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明末殉节官员施邦曜简介 施邦曜怎么死的?

明末殉节官员施邦曜简介 施邦曜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03:16:51  热度:11℃

施邦曜是明朝末年官员,浙江余姚人氏,生于公元1585年,去世于公元1644年,字尔韬,号四明。

万历四十年,施邦曜参加乡试,取乡试第一名。万历四十七年,入京参加会试,成功考中进士,授顺天府学教授,历任国子博士、工部主事,晋工部员外郎。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去世,明光宗继位,仅一月而亡,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

明熹宗本人生性顽劣,好机巧之物,喜欢斧锯木匠之事,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登基之后,沉迷机巧之物,贪玩享乐,不理政事。

明熹宗一朝。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能迎合上意,阿谀奉承,阴狠毒辣,靠着明熹宗的宠爱,慢慢步上高位,甚至一步步的执掌朝政大权。明熹宗原本就对国政不感兴趣,在魏忠贤的诱哄之下,更是独处后宫,经常不上朝。

明熹宗不理政事,而在后宫又有魏忠贤的对食客氏掌控。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深受明熹宗宠信。她在后宫一人独大,后宫嫔妃宫女都受其辖制迫害。别说朝中风雨,就算后宫近处之事都被客氏扼杀在摇篮之中。魏忠贤和客氏联合,将内外大权归于己身,权势煊赫,内外均呼其为九千岁。

魏忠贤独大,朝中许多大臣因为害怕受到魏忠贤迫害,纷纷投入魏忠贤名下,形成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身处如此环境,施邦曜虽然无法与魏忠贤相抗衡,但是却能独守己身,绝不与魏忠贤往来,更不会趋附于他的名下,始终保持自身清白贞洁。

魏忠贤见施邦曜不依附于自己,于是三番五次设法刁难,后来见施邦曜无动于衷,于是干脆就将他外调为漳州知府,彻底清除于自己的视野之外。

漳州地处东南沿海,因此经常受到各地土匪和海盗的侵扰,对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危害。施邦曜到任知乎,当即加大对土匪海盗的打击力度。他查明各大匪寇首领,掌握各股土匪和海盗的名单。每当有盗案发生,总能及时抓住真凶,震慑当地贼寇。

著名海盗巨魁刚归顺朝廷之时,曾经向施邦曜进献厚礼。施邦曜将礼物留下一晚观赏,完毕后原物奉还。郑芝龙为其品性折服,四周海盗都受到震慑。

担任四川巡抚之时,下属官员有人知道施邦曜喜好山水,于是建议他游玩峨眉山。施邦曜拒绝了,表示如果当官的外出游览,地方官员必定出动奉迎,少不得又要损伤百姓财力物力,还是不要游玩的好。

在任之时,廉洁奉公,受到百姓爱戴。因为任期内民安政清,政绩显著,升任左布政使,不久调回北京,担任通政司使。

崇祯十五年,因为受到国子生涂仲吉上书弹劾,而别削去官籍。回乡之后,与姚江书院学人研习阳明学说,切磋学问。

崇祯十六年,施邦曜被重新起用,为左副都御史。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施邦曜敦促兵部尚书张缙彦固守,飞檄各地勤王。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陷,崇祯帝自已而亡。正在镇守东长安门的施邦曜得知消息后,惭愧道:惭无半策匡时难,惟有孤忠报国恩,当即上吊自杀。

门下仆人见此,慌忙解救。施邦曜苏醒后,大骂:等误我!又让仆人去买来砒霜剧毒,以酒吞服,殉节而亡。施邦曜死时六十岁,弘光朝追赠为左都御使,谥忠介,清代追谥忠愍。

猜你喜欢

  • 谁需要诤友

    我曾经自以为,是诤友。有一个女友,鬼使神差爱上了有妇之夫。我道德感一向松散,从不认为奸夫淫妇该被沉塘,却替她不值,一个矮胖寻常的中年男人,有什么好——这其实是我庸俗审美观的体现,但当时的我,确实觉得,她应该找一个同龄的少年,一起唱歌一起蹦迪

  • 拥有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走了。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

  • 有泪,就有希望

    一棵小树被人砍了一刀,伤口处,溢出了一滴一滴的汁液,像是小树流出的一滴一滴的泪水。“它一定伤得不轻,流了那么多的泪!它会死吗?”小树们为受伤的小树担心起来。“孩子们,不用担心,有泪说明就有希望。”旁边的一棵大树安慰着小树们。“为什么呢?”小

  • 善良是属于自己的内心安定

    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段话,大意是,男孩羡慕邻居小孩得到的一盒贝壳,非常漂亮,因为别人有,他没有,终于开始嫉妒。处心积虑把它偷到手之后,用榔头把它们逐一敲破,此时才觉得解气。可见嫉妒是如此空虚而暴戾的东西,使人置身于内心的火焰中,纠结反复,无法

  • 欣赏是一种素质

    生活需要创造,更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创造。欣赏重要。重心在心态、眼光与力行。欣赏的心态是阳光的。这种心态,有一种欣然之情。有了这种心态,看天,天杰;看地,地灵;看人,人勤。有了这种心态,就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不亮的天,地球上有走不通的路。有

  • 选择与置放

    有道是:人生就是一次次选择。选择自由,失去的可能是官禄。在不一样的价值观天平上,有人以官禄为重,有人以自由为尊,不一样。一个人即使不看重自由和官禄,也要选择,要不停地选择,直到生命结束。比如弃喧嚣、近清静,或者弃清静、近鼎沸。没有不选择的人

  • 做好一件事就好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

  • 人生在于拼搏

    在学习中,我们少不了奋斗与拼搏,而人的一生,拼搏也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人生在于拼搏,坚定是发射台。孙中山说过:“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更要奋斗。”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小时候虽然不被看好,但仍然刻苦练字,甚至因练字过于认真而将墨吃入口中。王羲之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