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要名校还是要技能

要名校还是要技能

收录日期:2025-11-21 00:25:56  热度:8℃

要名校还是要技能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遵父命上北大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同学告诉他可以尝试去听工科院系的课程,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便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然后,他开始谋划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转院。周浩想转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转院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了。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之后,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

选择转校艰难说服父母

第一年的尝试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大二先休学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周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周浩以为初入社会的挫败感让自己能喜欢上北大的生活,静下心来学习,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而,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周浩苦笑道。

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

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

从北京大学退学,要去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这样的想法一定是疯了!

周浩却坚定了去技校,“北京大学这样在国内算是比较自由的学府都没有给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别的学校万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呢?难道到时候又转校吗?”周浩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真正学到技术的学校。

不后悔选择淡定面对未来人生

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你想想,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很自豪:“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种小班式、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除了学院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这让他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的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

猜你喜欢

  • 县令告钦差

    道光十九年年底,介休一位姓林的县令向省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告发一串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并恳请将报告转奏皇上。林县令的揭发属于正式公文,不是可以随便扣压的告状信或匿名信,不能隐瞒不报;可是林县令的揭发实在叫人看了害怕。他揭发的内容共二十

  •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的故事

    绍兴香糕是浙江名点,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传说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衔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

  • 怀素是个"坏"和尚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抱。诸君欲善之会,当得扶赢也。”读过唐朝最负盛名的草书大家怀素《食鱼帖》之人,对这几行文字再熟悉不过了。 自古僧界出狂人。耳熟能详的当然算是济

  • 皇帝们的业余爱好:皇帝喜欢做乞丐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 阎王是百姓选举出来的

    我国民间亦有地狱信仰,地狱之主宰阎罗无人不知,民间称为阎罗王,或叫阎魔王、阎王爷。阎罗是古梵文的简译,原是印度神话中阴界的主宰,佛教兴起后,吸收了阎罗,将它作为佛教的鬼王。唐代和尚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阎罗王又称平等王,主司生死

  • “压岁钱”的传说故事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

  • 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驳,因他居住在幽州(现在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

  • 古人的避暑妙招

    瓷枕在唐朝时,一般可见到的有三彩、褐釉、黑釉、长沙铜官窑等釉色,而造型则有睡枕及脉枕等。到了宋朝,瓷枕造型更是多样化,特别是陪葬用者,器型增大、样式与纹饰都以含有寓意者为取。此件婴儿枕应为日常生活用品。造型活泼可爱,健康儿穿着衫裤及套上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