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家访情缘

家访情缘

收录日期:2025-11-21 01:13:47  热度:11℃

在一个偏僻乡村的学校。新来的女教师秋红在给学生们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一个叫朱虹的学生。她的作业本上,写字不但潦草,而且做的作业令她十分头痛。“像这样学生,不值得开除。干脆下午我去采访她父母一下,在做出决定。”

放学了,老师打开校门,孩子们就像关久了的小鸡一样,飞一般地跑出去。“朱虹同学,你等一下。我要到你家去一趟。”秋红向朱虹招手说。朱虹吓了一跳:“老师,您到我家可以的,可是我家没有饭给您吃。”老师笑了:“我到你家去又不是找饭吃。是去采访你父母一下。”朱虹认真地对老师说;“对不起老师,我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我从小被一位老人带回家。认老人的儿子做父亲。是他们娘母抚养我。”秋红感到非常吃惊,心里明白了,“没有母爱,怪不得成绩这样差,我还是采访她养父一下。”她就决定和朱虹去。

秋红来到朱虹家,感到无比的辛酸,破烂的茅屋,门牌上还贴着“救济户”。说明这家人还是全靠国家养活。秋红是从城里调来的,她觉得朱虹的家比城里的厕所还差百倍。可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学生。她还是勉强走进去。“老师,请坐。我给你倒水去。”朱虹正要给老师倒水。外面进来一个老妇人,大约有七十岁左右。这个老妇人就是朱虹的奶奶王蕾,王蕾见陌生人来了,就问朱虹“虹儿,这位是……。”“哦,大概您就是朱虹的祖母吧,我是朱虹的老师。我叫秋红,今年从省城调来的。我是来采访她的养父和您。”

王蕾听了,有点惭愧;“老师,您采访别家还要好点。采访我们,连饭都……”“这个我知道,我只是来和你们谈几句话,就走了。不为难你们。请问,朱虹的养父到那儿去了。”秋红连忙回王蕾的话。王蕾了,就回答秋红,“虹儿的养父去相亲去了,一个三十几岁的人,至今还是光棍一条,说来都羞死人。不过要回来了,请您稍等一下。”“好的,我就等他回来。”秋红回答了王蕾。

“老师,请您休息一下,我去打把猪草就来。”朱虹说了,就背起花篮,出去了。王蕾虽然说招呼不起秋红。但还是到别家去借鸡蛋给老师做菜。

自然只有秋红一人呆在朱虹家了。无聊极了,就乱翻朱虹的作业看。当她从朱虹养父的枕头边,翻到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感到惊呆了;这部长篇小说是用钢笔写,显然是还没有出版。小说中写得太好了。作家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讲述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的最后落笔是;原著,朱雍。

朱雍就是朱虹的养父,秋红拿着这部长篇小说,简直是爱不释手。她正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后门突然开了,进来一个三十五岁的男人。花白的头发,满脸愁容。看上去像是个四十多岁的人了,是个驼背,只有四尺高。这人正是朱虹的养父朱雍。朱雍见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在自己的房间。不是感到高兴,反而羞涩地离开了房间。秋红主动地招呼他;“你就是朱雍吧,我是朱虹的老师,是来采访你的。我又不是老虎,又不会吃你,为什么怕我呀。”

“对不起老师,因为我是残疾人,许多女孩子都看不起我,当然我不愿意见女孩子。所以……”“哦,原来是这样。我们都是有知识的人,不会存在藐视人的。”朱雍才勉强地坐下来“老师,虹儿从小没有父母,就象人家说的那样‘有娘养,无娘教。’希望老师多多教育她。”朱雍认真地说。可是秋红还和他开玩笑;“你不是给她找个母亲吗?怎么说她没有母亲呢。”秋红一开玩笑,使朱雍感到脸红得像猪肝一样,说不出话来。

一会儿,王蕾端来了一碗荷包蛋面条:“老师,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这点面条。”秋红摇摇头,“你们吃吧,我不饿。”王蕾听了就说;“老师,您是看不起我们家的饭。虽然是粗茶淡饭,还是请老师吃一口。”秋红无法,就端起面条吃了,她本想仔细问朱虹最近的情况,但是却没有心肠问了。只是问朱雍是怎样写小说的“你写的小说真好呀,使我身临其境。请问你是怎样写的。”朱雍流了几滴眼泪,“不怎样写,只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罢了。”

秋红收了笑容。说了下一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朱雍点点头,“是呀,我的命运比曹雪芹还不如。我终生残疾,没有那个女孩子看得起我,每当和女孩子谈婚姻,个个都说我没有什么本事,和我要受苦一辈子。所以我对爱情失望到定点,绝对要孤苦一生。母亲生怕今后没有人扶持我上山,就捡个虹儿来服侍我。人家一天是喝酒解愁,我是写小说解愁。不希望像我的祖先朱龙那样子孙遍地,唯愿像曹雪芹那样名满天下。”“呀,原来是这样的。我不应该提起你的伤心事,对不起。不过明天我给你介绍一个女朋友。你看如何?”朱雍一听,愁云散开了“请问,这姑娘带什么残疾。”秋红笑了;“她不带残疾,而且是个漂亮的姑娘。”朱雍摇摇头;“算了罢,我不要。”“难道你还要选人家。”秋红吃惊地问。

“你别耍我了,那个漂亮的女孩子看得起我这样无出息的人呢。我搭配不上的,就免谈。”朱雍一本正经地说。秋红明白了,认真思考了几分钟,就说,“哦,我去年在曹家湾教书,那里有个带残疾的女孩子,她名字叫曹苞。等星期天,我给你去问一下。”朱雍和王蕾高兴极了。“那就麻烦老师,老师请您修个阴功。我们永远记住您的恩情。”王蕾又给秋红端来一碗面条,“请老师加点面条。我看星期天,请您带朱雍去给这姑娘看一眼。”秋红摇摇头,对他们说。“老人家,我的确吃饱了。但是有一点,这个姑娘是个大傻瓜,呆头呆脑的,望你们好好带。再说,不能让朱雍去,我给你们办成就行了。如果朱雍去,反而坏了大事。”

“好,我就听您的安排。不要紧的,我会好好带她。”朱雍拍了胸脯说。秋红长叹一声。“呆头呆脑的有人要,我还没有人要呢,真是命苦呀。”朱雍喜得眉毛高三寸。那里听得懂秋红的话。秋红要走了,就对朱雍说“我要走了,请你把你写的小说借我看可以吗?或者,今后用我的名字发表,行吗?”朱雍听了,毫不犹豫地说;“只要老师瞧得起,这部小说,就赠送老师,我的脑海中,有说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小说。”

到了星期一,朱雍到学校来问秋红了;“老师,请问昨天您帮助我介绍的事情是怎样?”秋红笑了:“人家已经答应了,十月国庆节,你们准备结婚吧。”“真的吗,那太谢谢老师了。”朱雍高兴得像儿童跳起来。“不过顺便问老师一下,曹苞家要多少的财礼。我好去准备。”朱雍又问陈敏。

秋红大吃一惊;“谈对象要什么财礼呀,我不懂。再说,如果要财礼的话。恐怕你给不起。”朱雍说;“再是押八字,买本身,也要给人家财礼。”“去,去。把家里到扫干净就行了。新媳妇倒不要紧。可是送亲的来看了就恶心。”

朱雍回来;高兴地给母亲汇报;“妈,人家不要一分的财礼。真是时来运转。”王蕾也非常高兴:“快给祖宗烧香吧。请老祖人好好保佑你们白发到老。”朱雍高兴得给列祖列宗烧香。

第二天,有许多工匠和小工来到朱雍家。他们就问王蕾;“老人家,曹苞姑娘叫我们来给她起房子,请您给她找个地基。”“天啦,起房子娶媳妇是我的事。我真没用,连房子都起不起给儿子。”王蕾惭愧地说。一个叫张辉的工匠笑了,“老人家,找个曹苞虽然是个傻瓜,但是她外家都是大商家,有的是钱。起一间房子给女儿,不费吹风之力。您何苦要责怪自己。”王蕾听了,就高兴地清理菜园子来做地基。不得两个月,一间华丽的楼子建立起来了。朱雍怀着激动的心情,忍不住去问秋红。“老师,请您还是带我去见那个曹苞姑娘一眼。人家不要半分财礼,反而帮我起了大楼子。我真是过意不去。”谁知秋红把脸一沉;“你不要去坏了大事。如果过意不去。今后好好对她就行了。”朱雍听了,就不敢说话了。

到了九月三十号,朱虹的全班同学都来她家;“朱雍大伯,老师叫我们来帮助你。”校长吴田还送来一头猪;“朱雍呀,你真是好时运。媳妇生怕你没有菜招待大家。还叫我送猪来杀。”朱雍往后一看,还有许多人送来鸡鸭鹅鱼。朱雍笑吟吟地接大家回家来喝茶,自己又请邻居把猪杀了。

第二天,只见门口开来了许多小汽车,从一个小车上下来一个带红花,又像古代的新媳妇一样,蒙着一块红布的大姑娘走下车来。朱雍明白了。这个就是媳妇。但是他没有去拉媳妇,只是前后左右看了一遍,不见秋红老师的影子。

朱雍急了,就吩咐女儿,“虹儿,你快去接秋老师来喝喜酒。”送亲的笑得肠子都被扭成几股。“你接开红布看,你媳妇是谁。”

朱雍听了,才接开红布一看,“天啦,我的妻子就是秋老师您呀。您不是说,给我找个呆头呆脑的曹苞妹妹吗?”

秋红笑了,“呆头呆脑的曹苞(草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可是偏偏要把自己看得无能倒志的。还要胡说要像曹雪芹那样名满天下。我看呢,根本不配和曹雪芹相比。”

猜你喜欢

  • 幸福生活:九月末,带着喜悦与忧愁南下

    九月三十日,送儿子回来,我去了汽车站,打听了一些南下的汽车都经过哪里?打听完了,回到家,我坐卧不安,想爸爸,想妈妈,想妈妈和爸爸是不是在田里干活?家里有花生还有黄豆,爸爸妈妈都六十岁了,身体也不好,如何受得了农忙的劳累?可是,这里的我离不开

  • 我的老咪

    老咪做我喽罗的时代已经再也不会回头了,没准没过几个年头她就变成别人的老咪了六岁以前我被一个叫老咪的女人欺负得死死的。她小时候的爪子比猫还尖,性格蛮横甚于野猫,我脸上愣是让她弄得疤疤瘌瘌的。当时姥姥看着我的小脸蛋那叫个心疼啊,要知道女孩子的脸

  • 妹妹的“情书”

    我有一个孪生妹妹,她叫尼莎。如你所知,尼莎和我的模样如出一辙:天然的栗色卷发、微笑时露出两个小酒窝、鼻头调皮地翘着、眼睛碧蓝澄澈。父母认为我和妹妹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神奇的礼物,他们也像许多拥有孪生宝贝的父母一样,总是把我和妹妹打扮成一个模样

  • 必须赶走猫头鹰

    想起小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猫头鹰这种动物,是吃母亲肉的。母亲生育了它,抚养了它,倾其一生,连同最后的一身血肉还是在未谙世事的年龄,我便知道母亲与父亲是合不来的。他们很少说话,常将我关在房门外吵架。战事往往由母亲挑起,房门里边,她的声音大而

  • 和祖父在一起

    每年和祖父一起住上一段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祖父是一位86岁的退休生物化学教授,他总结出了几条人生智慧:不能放进微波炉烹制的食物不值得一做;冷冻蔬菜比新鲜的好;在股市里要放短线做长线;没必要喝热水;见到喜欢的物品买两份;别胡乱丢弃东西。尽管

  • 我与“瓷”父

    我的父亲是个瓷”父,一个跟我铁瓷铁瓷的爸爸!小时候,爸爸爱我那不用说了,每次出门都把我往自行车后座一放,哪怕是去趟离家100米的早市呢,他都乐意我屁颠屁颠地跟着。上了高中,不知是叛逆还是怎的,我交了一个男朋友。一天傍晚,爸爸遛弯

  • 一辈子陪伴

    我一直在思忖:要不要给父亲打个电话,要不要呢?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

  • 天使的翅膀

    阿立是我哥哥,也是我们小城里有名的地痞。谁都知道他的拳脚不长眼睛,也知道他的匕首一刻不离身。老人们说阿立是恶魔转世,天生的孽种。但我知道阿立的恶并非天生。阿立大我三岁,小时候和他玩过家家,总是我揪着他的耳朵,逼他趴在地上给我当马骑。那时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