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谁动了最后一碗剩菜

谁动了最后一碗剩菜

收录日期:2025-11-20 17:33:53  热度:10℃

女友惠子今年28岁。本打算在6月出嫁,但最近她通知我们,不必忙着送结婚礼物,因为她突然发现对男友的考验期还没有结束。

惠子说,谈恋爱时去男友家中,只是喝茶聊天,到了谈婚论嫁时,男友妈妈才留她吃饭。这倒也符合传统:吃了一家饭,就是一家人了。

在饭桌上,惠子发现一个现象:青菜碧绿。明虾亮红,清蒸鱼雪白,红烧肉蜜色可鉴。准婆婆却专攻面前一碗剩菜。惠子好奇地伸头去看:碗里的食物都煮化了,碎在亮晶晶的一层荤油中,看不出是什么。她想伸筷子,被准婆婆挡了回来:“哪有客人吃剩菜的,而且菜越热越成,这会儿都成得发齁了。”“那您也别吃!”“那不成!你还没开始主厨,不晓得主厨的辛苦,把锅铲子的人是不舍得倒剩菜的。”

惠子默然:男友向来是君子远庖厨,一旦结婚后,把锅铲子的人就是她。那么,将来她也要瑟缩在厨房里打扫残缺的鱼、风干的肉、贡献出汤汁精华而只剩肉渣的鸡?

意子默默观察,无论是准公公还是男友,他们都没朝剩菜伸一筷子。惠子无来由地觉得辛酸,她也做过菜,在单身宿舍里,用电饭煲做出鱼香肉丝和酸菜鱼。她懂那种艰辛:下雨天。踏着遍地泥泞,趟过污水横流的小巷去买菜;为了挑到新鲜无筋的豆角,受到摊贩奚落,为了秤头高低展开唇舌之战;在灯下,一小筐豆芽摘到天荒地老,只为了掐头去脚,炒出那一份爽脆多汁,她知道,主厨的人,倒菜时都会犹豫再三,因为剩菜里有付出的时间。心力和对举家团圆的憧憬。再会算计的人,都不可能保证吃饭时一点菜都不剩,比如家炎没胃口、临时有饭局、要加班……那么,剩下来的菜怎么办?让主厨的人奋力咀嚼,体味孤军奋战的失望?让劳碌变成惩诫,让怨怅如鲠在喉?

惠子思量,她还真没有这个肚量,尤其是看到男友在这种环境下长成,准公公已做出榜样,她实在有点发怵。

惠子向一位大姐请教,这位大姐让老公改掉从不碰剩菜的毛病花了15年。家里从不做鸡汤鱼汤等易剩的东西,一年365天只做鸡蛋汤:西红柿鸡蛋汤,青菜秧鸡蛋汤,菠菜鸡蛋汤……倒是方便。五分钟就好。大姐的理由是:“我也不想喝剩汤,要么,谁也别让步。要么,一起让步。”为了让老婆的鱼尾纹浅一点,大姐的老公如今亲手煲猪脚玉米汤、乌鸡山药汤、鱼头老豆腐汤……第二天,他依然喝得津津有味。第三天,第四天……要是老公肯帮忙吃剩菜,没有一个菜会剩到第四天。

猜你喜欢

  • 狼和狐狸

    日常生活里没有谁满足自己的现状,这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呢?有的人想去当兵,而当兵的却对这人羡慕得很。据说有只狐狸极想变成狼,但谁敢保证和羊打交道就没有使狼苦恼过? 狐狸对狼说:亲爱的,我的饭菜通常总是一只老公鸡,不然就是些瘦小鸡。

  • 法官、看护和隐居者

    三个有着高尚道德的人十分渴望得到解脱,追求永远的幸福。三个人在同一思想的指导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既然殊途同归,条条道路通罗马,因此这三位暗自较劲,各走各的路。 第一位圣人亲眼见到财产诉讼过程中人们焦虑的心情和

  • 鹰和喜鹊

    空中的皇后鹰与喜鹊玛尔格从草原上空飞过,它俩无论从什么方面,包括性格、谈吐、情趣乃至服饰都截然不同,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两者在这偏僻之处相遇了。喜鹊很惧怕,幸好老鹰已用过餐,而且吃得相当饱。喜鹊为讨老鹰喜欢,就建议道:让我们结伴而行

  • 国王、鹞鹰和猎人

    一只鹞鹰在它的巢穴里被猎人擒获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这人想把鹰作为礼物献给国王。他非常虔诚地献上这只鸟,可鹰却一把揪住了国王的鼻子,站在了上边。这还了得,站在了国王鼻子上!” 国王难道没戴王冠,手没执权杖?&rd

  • 苍蝇、狐狸和刺猬

    有一只长住林中的狐狸,狡猾、机警而又诡诈,它不幸被猎人打伤了,一路跑一路滴血,最后倒在了泥泞的小径上,招来许多的苍蝇叮咬。 狐狸抱怨上帝,它抱怨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么凄惨,连苍蝇也不放过自己。躺在地上它恨恨地嚷道:怎么啦,向我扑

  • 能下雨的树

    小狗熊和小猫熊到美洲旅游时,在一个森林里相遇了。小狗熊告诉它一件奇怪的事:昨天中午,我在一棵大叶子树下睡觉,突然,一阵哗哗的大雨把我浇醒了。我睁眼一看,太阳正直射着大地呢,除了树下很湿,外面连一点下雨的痕迹都没有。”那有树会下雨

  • 假秀才招打

    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

  • 棋艺

    某君喜弈象棋。他在京做官时,同别人弈棋,每弈必胜。大家称赞他棋艺高超,他也自命不凡。后来他退休还乡,棋兴不减当年。但与人弈,每弈必输,非常扫兴。他叹道:啊,我的棋艺怎么如此退步了?”他的朋友对他说:以前你在京做官,大家奉承你,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