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划粥断齑

划粥断齑

收录日期:2025-11-20 23:01:04  热度:8℃

另作:断齑画粥 ( duàn jī huà zhōu ) 出 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形容生活清苦,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成语。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

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

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这就是“断齑”,齑ji,切成碎末的韭菜、葱蒜等。划粥断齑,既简约又清淡,省时、省力、省钱,可谓范仲淹的创造!醴泉寺读书三年,范仲淹基本过着“划粥断齑”这种清苦自律的生活。

随着范仲淹在北宋历史舞台上光辉业绩的展现,“划粥断齑”也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猜你喜欢

  • 半梦半醒之间

    我叫刘青,今年82岁。我住在洛阳市新安县的一条马路旁,这条路叫310国道,以前它只是一条崎岖不平的泥路,路对面是刑场。对,是枪毙人的地方。可现在这里早已是一排排房屋了。又是一个冬天,天气有些温和,不算太冷,和儿时比起,这就是那时春天的温度,

  • 小可怜儿

    人类有养殖动物的传统,对自己饲养的动物,养久了自然会有感情。阿云就有这种经历,她曾经养过一小群羊——一只母羊和三只小羊儿。那一年,阿云养的母羊一连气地下了三只小羊羔。一般情况下,母羊一胎会生一到两只羊羔,生三只就是高产了。母羊只有两支奶,先

  • 嫩绿的雨伞

    春雨无声地下着,给七彩缤纷、绚丽多姿的都市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都市便像个躲到了纱帘后面的怕羞女子,在朦胧中反而多了几分诱人的魅力。她穿着一件血清色的风雨衣,披着垂肩的长发在雨中惓惓地走着,没有戴帽,也没有打伞。细细的雨粉撒在她亚麻色的卷发上

  • 踏马蝴蝶

    我们在不同的世界,想着每一次的误会,好想再一次依偎你身边,偏偏你有千里远。我独自走在寂寞的长街,回忆一幕幕重演,我告诉自己勇敢去面对,就算心碎也完美。想起我和你牵手的画面,泪水化成云霞满天。如果我和你还能再见面,就让情意旧梦能圆。你是踏马而

  • 记忆中的那座小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所村小里教书。学校在村子后面,有两个大队的学生在这里上学,学生比较多,有200多人,七个教学班,校舍有些紧张。村前有一所破落的小院,也被用来当了校舍,安置了三个班。我踏上工作之路的第一个人生驿站

  • 父亲的酒

    尚云峰一直对自己的父亲有成见,因为父亲每天都喝酒,逢酒必喝,逢喝必醉,就算是没有人请客,在家也是一样的喝酒,每天不低于一斤白酒。尚云峰说,爹,你喝酒我不反对,但是您别整天喝的醉醺醺的,家里的活咋办?每次他爹尚新青都是眼睛一瞪,怎么了,管起老

  • 和父亲喝酒

    尚云峰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在班里一直是前三名,最后以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升入了初中,他很懂事,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贫苦的生活使得父亲的头上过早的染上了白霜,尚云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一直用优异的成绩来回

  • 蔡牵的网刀

    清朝嘉庆年间,朝廷愈加腐败,百姓苦不堪言。以蔡牵为首的闽东渔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活跃在闽东沿海一带,杀富劫船、济贫救困,深受沿海百姓的拥戴。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蔡牵自称“威武镇海王”,并建立国号为“光明”。清仁宗皇帝闻讯,急令浙江提督李长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