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明代战神李文忠与朱元璋的关系 李文忠的儿

明代战神李文忠与朱元璋的关系 李文忠的儿

收录日期:2025-11-20 14:35:01  热度:10℃

虎父无犬子?朱元璋外甥号称战神,他儿子却是个扶不起的渣渣

朱元璋建立明朝一统中国,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之外,离不开各路猛将的支持。明初名将辈出,徐达、常遇春都是后世闻名的猛将,但能号称明代战神的只有李文忠一人。

李文忠是朱元璋麾下大将、谋臣,开国功臣第三名。曾率大军攻克元大都,俘获元顺帝及后妃公主。第二年又跟随徐达远征漠北,攻克兴和、应昌,生擒元帝之子买的里八剌。此后在征缴元残余势力,功绩不断。

李文忠不仅是明初战神,同时也是朱元璋的外甥。他母亲是朱元璋的姐姐,后来嫁给其父李贞。朱元璋幼时家穷,大家应该都知道。而李贞的家境则比朱家好不少,朱元璋能活下来称帝,离不了李家的帮扶。

李文忠幼时生活安平富足,但是在朱元璋投靠郭子兴起义的时候,李文忠家乡先后出现旱灾、瘟疫等灾祸。李文忠和父亲活不下去,辗转投靠朱元璋。

据说李文忠刚看见肖似母亲的朱元璋,便大哭着扑入朱元璋怀中。此后朱元璋将其当做亲子培养,有一段时间李文忠还改姓朱。

李文忠年纪轻轻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华,辅佐朱元璋开疆辟土,朱元璋对李文忠重用赏识。

李文忠将才非凡,号明代战神,光看他在明初功臣簿上排名第三就可以知道。俗语有称虎父无犬子,但是李文忠偏偏生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明初姓李的大将不少,闻名的就那么几个,李文忠的后代也在其中。不过别人是因为军功卓著,而他则因为大过。李文忠的儿子,正是李景隆。

李景隆此人,对明朝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后来发生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取代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朱棣凭燕地力量,最终战胜有全国物资支持的中央军,李景隆当得首功。

燕王朱棣率军对抗中央军,李景隆受命接替老将平定乱军。当初起用李景隆,是因为朝中大将多被朱元璋处置,黄子澄寄希望李景隆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少年英才,以高超的军事才能稳定江山。

黄子澄想的没错,可惜的是李景隆没有李文忠的能力。李文忠虎父,真生了一个犬子。兵强马壮的中央军交到李景隆手中,一路败退,被燕军打的是哭爹喊娘。

这个时候,就连黄子澄都认识到李景隆是个不能够担当大任的人。群臣都进言,希望朱允炆另外选择大将。也不知道当时建文帝是怎么想的,坚持任用李景隆,最终造成了局势逆转,中央军被燕军彻底压制,节节败退。

当燕军进攻京都之时,李景隆原本被朱允炆安排守城的。但是他辜负建文帝信任,直接大开城门,迎燕军入京,使得朱棣轻而易举的就攻破京都,登上皇位。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因为有功,初时还很受重用。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有人戏称李景隆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边最大间谍的原因。

想当初李文忠率军抗击元军,统一中原,是何等威风。到了李景隆这儿,却实在不够看。据说当初朱棣听说中央军由李景隆统率之时,开心的都笑了起来,可见对李景隆的轻视。

史料载:上笑曰: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脩,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须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成擒矣。

猜你喜欢

  • 账,该怎么算

    大山中有个村庄,村庄中有对中年夫妻,丈夫叫吉国庆,妻子叫钮月娥。这夫妻俩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老实人。都说好人有好报,这不,他们还真交上好运了。这年春节,他们的一位远房表叔突然登门拜访来了。这表叔姓龚,在城里当局长。龚局长说明来意,夫妻俩不禁欣喜

  • 不让你的阴谋得逞

    富有是本市地税局的局长,这天,他掏出手机一看时间,马上就下班了,赶紧将手机关机。富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上局长后,每天请他吃饭的人实在太多了!他就养成了个习惯—过了吃饭时间再开机。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了起来,那是富有的第二部手机。这个手机

  • 车祸中的夫妻

    刘福和田芳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小夫妻,他们过早的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平米住宅,如果不是因为刘福从事房地产方面的工作,一般新婚不久的夫妻很难在市中心买得起跃层户型的房子,可他们的生活并不圆满,原因是结婚整整两年,田芳一直没能怀上孩子。为此刘福常常陪

  • 500万

    最近老王迷上了彩票。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很是厌倦,妻子日渐老去的容颜让他很是伤感,银行卡的透支让他感觉生活压力巨大。他想去过崭新的生活,就从买彩票开始。每天空闲下来他都会专注阅读彩票的走势,经常性地阅读一些关于彩票的故事,希望有一天那个美丽的

  • 五元钱的价值

    同往前一样,我还是去外面买东西。我总是会在上完晚自习的那一点时间里去外面那道斜坡上买点东西,即使不饿。我在初中的第二年里,结识了许多坏朋友,每天晚上我几乎都会和他们去外面瞎混一会,总是在父母给的那一点钱里再浪费许多,每晚的我都会将身上的钱挥

  • 抬棺材

    现在人死了都实行火葬,方便多了,一个电话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就来把人拉去走了。可在偏僻的山区还有地方实行土葬,我下乡当知青时就遇上过,而且还亲自抬过棺材。那年夏天,队里死了个老太太,是个“五保户”,队里出面给她办丧事。中午收工的路上,队长对我说

  • 没人扶的梯子

    是不是个真实的故事各位看客大可权当一笑置之,从哪里听来的诸位也不用管,至于这个故事能表达出点什么似乎也不太现实,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各种人情冷暖各种问题,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就能说清道明的。市里一条远近闻名的步行街上坐落着一家开业已久的金行,

  • 落日惊魂

    晚饭后,走出厂院,去户外散散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打发一段远居他乡人的孤寂时光,这已是来科通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往常一同散步的同伴,都有各自的事情,我又不想因此坏了习惯,便独自一人出了门。出了厂门往西拐,是一条笔直的马路,直通胡寨,约摸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