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孩子考科学家

孩子考科学家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4:49  热度:6℃

英国有小哥儿俩,很喜欢捉虫子玩。他们常到花园里去,捉蝴蝶呀,抓蜻蜓呀,要是抓到了一条虫子,心里就甜滋滋的,真像吃了蜜糖似的。爸爸见他们这样喜欢虫子,就问他们知道不知道达尔文的故事。

小哥儿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摇头,谁也不知道。

爸爸告诉他们,达尔文小的时候,也爱捉虫子。有一次,他在森林里,剥开树皮,看到两条虫子,是从来没见过的虫子。他赶紧伸出两只手,一只手逮住一条虫子。就在这时候,又有一条很怪的虫子,从树洞里钻出来,他马上把一条虫子塞进嘴巴里,腾出右手去抓刚钻出来的虫子,嘴巴里的那条虫子真不客气,狠狠地把他的舌头咬了一口。这可糟了,达尔文的舌头像火烧一样的疼痛,他只得把虫子吐出来,那虫子乘机跑掉了。

达尔文家里有很多很多的虫子,这些虫子有几只脚,几只眼睛,爱吃什么,什么时候生娃娃……他都知道。后来达尔文成了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

小哥儿俩听了,急忙问爸爸:“达尔文在哪儿?我们想见见他。”

原来,达尔文正是爸爸的朋友。爸爸告诉他们,过些日子,达尔文爷爷要来咱们家作客呢!

小哥儿俩多高兴啊!调皮的弟弟,一眨巴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哥哥点着头连声说:“好!好!”

第二天清早,小哥儿俩背上书包,拿了竹竿和网兜,跑到树林里去,东奔西跑,忙了整整一天,提了许许多多虫子。

回到家里,他俩悄悄地关上房门,就忙开了。他们扯了知了的翅膀和脚,留下个光光的身体,用花花绿绿的蝴蝶翅膀,带着小勾子的蚱蜢大腿,还有那大牛的长角须,用胶水粘成一条怪模怪样的虫子标本。嗨,他们想考考达尔文,是不是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有本领。

过了几天,达尔文真的来了。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昨天我们从树上抓到一条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哥哥装着正经说:“真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们翻了好些书,也没有查出来。”

达尔文一听,这两个孩子逮到了什么怪虫子,可来劲啦,赶紧要看看。

小哥儿俩互相做了个鬼脸,就拿出一只匣子来,递给达尔文。

达尔文揭开盖子一看,是一条怪模怪样的“虫子”,差点儿笑了起来。可他马上装模作样地说:“啊呀,这条虫子真怪,我也没见过呀!”

小哥儿俩可得意啦!心里在说,达尔文爷爷让我们考住了。

“嗳,你们留意没有,”达尔文问:“在捕捉的时候,它会不会叫呀?”

“会叫,会叫,叫得可好听呢!”

这时候,达尔文再也忍不住了,呵呵地笑了起来,说:“那就把它称作‘叫虫’吧。”接着,达尔文指指他们的鼻子说:“在我们英国,‘叫虫’也称作‘说谎虫’!”

这下子,全家人都笑了起来。小哥儿俩对达尔文爷爷更尊敬了。

猜你喜欢

  • 你是八戒还是悟空?

    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叫袁夕庆,成绩非常棒,经常是年级前三名,数学成绩尤为突出。某一天晚上上晚自习,刚好是数学老师坐班。数学老师正在班级巡视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停电了!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这不亚于捡了500块钱。教室里一片嘈杂声,唱歌的

  • 丘吉尔的处世智慧 唯有尊重才是化敌为友的

    1917年7月16日,丘吉尔正式担任英政府的军需大臣,可上任没几天,苏格兰克莱德河一带的几个军需工厂里的工人,便联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原来,工人们一直不认同政府的管理,认为他们未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且先是有组织地进行了示威活动,而

  • 离开位子你是谁?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它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

  • 丑陋的母亲

    她一直觉得自己的母亲是她见过的最丑的女人。一米四多点儿的个子、满脸雀斑加皱纹、身体胖墩墩的母亲,与身高一米八、英俊潇洒的父亲站在一起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有时候,她为父亲感到委屈,娶谁不好,偏偏喜欢这么个丑婆娘,还兴奋得好像找到宝一样。因为

  • 母亲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母亲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还伴有轻微的偏瘫。在床上躺了两年多后,她的生命进入倒计时。那天,看母亲神志突然清醒,我知道那个绝望而无奈的时刻离我越来越近了。悲痛之余,我和两个姐姐商定,不如趁这个机会,让母亲吃点儿她最爱吃的东西。母亲患病以来,她

  • 母亲的邀请函

    母亲从来不希望我们回老家过年,原因说不清楚。问过医生,医生说可能是因为母亲长年病痛导致的心理变异。我们只能尊重母亲的意愿,无须过多地求她解释。虽然距离乡下遥远,但想起母亲长期以来的含辛茹苦,回家看望她的念头便欲罢不能。因此,每逢年关,我心中

  • 母爱之花

    他的母亲是个命薄的女人,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当时才3岁的他长大。他的母亲还是个不会疼爱孩子的女人,对于感情,她是木讷的。有时候,因为淘气,在挨过母亲的一顿打之后,他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母亲亲生的。许多村民说,他的父亲去世后,

  • 泥巴母亲

    听到这个女人的经历时我无比震撼,同情、惊讶、感动等等一股脑儿填满了我的胸膛,令我感慨万千。以往写关于苦难的文章时,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我总要或多或少地虚构一点儿情节,让故事读起来更揪心。可是,在写她的时候,不但不用虚构情节,反而要删减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