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允禧妻子是谁?允禧与郑板桥的关系

允禧妻子是谁?允禧与郑板桥的关系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4:09  热度:10℃

都说成王败寇,胜者书写历史,败者只能惨淡离世。中国封建几千年历史中,有多少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但皇位却只有一个,失败者远比胜利者多的多。

康熙末年夺嫡风波,九子争战,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的胜利而告终。胤禛上位为雍正帝,后世评价他时少不了说他冷情冷心。为何?因为他上位之后,与他争斗的兄弟们日子都不好过。

站在雍正自己的角度,铲除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没什么不对。除了当时参与夺嫡的成年皇子,其余兄弟多得善终。

爱新觉罗允禧,康熙第三十一子,生于康熙五十年,生母为汉族妃嫔陈氏。夺嫡之时尚且年幼,所以雍正帝继位之后,他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闲散王爷。

《甄嬛传》中,说允礼文武双全,风雅无比。其实娶了甄嬛妹妹玉娆的允禧,历史上也是一位文采斐然之辈。

他对于政治并不关心,只醉心于笔墨丹青,能诗善画。乾隆帝称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书画则笔致超逸,画风清淡,被评为宗室第一。

《甄嬛传》中允禧与玉娆少年情爱,最终成就一段佳话。但《甄嬛传》只是一部小说,历史上的允禧娶四女,与玉娆毫不相干。

允禧嫡福晋为祖建吉之女祖氏,又有侧福晋三位,分别是:头等侍卫六格之女赵氏、吴勋臣之女吴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关氏,与四位妻子生下两子四女。

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为后人熟知外,允禧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郑板桥之间的友情。一个是天潢贵胄当朝郡王,一个是穷书生小县令,这两人竟能互为知己,十分神奇。

这个组合虽然令人费解,但却确有其事。郑板桥以其画而绝于世,政治上成就却不高。他先后在雍正三年、乾隆元年、乾隆六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估摸是在第一次入京之时与允禧结识,而当时允禧只有15岁,郑板桥已经33岁,二者可称为忘年之交。

郑板桥仕途不得意,允禧甚至生出过将他招入王府的意思,对郑板桥颇为礼遇。《板桥自序》记:紫琼崖主人极爱惜板桥,尝折简相招,自作骈文体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凯亭持以来。至则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御手调羹,今板桥亲王割肉,先后之际,何多让焉!

郑板桥先后担任范县、潍县县令,乾隆七年范县县令一职还拖得允禧在其中为他转圜。郑板桥离京之际,写诗作别允禧。

允禧回答诗《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临了还多次嘱咐郑板桥,到地方之后要经常写信给他。

郑板桥在当两县县令之时,多次写诗抒发对允禧的思念之情,也经常写信给允禧。而允禧收到信后,也会赋诗赠答。

抛去二人的身份差异,两人真就如普通朋友一般,感情极好。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允禧,没有娶玉娆,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与郑板桥是好基友。

猜你喜欢

  • 转过身,看见爱

    她8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日,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不要你们了。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扑簌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样,冷

  • 轮到我们为父亲操心

    回老家发现父亲家的门口停着一辆大摩托车。他得意洋洋地说新买的,不到3000块钱,可以换挡。父亲明年满80岁,以前骑一辆电动自行车,我觉得那已经是像他这个年龄的老头儿所能挑战的极限了。父亲换车的原因是要去水库钓鱼,附近的小鱼塘已经承载不了他的

  • 母亲输了

    孩子没人带,我把母亲从老家搬来。从此,我不仅不用担心上班会迟到,还天天能吃上早饭。早晨闹铃还没响,就听到母亲的咳嗽声,我起床洗涮后坐到饭桌前时,饭菜不热不凉正好吃,除了包子煎鸡蛋等主食,还有一样样母亲亲手腌制的小菜。母亲的到来,让我重新感受

  • 看,那个龅牙阿姨就是我妈

    初二那年的暑假,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两天后要带同学们来我家玩。大概只是家访,顺带和家长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挂掉电话,我不知所措。母亲问,怎么了?好久,我才闷闷回答,过两天老师和同学要来家玩。母亲“哦”了一声便不再说什么。直到晚上,我都心事沉

  • 你以为那是亲情

    爱情从来不曾离开,它只是换了一种舞步。我在大连的时候,采访了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聊起爱情,女人告诉我,有次她因为晚下班,女儿和丈夫先去餐馆了,她到了后,见桌上的一大盘炒荷兰豆,惊讶地问,是谁点的?女儿说,爸爸一到,就先点了这菜。女人说,当时

  • 鱼飘在空中

    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

  • 409张爱情卡片

    那年冬天,父亲因病去世后,忧伤的母亲送给我一个小木箱,她说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让我代她保管。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像南山和北山两块素不相识的石头,硬生生摞到一起。他们都是少言寡语的人,我很少见他们交流。时间让他们无力

  • 保温的距离

    妈看好了两套房,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较远,质量好价格贵,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近,质量差价格便宜。妈让我和妻子拿主意。妈就我一个儿子,我坚决主张不买房,让妈仍旧跟我们一块住。妈却死活不愿意,说和我们一块住不方便,趁手上还有两个钱,买套房子自己住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