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裴垍的“必不可”

裴垍的“必不可”

收录日期:2025-11-21 15:56:56  热度:9℃

唐人赵璘在《因话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裴垍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于是有个朋友从大老远的地方赶到京城来拜访他。裴垍并不因地位的悬殊而流露出半点轻蔑之心,不仅盛情款待,还经常与他饮酒叙旧,相处得十分融洽。更难能可贵的是,裴垍给老友充分的自由——老友在裴府可以“无所不为”,纵情玩乐、猛吃猛喝,均不受限制,简直比在自己家里更自在。眼见裴垍如此重视感情如此珍惜友谊,老朋友心里美滋滋的,乘机请求裴垍将自己调来长安,弄一个“京府判司”的官儿当当。万万没有料到,这次却碰了个大钉子,被裴垍一口回绝:你确实有才能、有政绩,然而这个职位不适合你,我裴垍可不敢因为私交而破坏国家的法度啊!老朋友不死心,大概摆出了许许多多的具体困难:比如远在外地,父母年迈,家中照顾不到;妻子多病,水土不服,致使自己不能安心工作;地处荒僻,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总之,确确实实很困难,太需要老朋友照顾了。裴垍的回答则更加干脆:他年如果碰上一个瞎眼宰相,或许会同情你,给你这个职位;只要我裴垍还留在宰相的位置上,却是“必不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下子就将后门彻底堵死了。

裴垍是山西闻喜人,他生于哪一年,已无从查考,只知道他入阁拜相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九月,两年后即因中风而去职,并于元和六年(811年)病逝。史书上还说他“年少柄用”,“虽年少,骤居相位”。可见他很年轻,估计只活了三十岁左右。然而,他的政绩却不容忽视:他整饬吏治,抑制宦官干扰政事;他改革两税法,废除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尤其使作为赋税主要来源的江淮之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鼓励谏官言事,所提拔的白居易、元稹等人,均以畅所欲言、敢于抨击时政而知名;他推荐的李绛、崔群、裴度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相。

裴垍能取得如此政绩,除了唐宪宗李纯的信任外,其自身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他才华横溢,慧眼识英才;二是他大公无私,绝不凭借权势以谋私利。不但长安城里那些勋臣贵戚们见了他,都不敢托以私事,就连宪宗皇帝李纯也忌他三分。李纯还在东宫当太子时,宦官吐突承璀就开始服侍他;李纯做了皇帝,吐突承璀最受宠信。可是,当吐突承璀乘着与皇帝闲谈之际有所“关说”时,皇帝竟然因为“惮垍”而“诫使勿言”。说白了,就是连皇帝也因害怕裴垍,告诫吐突承璀:别再说了,那裴宰相一定不会卖这个情面的,他一身正气,连我这个当皇帝的也无可奈何呢!

后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将赵璘记载的这段故事收入了《资治通鉴》,显然是想给当时或以后的皇帝及执政大臣们一些借鉴;或许,那年轻的裴垍宰相,也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一点启发与思考。

猜你喜欢

  • 母亲的茶壶

    从儿时的记忆起,她就注意到母亲的房间里总是摆着一把茶壶,那把壶是陶瓷做的,看起来古色古香,外面白色的釉质已经变得黯淡无光,壶嘴经过岁月的洗礼,开始微微泛黄,仿佛烟鬼夹烟的手指一样。是古董吧?要不母亲怎么会像宝贝一样珍藏了那么多年,并且每天都

  • 寻找正宗的新疆拉面

    半年前,一个漂亮的南京女孩突然来到我们连部,说是来找我们连长的。连长当时就闹了个大红脸,询问半天才知道,女孩叫刘丽丽,是连长的家人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为他介绍的对象。也不知这个刘丽丽是哪根神经兴奋了,竟然只凭着一张照片,千里迢迢赶到了新疆这

  • 娄老根守山

    娄老根敞开土布褂子、腰上别把柴刀,脚穿褪了色的解放鞋,身后跟条大黄狗,每天穿行在崇山峻岭中,护林、防火。老根孤身一人,在山头空旷处搭一窝棚,门前种几畦青菜,定期下山背袋米、捎点油盐生活。每天吃饭、巡山;巡山、吃饭,守了半辈子山,如今头发花白

  • 远隔天涯

    五十开外的陈大妈身体还算硬朗,这天红着脸对儿子媳妇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说一下……咱小区内有个老头想这个这个……他想照顾我的后半辈子……”陈大妈年纪轻轻时丈夫就死了,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吃的苦能用船装。现在她儿子一听正要开口,却又胆

  • 斗拐

    老陈头和老刘头是自小一块长大的发小,后来同学、同事,又前后差不离地恋爱、结婚,直至退休,说起来两人感情好得不得了,一辈子下来在一块喝进肚的酒能以吨计,可两人又斗了一辈子。小时候斗谁爬树爬得高,上学时斗成绩,工作后斗技术、斗谁的女朋友漂亮,现

  • 一样的爱

    阿东长大了,开始跟爸爸一起采药。只有采到好药稀罕药方能挣到钱,而稀罕药总是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所以采药是个相当危险的行当,可大山里挣钱难,阿东的妈妈又有病,所以唯有爬山采药一条路好走。当决定让阿东学采药时,爸妈禁不住泪水涟涟。每次爬

  • 厨房中的父亲

    妻子怀孕没到一个月时,父亲就急急地从东北老家过来看我。我知道父亲此行的目的是想抱孙子。我是不想让父亲失望的,但和妻子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等过两年再要小孩。我犹豫着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因为在父亲看来,我只有要了小孩,才能算真正长大了,他也

  • 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

    几年前,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主持人说:“你会成为你最憎恨的那个人。”这句话如同惊雷。憎恨父亲的儿子,通常是跟父亲最相似的;憎恨母亲的女儿,也最像母亲。我们非常憎恨某人,不知不觉间,却变成对方那样的人。某人非常憎恨她的上司,即使离职后,她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