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的路有多远

母亲的路有多远

收录日期:2025-11-20 20:16:22  热度:9℃

刘伙、周沟、小漫坡、大山根……直到汽车穿过那座叫娘娘洞的短隧道,从那束通透的亮光里,再也看不到远处松柏丛里的缕缕纸烟,我才回过头来,任泪水夺眶而出。

母亲就这样安眠在我的身后,此去,只会离她越来越远。母亲目光里的女儿,从此将永远用目光尋找母亲。

我是3岁进的寄宿幼儿园,接着进的寄宿学校,也许那时年少,也许幼儿园与学校毗邻,而妈妈就在学校工作,意识里没有与母亲分别的感觉,直到中学毕业上山下乡,背起行李离开家门,才发现孩子离开家庭,对于母亲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提前几天的各种用品打理自不必说,每一件都要看过理好,再找理由添加,塞进大包小箱,直到合不住箱盖、拉不住拉链。而最不理解的是影子似的相伴相随,从提起行李那一刻,无论我在干什么,妈妈都会跑过来跟在身边,把那些整理过的物品、交代过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重复个遍。出家门了,出院门了,没话了,就那么走着跟着,无论你怎样一次次说走吧走吧,妈妈都始终不肯离开,直跟到车站的那道无法通过的闸门才站住,还要挥挥手,记住妈交代的话呀……我怕同学熟人笑话,赶快大步走开,到长途汽车边上了,回头一眼,却见妈妈还在那里,看见你转过身,她脸上竟然浮出孩子般满足的笑容……

如果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妈妈她会怎样?多少次送别之后,我才有了答案。

那次进车站不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我们那趟班车一直没有进站,记得是一个多小时后,车站一个工作人员跑到候车区域,大声叫我的名字,递过来一把雨伞,一个塑料袋,那袋子热乎乎的,打开来竟是几个白生生的熟鸡蛋。“是周老师(妈妈姓周)给你的,你妈看车没有来,叫我等着,回去拿了这些东西……”

妈妈怎样在熙熙攘攘的车站找到这个“熟人”,怎样在雨中来回奔波不得而知,从此我确认的是,看女儿离开,看女儿上车,看那辆车开走,或者说,是最后看不见,才是母亲离开的时刻,无论孩子是否回头……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后来,我有了自己的车,每次回家,我都要用尽一个业余司机的技能,七扭八拐把车停在家门口,让妈出门就看我上车。谁知一定是觉得没有了发车时间的限制,妈一如过往把所有事情说个遍还不够,还一次次回转身,把她认为重要的东西塞进车里,无奈之中,只有发动起来开车走,巷道里没有速度,她竟然跟着走到大路边,倒车镜里,依然看到她站在那里,感觉到她眼巴巴的目光。

再后来,妈老了,我和弟弟把她接进省城,住进我们自己的家里。安顿下来,心想朝夕相处的妈妈,再也不会有分别的纠结了吧。哪知每天上班的时刻又成了她忙碌的时刻。90多岁的老人听力已经严重下降,却能准确分辨女儿的脚步,几乎同步从自己房间出来,伸手摸摸你的衣服厚薄,看着你开门,随着走到单元门口,再三劝阻才不进电梯,还大声问一句什么时候回来。弟弟家在一楼,妈妈在那里的时候更是麻烦,每次去探望离开时,她都要甩开小阿姨的搀扶,执意走下门口的台阶,送你到停车的地方,看你上车离开。

弟弟住在小区最后面角落的那栋楼,送别成了一件事情,是参加一次必须踩点到达的活动,还是一次需要抓紧发走的稿子?总之那一次的焦急中,我想出一个主意,从弟弟家出来,就快步转过墙角躲了起来。只见妈妈步履蹒跚地走出门洞,看到小区通道上没有我的身影,就疑惑地向后张望,我暗自庆幸母亲会转身回家时,却见她只是犹豫了半分钟,就坚定地开始向前寻找,最后,我还是现身赶快打电话让小阿姨出来。耽误了更多时间的我,那次真的生气训斥了老妈:“都多大了,还把我当小孩!”我气急败坏的样子肯定吓住了妈,她孩子似地辩解:“妈还没有问你上哪儿呢?

到哪里去?做什么?何时回来?对于孩子,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母亲那里,却永远是新的出发。当年年轻的妈妈面对年少的我,这样的道别这样的提问尚能理解,而如今,90高龄的母亲仍要在每一次离开时,追问已经做了母亲的女儿。我的白发老妈,你是糊涂了,每一次的追问却那么清晰又认真;你已经成为习惯,岁月漫漫,你为何就是保留了这个习惯?

直到没有了你的这个年关,我才在一个刹那明白,虽然明白得太晚太晚。

这个春节,我们全家决定在海南度假,假期结束时,儿子被通知到工作单位以外的地方开会,机票临时改签,汽车重新预约。所有行程自然是儿子自个儿在手机上搞定的,几点走,到哪里,自然是我问出来的,最后一个提问儿子终于不耐烦了:“能不能不再问约车号码了,是我乘车好不好!”没有得到答案的我,把闹钟定到凌晨出发的时间,决定随儿子到楼下,就可以看到约车牌号了。哪承想得知我的目的后,儿子竟然毫不客气地电话指挥约车停到另一个门道前,在模糊的晨曦中扬长而去!

“我就是要让妈妈明白,我不是孩子了,应该像成年人一样得到尊重。”事后,儿子的朋友在电话里这样告诉我。

同样的送别,同样的不耐烦,儿子归结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我当年则认为母亲耽误了我的时间,相同的是,我们都没有想到那个心心念念牵挂你的母亲的感受!

多想飞奔到母亲身边,告诉她我错了,多想再牵着妈妈的手,走出家门,在道路的尽头,转身看见彼此的笑容……

如今,刻骨铭心的顿悟,只能面对黄土,说给沉睡的亲人,只能化作青烟,寻找天堂里那颗与你相守相望的灵魂!

这就是人生,拥有时不懂珍惜。这就是亲情,只有岁月告诉你,她无怨无悔。

找个时间吧,与儿子像朋友那样谈谈心,等下一次出门吧,告诉儿子,只要妈妈在,你永远都是孩子……不!亲情不需要解释,有一种永远无法探寻无法表达的人类情感密码,只能在血脉里跳动感知,流淌传承。

今生,再也没有人会送我直到看不见;今生,我的目光注定会追随一个身影,直到他看不见……

猜你喜欢

  • 家事之南下

    上回说到,当姚玉财拿到他大哥捎来的皮袄后睹物思人,他执拗地认为那皮袄一定就是大哥的遗物,鉴此他以为大哥一准不在人世了。任凭亲属劝导、开释,任凭大哥姚少华得知此事后寄信慰藉,玉财就是认死理到九牛二虎也拉不回头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向组织上说

  • 用车

    周天一被‘诚信食品公司’聘去任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食品加工销售工作,公司里有货车、小轿车大小八辆,上任时,总经理没有给他专门配车,只是说有事现叫车就可以,并告诉周天一如遇有急事,公司的车忙不过来时,他的座驾特赦周天一可以坐,但必须先向他请示。

  • 阿P送礼

    阿P又一次下岗了。熟悉阿P的人都知道,阿P的亲哥哥在县城里是个不小的官,而亲嫂子的哥哥更是在市里当着大官。在这样的大树底下,他阿P会下岗?说给谁听谁也不信。但他阿P确确实实下岗了。而且,这次是第4次下岗。阿P第一次下岗,才25岁。企业倒闭了

  • 到底谁倒霉

    老张头是一个粮油厂的质检员,前两天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在厂布告栏里意外看到了一张下岗通知单,上面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老张头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没错,是自己的名字,顿时心里凉了半截。原来,厂里新来了两个大学生,负责质检部

  •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丽莎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一家大型超市当了食品专柜的服务员,主要是卖一些煮玉米,包子,油条,火烧之类的。食品专柜在超市是最累的工种,服务员不但卖,还要动手做,丽莎在家可是酱油瓶儿倒了都不扶的主儿。想不干了吧,三百块钱的押金就得打了水漂,总不能

  • 家事之皮袄

    上回说到在手机十分普及、打电话十分便捷的当下,玉财叔叔却非得要与他的大哥——我的岳父视屏通话,这里面确实有着一段情真意切的故事。那是妻妹兴洲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派遣她到远离单位所在地千里之外的东北阜新去培训。临走前她向我的岳父辞行:“爸,我

  • 幸运的敲诈者

    李有才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家里会出这种事儿:有人敲诈他。李有才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能干泥水活。改革开放后,由于他心灵手巧,勤于学习,不长时间就取得了建筑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加上他善于管理,又懂得交际,很快

  • 爸爸永远陪伴在身边

    那时候,村子里还很穷;那时候,村里的男人们窝在村子里是很难养活自己的一家人的。所以呢,村里的男人便结伴而行,外出打工赚钱,陈坤也不例外。尽管对自己的媳妇、儿子是万般不舍,但为了这个家,陈坤还是义无返顾地和村里人一起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程。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