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谢混的生平简介 谢混结局如何?

谢混的生平简介 谢混结局如何?

收录日期:2025-11-21 14:35:07  热度:9℃

江左,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即江东,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重回人们的视线。魏晋时期,江左可以说是以金陵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由胡歌饰演的男主角梅长苏号称江左梅郎,他风华绝代,智谋无双,当属江左第一。可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江左风华第一居然不是梅长苏,而是另一个并不出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谢混。

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其祖父为太保谢安,父亲为会稽内史谢琰。

谢混这一脉出自陈郡谢氏,也是一个世家大族,他自幼聪慧,擅长写文章,年少时已经有很大的名气,后袭爵望蔡县公。

江左梅郎的风华是小说里塑造的,而谢混的风姿却是实实在在获得许多历史名人称赞的。有一次,谢混和从侄谢晦一起站在刘裕面前,刘裕见了之后大为感叹:一时之间竟然出了两位玉人。

谢混死后,刘裕开创了南朝宋这一政权,谢晦思念谢混,就对刘裕说:可惜陛下登基的时候没有风华绝代的谢混来替您奉玺绶!刘裕听了也遗憾的说:这的确是一件憾事,可惜谢混死得早,若是他还活着,就能让这些后辈见识一下他的风姿了。

当时有个叫王彧的人长得非常俊美,他也因此获得了超高的人气,袁粲见过王彧之后感叹:王彧不但长相风流可爱,就连他吃饭喝水的样子也格外好看呢!有一个早年见过谢混的人说:王彧和曾经的谢混比起来差远了。袁粲听了感叹:唉,要是我能一睹谢混的风采,死而无憾了!

在《琅琊榜》中,梅长苏最后还是和霓凰郡主在一起了。而历史上的谢混也娶了一位公主,她就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女晋陵公主。

孝武帝很宠爱晋陵公主,他在全国为晋陵公主挑选驸马之后,还是觉得只有像刘惔、王献之那样的风流才子才配得上他的宝贝女儿。可是,他看中刘惔、王献之这样的才子的同时,又害怕他们像刘惔、王献之一样刚得志就干预帝王家事。对此,臣子王珣向他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谢混,王珣对孝武帝说:谢混虽然比不上刘惔,但是也绝对不比王献之差!

孝武帝听了以后对谢混很是满意,可还没等他赐婚,他就被人刺杀身亡了。后来,袁崧看中了谢混,想将女儿嫁给他,但是王珣却警告袁崧不要打谢混的主意,因为谢混已经是皇帝内定的驸马爷了。最后,谢混迎娶晋陵公主为妻,生有两个女儿。

虽然迎娶了公主,成了人生赢家,但是谢混的结局并不好。早年时期,谢混是刘裕的幕僚,可后来他却支持刘裕的死对头刘毅,最终被刘裕赐死。谢混死后,刘裕逼迫晋陵公主与谢混离婚,还将公主转嫁他人!

猜你喜欢

  • 老实人上任

    国土局局长出了车祸,呜呼了。这位局长呜呼的不是时候,因为有几处大宗地块正在挂拍的节骨眼儿上,必须得赶快把人补上去。市委领导要求组织部3天之内提出人选,交常委会讨论。组织部不敢怠慢,很快拿出两个人选,一个是就地提拔,由国土局周副局长出任,二是

  • 现实的买菜小贩

    我家附近有一家菜市场,不远,约两站公交车的距离。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菜贩们就开始一天的忙活。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有规律,跟“上班族”没什么两样。一天早上,我起得晚了,来不及做早饭。老婆让我去菜市场旁边的包子店买两个包子凑合一下。我骑上自行车,被

  • 你能否继承遗产

    田家寨的李大妈早年守寡,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儿子田大壮拉扯大,并给他成了家。可田大壮从小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经常为一些琐碎事和李大妈吵架,所以李大妈打心眼里不喜欢他。田大壮成家后没多久,李大妈便分户独住,如此一来,一家人倒也相安无事。一晃十

  • 北京行之网友情深

    我到北京的第一天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广禄。那天,为了一部农村电视剧的创作,应刘导之约,来到北京,汽车经过五个小时的奔波,在北京新发地长途客运站停了下来,我手提着行李走出车站,连忙给刘导打电话联系,刘导告诉我,已经派人到了

  • 最牛老爸

    一个20来岁马尾女孩,非常漂亮,正在看她的手机,也许是手机里的信息有趣,她不时一笑,洁白的脸蛋上,立刻就有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车到了复兴门站,上来了一位老伯,60来岁,身板儿挺直,精神挺矍铄,穿着一身休闲服,手里还拿着一个包。马尾女孩赶紧起身

  • 扛编织袋的大学生

    2008年,暑期。江阳中心站。齐冬美、齐冬梦姐妹接北京美院毕业的周剑。好一阵久等,冬梦在冬美肩上一拍,喜悦说:“姐,来了。”周剑与齐冬美县二中读书时相识。齐冬美考上商学院,毕业后在银行做会计;周剑迟一年毕业。今天冬美接周剑,拍卖公司做亊的妹

  • 最后的润土

    自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悲歌从三千年前魏国的田野中弥散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影便在华夏版图上日渐凸现出来。于是,千万个鲁迅先生《故乡》的“闰土”便一代又一代地演绎起了辛酸的中国农民史。是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划时代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第

  • 姑父与茶

    清晨,品味着“龙都香茗”的醇香,我常想起姑父论茶的“三字真言”,回忆起第一口茶的苦涩。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在鼻涕横着擦的儿时,一次到姑父家玩,看到姑父他老人家深吸一口本土叶子烟,轻啜一口云南下关沱茶后,他那如痴如醉的样子很是诱惑了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