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嘉陵江上的纤夫

嘉陵江上的纤夫

收录日期:2025-11-20 14:01:05  热度:8℃

纤夫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只能从书本上,电视上,三峡广场的雕塑上知道。纤夫也叫拉船子,用长长的纤索将船拉向上游的人。纤夫主要就是船工,也有一些陆上居民,在有纤要拉时来到岸边,来挣这一段的苦力钱。

纤夫的穿着是很奇怪的:孔乙已式的长衫,但不穿裤子。这是因为既要御寒,又要随时下水——现在想来,没有任何打扮比这更前卫。

因此纤夫们的生活成了俚俗民间文学的发源地。这固然出于长期船上男性世界的压抑,也与一个人明白自己没穿裤子有关:人在那种情况下,内心世界要保持严肃是很困难的。

这是我在嘉陵江边百看不厌的一幕:一群洗衣妇在江边的大石上捣衣,纤夫们蹒跚地过来了,他们的目光在她们撅起的屁股和露出的腰段上扫荡,沉重的喘息变得轻快,含混的嘟哝变成清晰的歌唱:“重庆城,十八梯,有个大嫂笑嘻嘻,别个问她笑啥子……(后面的太黄,恕不照搬),也有时候,大嫂中有个把不怕事有兴的,突然转过身来,将一盆冰凉的江水冲那地方泼过去。大江南北满是笑声,少男少女得到启蒙。

那唱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川江号子。那船低级的念头可以引出这般辉煌的艺术,是纤夫们没有想到的。

我小时候,曾被横扫而来的纤索扫倒在地,纤夫们只扭头看了看我,走他们的路。当时我感到他们非常凶恶,大了以后我才明白,纤夫是不敢停下脚步的。因为他们念着一个咒语,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纤夫们有自己的活法。他们同自然的搏击是残酷的。要么拉船过滩,要么船毁人亡。没有任何人群比他们更富团队精神。我曾在山的半壁上目睹一个年轻的纤夫对一个年老的破口大骂,怪其用力不当:“我X你妈!想全死吧?”老的没吭声,奋力照办。后来知道,这是父子俩。这种事在纤夫中不值一提。在那种时刻,所有的关系与伦理全部失去意义。但是一俟险情过去,全体的放松与亲昵也是无法形容的。吃饭时大家围坐船头,我给你递酒,你给我夹菜……这里面固然有本来的熟悉与友情,但恐怕深处是又过了一关的庆幸。没有比劫后余生又一起吃饭更让人动情的了。

现在,逆水行舟有的是机器,不需要纤夫了,有了洗衣机以后,女人们也不去江边了。没有了在和山水以死相拼之后,又看到了女人后的激情,川江号子消失了。

不管怎么说,嘉陵江上我看见的纤夫永远留在我心中,让这首纤夫歌世世代代唱下去吧。弯腰弓起背脊,纤绳勒进肩里,闯过多少险滩恶浪,生死关前挥汗如雨;听惯江上怒涛,历尽嘉陵风雨;褐红脸庞古铜身躯,川江号子催人奋起。

猜你喜欢

  • 达·芬奇:没有娘的巨匠

    在列奥纳多·达·芬奇面前,你还玩什么技巧?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概念”,是最“人”的人。达·芬奇:没有娘的巨匠他是自有绘画以来毫无疑问的全世界“第一好”的画家,是美术理论家、乐器演奏家、建筑家、解剖学家、军事工程家、物理学

  • 金岳霖的幽默

    张申府先生曾说:“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金先生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可先生,不仅腹笥充盈、学识渊博,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于谐趣、调侃,乃至于讽刺中,彰显着他的聪敏和睿智。1922年,还在留学的金岳霖在国

  • 名人善自嘲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生活中,许多名人都是善用自嘲的高手。他们利用自嘲,不仅可以调节气氛、化解尴尬,还可以彰显自己谦虚的品质,制造一点生活间的小情趣。周其凤:说错了还特别希望别人鼓掌2008年11月18日上午,北京

  • 乔布斯:从弃婴到天才

    乔布斯3岁时就形成比较活泼的性格,似乎他天生就喜欢搞恶作剧,每天清早只要天刚蒙蒙亮,他就会起来乱七八糟地捣乱。乔布斯那双特别好动的手,只要他醒着的时候总是闲不住,养父母知道这属于多动症,也就没有严格约束他,而是任凭他自由玩耍。收养乔布斯时,

  • 李嘉诚还伞

    李嘉诚还没成功的时候,曾经流落街头。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李嘉诚无处藏身,就躲在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破衣服全都淋湿了,冻得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个中学生打着伞上学来,见他冻成那样,就走上前去,把伞递给李嘉诚,说:“叔叔,用我的伞吧。”李嘉诚看看

  • 无我,才能无敌

    前不久,著名演员赵本山带着夫人和孩子出席一次宴会。宴会结束,赵本山一家刚走出宾馆大门,许多媒体记者突然围上来,几十只“长枪短炮”对着赵本山一家,抢抓镜头。这时候,赵本山的身边冲上来十余位西装革履的男子。他们组成“人墙”,面带微笑地说,请不要

  • 赵薇妙答辣问

    2009年11月18日,著名演员赵薇接受了凤凰卫视资讯台的采访。当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田歌准备提最后一个问题,一个很刁难的问题。她担心,这个难题可能引起赵薇粉丝的不满。为了使采访的气氛更融洽,她笑着声明:“这是导演组提出的问题,与我无

  • 填充能力“碗”的少年

    16岁,他为了做一本杂志,常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写“不再不务正业”的保证书;18岁,他用全部的生活费来创业,结果赔了个精光;19岁,他再次创业,申请办理休学。看着别人都在象牙塔里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而他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创业梦要休学,母亲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