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奇怪的捐款人

奇怪的捐款人

收录日期:2025-11-20 22:47:33  热度:11℃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王梅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10万块钱的手术费。王梅本是一老实巴交的农民,前几年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拉扯着孩子,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不成想摊上这样的事情,真是倒了血霉了。但是孩子有病不能不治,只是自己没本事砸锅卖铁的也就凑了5万块钱。王梅心急如焚,孩子的病拖不起,这可如何是好啊。

身为记者的赵明得知了此事,决定帮助这对母子,他利用自身的便利在报纸微博等媒体传播途径发布了这一消息,希望能够发动起社会各界人士募捐善款,帮助这对母子度过难关。

果不其然,消息一经传出,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其中一位一次就捐了10万块钱,是单笔善款中最大的一笔。

王梅自然没话说,因为人家是献爱心,捐多捐少是人家的自由。王梅在经过核实银行卡和捐款人的信息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但是刘先生却让王梅将钱打入另一张卡里,是以一个叫李强的卡上,而不是先前打钱过来的那张卡。王梅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答应明天去给他转款。

第二天,王梅来到银行转款,发现银行的POS机一天最高转款的数额为2万,王梅心想那没办法了,只有一次一次给转款过去了。就先往刘先生给的卡号转入了2万块钱,然后打电话告诉刘先生钱已转到,注意查收。

一会儿,刘先生就打电话过来问为什么只有两万?王梅告诉他银行的POS机一天最高转款只能是2万,只有一天一天单笔的给他转。但是刘先生貌似有点着急,他希望王梅能够尽快转款过来,最好是一次性转过来,因为自己等着这笔钱有急用。这让王梅有点心生疑虑了,反正钱都会转给你的,只是时间问题,干嘛那么着急呢?还有为什么要把钱打到另外一张卡上,而非先前捐钱的卡呢?这会不会是个骗局?或者在利用自己洗黑钱?王梅越想越心慌,她决定去找那个帮助她的记者赵明,让他帮忙参考参考。

赵明听说此事后,也满腹疑团。他觉得有必要实质性的确认这位刘先生的真实性。他打电话过去给这位刘先生,打算约见一面,刘先生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了。赵明便开诚布公的在电话里跟他说了自己的疑虑,刘先生则说因为这笔钱是由公司出账,已经做账了,如果打到原来的卡上,就会平白无故的多出了8万块钱,这样会导致账没法做。但是钱不拿回来则自己需要掏腰包填补这8万块钱,所以他想了这个折中的法子。但是赵明和王梅显然不相信,他们一致决定如果要拿回剩下的6万要不就打回先前的卡上,要不就当面确认身份后把钱还给刘先生。

刘先生这下生气了,大骂王梅他们是忘恩负义,自己好心捐款,现在却被当成骗子,又说王梅他们是见利忘义,想贪污这笔钱。王梅听着这些话犹如芒刺在背,但是她无论怎么跟刘先生解释,刘先生就是听不进去,反正就是要王梅立即把这笔钱还给他,但王梅还是希望刘先生能依照自己所说的去办,结果双方不欢而散。

但是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过了几天,报纸上便出现了一篇报道,这种报道在微博上也不胫而走;大致说是自己好心捐款,捐款多了,现想将多余的收回来,却遭收款人拒绝,收款人却见财起意,想贪污这笔钱等等。这下社会上又炸开了锅,人们开始纷纷指责王梅忘恩负义。这让王梅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打电话给刘先生,但是刘先生的电话始终打不通。自己只是想让这笔钱能够安全的回到它本来的主人那里,不成想现在引发这么大的误会,罢了,罢了,好在这10万块钱善款都不要儿子的手术费也够了,把剩余的8万块钱打回原来的卡上去吧。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赵明说了以后,赵明也同意这样去做,尽快将这麻烦事了去。而就在这时,自己收到短信,卡里多了2万块钱,是自己先前转到一个叫张强卡上的又转回来了,随即而来的一个电话让一切云开雾散;打电话的来人是真正的刘先生,说自己看到王梅的事迹得知他们母子的困境后就让公司的会计李强打10万块钱的款过去帮助王梅他们,但不成想李强见财起意,动了歪心思,所以造成现在这么大的误会。李强已经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表示忏悔,自己也原谅了李强,人嘛,难免一念之差犯了错误,知错能改就行了。

真相大白,不过倒让赵明小小的气愤了下,本来这是次善举,但不成想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汤。

但是王梅还是很感谢这些帮助她的人,她会告诉自己的孩子等长大后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猜你喜欢

  • 我们这代人的父母

    我的意识中,母亲像一棵树,父亲像一座山。他们教育我很多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人,父母早期的家教都具有初级的朴素的人文元素。我作品中的平民化倾向,同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密不可分。我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

  • 在父母面前装傻

    世上最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就是,你自以为是地把一张臭脸甩给爸妈看。大北经常在办公室里发牢骚,说她老妈自从学会用微信后,就变得特别烦人。一天到晚,不是在家人群里传谣言,就是在朋友圈里发养生文。好不容易周末的时候落个清静,又给你私信发过来一堆“注

  • 让父母不再有匮乏感

    我的父母是特别有匮乏感的人,他们不浪费一点点油脂和食物。我们家烧红烧肉,第二顿会放一堆豆腐,为的是豆腐,可以把油都吸走。吸到哪里去了呢?当然是全部吃下肚。父亲每次煮肉汤,上面浮的一层油都必须舀起来喝了。如果劝他倒掉,他就声色俱厉地说:“人家

  • 犯错

    在上海的一家餐厅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年轻女侍,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椅子上的皮包。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可是,我还没有发作,女儿便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

  • 最后五个口罩

    我很着急:“你不是已经出来了吗?”他说:“我又回来了。我的兄弟都在这儿。”其实,他的亲兄弟只有我爸。可是,他们发誓老死不相往来。我爸追着我二叔,从二楼一直打到一楼:“你以后离我姑娘远点儿!你自己不学好,别再带坏她!”二叔比我爸小10岁,跟我

  • 最怕的是不被需要了

    下午3点,父亲打电话让我下班直接回家,他帮我去接孩子。这要搁以前,我准得百般拒绝,这么冷的天,刮着风,还重霾。但这次我没有,轻快地就答应了,因为前两天我认可了一句话。认可这句话得益于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的爸爸在她高中毕业那年病故了,留下她

  • 母亲是我们家的天

    都说母亲是天,以前没有多少体会,当妈妈走了,我才真正明白母亲是天,母爱大于天。妈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这段时间,走在以前陪伴妈妈走过的街道,眼睛闭上全是妈妈的样子;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坐过的沙发,睡过的床,仿佛妈妈还和我们在一起。以前每天晚

  • 老爸的偏爱

    1那天我刚下班,就接到我弟的视频,看他那气鼓鼓的样子,就知道又跟我爸生气了。“姐,你快管管你爸,都这个时候了,他还老想着出去。我弟刚读大一,这个寒假赶上了疫情,他就在小区里做了志愿者,帮着进出的人员量体温、检查证件。他能劝说那些叔叔阿姨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