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行窃记

行窃记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2:45  热度:9℃

在社会中,钱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也许有的人不缺钱,但是有的人却为了钱不择手段,不惜为此触犯法律。张三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三是一个小混混,平时在街上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前一段时间,张三的花销开始大了起来,每天好几百出入。渐渐地,他的积蓄见了底。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张三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行窃!

他选择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进行行窃。他像往常一样,给自己打了一针后,开始动手了。

他选择的村子警惕性极高,大门的锁十分高级,只有手持特殊磁卡的人才能进去。张三顿时焉了。

不一会,机会来了。远处走来一个农妇,她显然没有意识到有贼,开门进院后并没有直接把门关上。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张三潜了进去,躲在大院的草垛里。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房子里的人终于熄了灯。张三开始动手了。他进入房子内,把这家人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

就在他得手要撤退之时,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充斥的他的潜意识,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这个声音在寂静的夜晚犹如雷鸣,这家的主人很快惊醒,大喊:“捉贼啊。”

张三听了,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丢下“胜利品”,向大门跑去。谁知道这种高级锁从内向外开必须要使用钥匙,张三根本就打不开。

这时,张三看见蜡烛旁边有一个黑色物品,便顺手见了前来。这个时候,主人已经冲了出来,张三见没退路,只好拼了命地向墙上跑去。好家伙,人的潜意识被激发,张三一个飞身一跃,竟然翻过了墙。看得主人目瞪口呆。

再说张三,吓得惊魂未定。缓过神来之后,张三打开手中的黑色胶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这是一大沓人民币!张三把眼睛揉了揉,仔细地看了又看,这真是货真价实的“RMB”。张三高兴极了。

就在这时,一辆“出租车”开了过来,张三随手拿起一张钞票,向“出租车司机”挥舞着,示意他停车。“出租车司机”看了张三手里的钞票之后,示意他上了车。由于太疲惫,张三上了车不一会,就睡着了。

醒来后,张三发现自己身在派出所,而那个黑色胶袋装着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人民币,而是冥币。他遇到的也不是出租车,而是那家人报警后问询而来的警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张三是一个毒品吸食者。由于作案前吸食了毒品,导致产生了幻觉,导致了这啼笑皆非的事情。

猜你喜欢

  • 心态改变命运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写过一个寓言,说一个少妇去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寻短见?”少妇哭诉道:“我结婚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艄公又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

  • 境由心造

    有只鸟在天上飞。一位锄地的农夫叹气道:“它真苦,四处飞翔为觅一口食。”然而,一位依窗怀春的少女也看见了这只鸟,她叹气说:“它真幸福,有一双美丽的翅膀。”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满怀激情,你就会有一种振奋的感觉;失意悲观,

  • 盆景的得失

    有个老人用很长时间栽种盆景。一天要外出,他临行前交代儿子:一定要细心照顾好家里那盆自己视若生命的盆景。在这期间,儿子总是精心照顾盆景。尽管这样,花架还是在浇水时不小心被碰倒了,所有的盆景都打碎了。儿子因此非常害怕他准备等父亲回来后接受处罚。

  • 秀才解梦

    一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

  •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访问的感受。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

  • 商人与山匪

    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

  • 险恶的峡谷

    有一个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是:盲人、聋子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去了,而另一个则跌

  • 风景不在对岸

    一条河隔开了两岸,此岸住着凡夫,彼岸住着僧人。凡夫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们;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终于有一天,凡夫们和僧人们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