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张行走的床

一张行走的床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1:59  热度:12℃

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1978年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读戏剧艺术时,导师告诉他和其他同学,要做艺术,就应该讲创意。但“创意”是什么?赖声川始终没明白,直到有一天他看见了一张行走的床。

那是赖声川刚到伯克利大学不久后的一天。那天早上,赖声川上完一节课后,走出教室准备去另一个教室上第二节课。走廊上的人很多,赖声川随意瞄了一眼,竟然看到一张床在走廊上缓缓移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奇的赖声川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那张床其实是一个没有四肢的残疾人的轮椅。轮椅上有几个开关,还有一个后视镜。此刻,那个残疾人正躺在轮椅上,一边观察后视镜,一边用嘴巴操控几个开关,让轮椅行走。他的身边没有助理,周围也没有一个同学帮他一把。

赖声川不禁感叹:一个没了四肢的人竟然也能在这里得到教育,伯克利大学真是一个富有爱心、伟大的学校!他正想上前搭一把手,却被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拦住了:“你要是去帮他,他会生气的。”

“为什么?”赖声川大为不解。

同学问:“如果他问你‘你为什么要帮我’,你会怎么回答?”

赖声川说:“我当然会说‘因为你是残障人士’啊。”

赖声川这才意识到,自己从看到那张行走的床的第一眼开始,脑子始终只印着“残疾”两个字,而忽视了躺在床上的首先是一个人。他也终于明白,伯克利大学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给了所有人平等教育的机会,而不是施舍机会给残疾人。同样,对于老师说的“创意”这个词,赖声川一直只知道在心里想着这个概念,没去挖掘它真正的含义。

于是,他和学生们开始做实验,打造出第一个作品——《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在这个作品里,赖声川让学生们自己演自己,讲解成长经历里一些关键性的经验。1984年1月10日,台北的一个礼堂里临时搭建剧场,上演了这个刚从国外回来的老师的小作品。但就是这个无关紧要的小作品,吸引来了杨德昌、侯孝贤等著名导演的观看。看到学生们表演得那么自然,导演们惊讶于赖声川平淡而又不俗的创意。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大腕导演们纷纷向赖声川抛去了橄榄枝。

就这样,赖声川和大导演们开始了合作,而这些合作,让他的创意得以无限喷发。时至今日,赖声川仍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那张行走的床:“就是那张床,让我明白创意就是要去掉固有的概念。当初,我正是一面做好一切研究,一面又放掉所有的概念,才迎来了真正的创意。”

猜你喜欢

  • 盗贼无踪

    小偷这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钱包刚到手,肖木哲就被抓了个正着。揍这混蛋!半车人撸胳膊挽袖子围了上来。今天他中了头彩,这辆旅游车上,半车是结伴旅游的亲朋!这通臭揍,惨不忍睹!倒霉的肖木哲被司机扔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路。天快黑了,他终于看到

  • 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晃花眼睛

    一个钓小鱼虾的人,扛着鱼竿,东游西荡,池边、河边、湖边、热闹快活,天天有所得。某王子却在海边钓海鱼,他的鱼钩像大铁锚,钓绳像水桶一样粗。他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山上垂钓,一坐十年无所收获,别人都觉得这个人笨。十年之后,王子终于钓到一条大鱼,他把

  • 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带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

  •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去深圳上大学那会儿,可以随学校迁户口,我没打算迁,因为我一直不确定自己是否会一直留在深圳。2010年,我准备结婚了,才开始盘算着落户的问题。于是,我回到老家济南办理户口迁移的手续。老爸摩挲着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户口本,口气还

  • 夫妻间的交叉圆

    娟和丈夫认识时,他们都是大龄青年。恋爱不久,就仓促结了婚。哪知婚后因为爱好的不同,两人经常拌嘴,吵得不可开交。丈夫喜欢宅在家里围着电脑下围棋,一下就是一整天,也不跟她说话;而她则喜欢外出散心逛商场,逛起来就没完没了,顾不上他。虽然只是好静和

  • 陷阱中的白狼

    小山村沸腾了,村民们连续几天的担忧和恐惧随着一大一小两只狼的落网而渐渐消失,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聚集到村西头山坡的一个土坑前。一大一小两只狼正在里面欢腾跳跃,每一次的努力目标都很明显,就是想要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对它们来说,此举却是徒劳

  • 樊若水献图

    陈桥兵变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时刻想着统一天下。南唐后主李煜却依据长江天险,进贡而拒不交出主权,阻碍着南北统一。这天上午,太祖正在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禀报,宫门外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要求圣上册封官职。江南人文底蕴深厚,来人开口就敢要官

  • 帮泥洞

    20世纪初,浙江舟山岛北岸一个叫七石咀的小渔村里,生活着一个叫彭九其的渔民。他家中贫困,一妻一子相依为命。彭九其平时搭伙跟着别人的大船出海捕鱼,一去就是好几天。儿子年纪虽小,但水性极好,每天都到海边挖些牡蛎淡菜之类的贝壳贴补家用。有一天,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