁,在央视下属的一家公司担任经理。在得知他写过专栏、出过书、对摄影也有研究时,柴静顿时来劲了,因为她知道对方是自己愿意结交的人:有故事。

她爱有故事的人,可追求人生有故事的她,文章开头并没有写好。那段时间,柴静不仅工作没有起色,而且正陷入情感的黑洞中。进入央视前,她曾与某体育报的记者苏某相恋。后来才发现原以为满天灿烂的情感,只不过是一场虚无。因为苏某已有家室,虽说对方随后净身离婚以表诚意,但先前的隐瞒和欺骗将她刺得遍体鳞伤。

从此,柴静把事业当做疗伤的药剂,没日没夜地跟着陈虻、白岩松等资深新闻人士跑新闻,学习采访技巧。由于感情的伤痕太重,也因为工作上太投入,每次吃饭她都是应付了事,每一个深夜,她回到央视附近租住的小窝,常常是懒得洗漱,倒在床上便昏昏睡去。

赵嘉看她这样,非常心疼。他用刚刚到手的稿费为她添置了微波炉、电蒸锅,还有冰箱。冰箱里总会塞满时令蔬菜,所有的蔬菜皆清洗搭配好,并用保鲜薄膜细心包好。冰箱中还有各种新鲜水果。这种细心周到,让柴静的心里升腾起了一团暖暖的火。一来二去的,他们相恋了。

此时的柴静在工作上已开始发出了自己的亮光,她要乘势而上,经常加班加点,这样也就让赵嘉有了冷落感,两人的恋爱只维持了1年多,在一次争吵后,他们竟黯然分手。34岁的赵嘉觉得在情感上已无太多的时日可以蹉跎了,便与一家时尚杂志的主编结婚。

柴静再次把自己的情感大门关闭起来,一门心思拼命工作。几年过去,她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2012年新年夜的钟声响起时,柴静接到了一个电话,听到那个声音时,她的心不禁如同新年钟声一般,发出了强烈的震撼。电话是赵嘉打来的。

这些年,许多好心人为她介绍了一些精英人士,可没有一个能打动她的心。柴静知道,一年前赵嘉和妻子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其实,赵嘉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看她做的每一期节目,同时也让他明白了,她之所以拼命工作,在点亮自己的人生时,更是为了点亮他人的心。

赵嘉由此对她平添了更多的敬意。2012年新年钟声响起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拨通了柴静的电话。柴静似乎一直在等待着这个电话,当她握住电话时,仿佛握住了未来的全部幸福。

春节过后,两人相约到西藏摄影。站在世界之巅,他们的人生境界又仿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回到北京后,一张从西藏寄出的明信片飞到她的手中,赵嘉深情地写道:“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10年那么长,从未遇见你。让我用后半生来呵护你的后半生,让火柴的光亮驱散你我的孤独和寂寞!”

当她打电话告诉赵嘉已收到他的明信片时,却哽咽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心有灵犀的赵嘉说:“小火柴,嫁给我吧!”柴静笑着点点头,说:“好!”

这年赵嘉43岁,柴静35岁。2013年10月,柴静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爱似静静的火柴,什么时候擦亮,什么时候牵手。也许这牵手来得迟了些,但只要是真爱擦出的火花,即使再晚,幸福也一定能够燎原!

猜你喜欢

  • 一句话相亲

    一句话相亲白丽丽是个漂亮的剩女,相亲身经百战,传说她总结了一套独门心法来挑选男人,只要问男士一句话,就能辨别出是不是她要找的男人。白丽丽参加了一档相亲节目,节目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男女双方在一个透明的封闭空间里交流,然后由女方决定是否继续交往。

  • 胯下新篇

    胯下新篇有个人叫牟金鸿,他是全市最大夜总会“胜天堂”的老总。这天,他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大街上有点奇怪,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人声吵杂,出奇的安静,神秘。就在牟金鸿觉得有点奇怪的时候,差点撞上一个人。抬头一看,有点吃惊!为啥? 因为此人个儿大

  • “枣树”惹的祸

    “枣树”惹的祸金发财是一个单身汉,四十多岁。在他的大院里,有一棵祖辈留下的大枣树,最少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秋天,是枣子成熟的季节。今年的枣子比哪一年都好,每个树枝都挂满了果子,并压弯了枝头。在太阳的照射下,很远就看的到一片红光。 他家的枣

  • 谁的老爸聪明

    谁的老爸聪明张三、李四他们是一个村里,从小在一起长大。是情同手足,胜似兄弟。 这一天,他们俩在一起喝酒,好像有一点醉意,就吹起了牛皮。 “我老爸十八桥的算盘,加、减、乘、除多位数打得非常熟练,村上没有谁能比的过他。”张三很自豪地说。 “我老

  • 迊亲

    迊亲有一小乡村,兴这么个风俗。当婚的那天,男家把新娘子接到了村头,要家里的长辈,组织一支迊亲的队伍。 长辈们头戴花帽,身穿长袍,肩上斜挂着写有“水货新郎”的红彩条。队伍的前面由两人扛着一小红横幅,上面写着“迊亲”的醒目大字。 到了村头,做长

  •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王闩闩出生在大凉山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喜爱打猎。他是村里名不虚传的神枪手。 他有个娃儿(四川方言),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就跟着老汉(四川方言)学打猎。 刚开始两天,娃儿跟着老汉,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走过一片树林又一片树林,老汉说:“

  • 撒尿成文

    撒尿成文农村讲究结婚姑爷回门。老张一早起来犯了愁,姑爷是位大学生。一般人家姑爷回门,找一位村里体面人相陪。可姑娘打来电话叮嘱,一定找一位有文化的,不然丢面子。老张想了想,要说是有文化,还是养羊的李羊倌,而且还出过几本书!。酒桌上,姑爷拽文拽

  • 聪明猴

    聪明猴猴王曲艺团,是一个以两只聪明猴表演骑马射箭、开汽车等惊险而又滑稽的猴戏为主,人戏为辅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这天,他们刚结束一场成功的演出,就又接到东风乡的邀请。团长高兴,就美酒好菜地款待演职员工,还破例让两只聪明猴入席与人一起吃喝。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