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曾国藩幺女曾纪芬为何下嫁知县之子 她怎么

曾国藩幺女曾纪芬为何下嫁知县之子 她怎么

收录日期:2025-11-20 23:51:24  热度:10℃

曾国藩是清末名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近代著名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湘军的创建人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古时候两家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但是曾国藩的幺女曾纪芬却嫁给了一个小小知县之女。这事儿不仅在当时跌破人眼球,在今天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何曾家侯门会与一小小知县结亲。

现代人脑洞比较大,有些人就想是不是曾纪芬与知县之子暗中有情,坚持嫁给他,所以曾国藩无可奈何只能同意。

曾国藩家教甚严,家风严谨,这事儿基本不存在。曾纪芬与知县之子聂缉椝的婚姻,的确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事实证明,曾国藩没有错点鸳鸯谱,他给自己的幺女找了个好丈夫。

曾纪芬虽然出生名门,但自幼却也不像许多官宦小姐一样娇养。她从小穿的衣服都是姐姐剩下的,培养了朴素坚实的作风。

曾纪芬下嫁聂缉椝之时,已经是二十四岁高龄。因为此前其父因病去世,守丧耽误了。曾家与聂家门第差距很大,所以曾纪芬最开始嫁过去的时候,聂家上下都小心侍候,不敢怠慢。

聂缉椝原本以为自己娶回来的是娇小姐,却不想曾纪芬自幼受父亲严格教导,堪为良妇典范。曾纪芬勤俭持家,孝顺公婆,友爱小姑,因此受到聂缉椝敬重。夫妻二人相扶与共,感情深厚,婚后生活美满自不用说。

再来说聂缉椝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聂缉椝却是一个生活上进的青年。曾纪芬虽然是下嫁,但是聂缉椝最终却凭自己的力量,给妻子挣了荣华。

聂缉椝受到岳父曾国藩的影响,倡导经世致用,后来追随曾国荃,左宗棠和李翰章等人。不贪功冒进,不骄傲自大,一直埋头苦干,只做实事,不说虚言。

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江南小官做起,慢慢积累功绩,后来升至浙江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再迁护理江苏巡抚,再迁安徽巡抚、浙江巡抚。

官做的越来越大,并且还是在一贯富庶的江南之地,聂缉椝自然受到许多人的嫉恨。当时就有人上奏弹劾,说聂缉椝为官期间贪污受贿。

曾纪芬并不贪图名利,因此就劝说丈夫辞官归隐。聂缉椝接受了曾纪芬的提议,辞官后两人回乡过着平淡的生活。

曾国藩除了在政治上成就很大之外,最出名的当属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家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曾家子女大多成才,自幼受父亲严格教导的曾纪芬,后来也用同样的方法培养抚育自己的儿女。

她从不娇养孩子,从小就曾言不会留钱财给后辈。在教导子女勤俭美德之外,还培养儿子拼搏精神,所以后来他儿子聂云台放弃从政,步入商途,仍然闯出了一片天地。

聂云台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着那经营之才,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大财团。

民国时期,聂家移居上海,在威赛路筑园建屋。当时已经六十岁的曾纪芬自号崇德老人,她效仿父亲修身养性,起居定时,饮食以三餐为主,以素食为主,不饱不饿。饭后走一千步,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即使是数九寒冬,也把双脚露出被外。

情绪上不大喜大悲,不仅活到了九十一岁,并且还耳聪目明,成为全福老人。

猜你喜欢

  •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多年前听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其中唱到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听得我肝颤大多数中国农村的父子关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我进城20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

  • 极致的爱

    极致的爱永远和死有关。 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一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杜普雷演奏的大提琴曲,当时他并不知道演奏者是谁,但他说:像这样演奏,肯定活不长久。 看过杜普雷拉大提琴的照片和传记电影里的演奏镜头,很男性的姿势,

  • 生存还是生活,你说了算

    1 一次坐飞机,遇见一个小伙儿,一路上我们用普通话聊天。飞机到北京,他问我:你是北京人吗? 不是,我答,我是南京人。 他顿时惊叹起来:我也是南京人啊。 原来聊了一路,却是老乡。老乡相见分外亲,各自留了电话和MSN

  • 你是不是跑在某个人后面的史冬鹏

    2010年的亚运会,我又看到了在刘翔身后奔跑的史冬鹏,即使他再努力,即使他再勤奋,即使他从未退赛,即使他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花边新闻,我们仍然觉得:他应该跑在刘翔后面。 为什么?也许只是因为他是史冬鹏。他是那个被冬日娜称作大史的史冬鹏

  • 犬儒时代的信任

    那天我在北京机场一座自动咖啡机前唤来一位侍应,告诉她咖啡卖完了。她瞧也不瞧地迅速响应:有呀,怎么会没有?当然有。等到她自己仔细查看过之后,才发现咖啡果真倒光了,于是她沉默地为这座机器装上一袋咖啡豆。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她的第一反应会是这

  • 爱赢才会拼

    一位女同事很宠爱自己,平时吃有机食物,穿低调二线名牌,拒绝加班,练瑜伽,学昆曲,举手投足有韵有范儿。谁都认定她是温室里的花朵,如果放到外面,经不起风吹雨打。 这次单位下乡调研,她报了名,领导的眼镜差点从鼻梁上掉下来。同去的同事反馈

  • 遇见

    一位著名的摄影记者给我讲了三个故事。 前些年,某地举办一个即时摄影大奖赛,一位大学生来参赛。在动物园,为了抓拍猴子玩耍的场面,他把相机伸进了铁笼里,一不小心,相机被猴子抢走了。 后来大学生请来管理员帮忙,总算取回相机。当胶卷

  • 唯一不被认可的成功

    英国某小镇,有一个年轻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另外,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华人妇女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