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婚后的餐桌

婚后的餐桌

收录日期:2025-11-20 19:03:53  热度:8℃

热情褪去后,婚后的磨合,最闹心的就是餐桌。吃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无论做什么都爱理不理。这天,我做好饭放到餐桌上,他远远地望了一眼,借口要看电视,说是过一会儿再吃。

我的心一凉眼泪就下来了,一个人到卧室去了。等出来的时候,丈夫已经在吃饭了,他把餐桌上的东西扒到碗里头,边吃边抱怨,这啥菜呢,盐太少。这个菜不是我妈做的味儿。

我又退回卧室抱着自己的电脑上网。有一个秘密不能告诉他,那就是我根本就不会做菜,连我家祖传的做菜手艺都只是三脚猫的功夫。所有菜的做法都是山寨版的。看着像,揣摩着估计是这么干的,也就下手了。

他挑的毛病我开始上网去查,为什么炒青菜不是他妈妈做的那个味道呢,程序不对,还是别的?

他吃完饭洗过碗,一切又恢复正常。只是一逢开饭就闹毛病,肚子疼,要工作……总有他的理由。我就这么躲在厨房试验又试验,可他还是挑剔。渐渐地,我发现他一边儿挑剔,一边儿吃,挑剔完也就吃完了,我做的菜也没有那么难吃。或者他只是习惯挑?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他,他哼哼哈哈就过去了。去婆婆家吃饭,他也是这么挑剔,边吃边挑,公公也一个样儿。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并不是我做的难吃,放下心来。

他还是不肯回到餐桌。在我家吃饭都是大家一块儿的,热闹,氛围又好,他这么一吃饭就晾人,让人心里太难受了。我不得不直接问了,他还是躲躲闪闪。我生气了:“再不到餐桌吃饭,我就不做饭了。”他一惊:“我……我不到餐桌吃饭是有原因的。”

在我的威逼利诱下,他总算说了实话。他的父亲很严格,小时候经常在餐桌上骂他,渐渐地就不敢上餐桌了,早晨赖床躲过父亲,中午等父亲吃完他再去,晚上也找借口。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我也有一个秘密没有告诉他,那就是对自己的厨艺万分自卑,外婆死得早,妈妈小时候做丝瓜都不知道要削皮。即使是瞎搞的厨艺已经比我妈强很多。

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虽然都是白领,身上还带着上一代人的影子,新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又怎么是真实的人生呢,谁都不是火星上下来的。

猜你喜欢

  • 母亲

    我的母亲,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自记事起,母亲就从未有过任何休息;从来都是忙忙碌碌,为了一家人的吃饱穿暖,也为了儿时的我的成长。49年前,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时代,母亲便开始挑起了生存的担子,为了几个弟弟能吃上一口;跟着她的父母,过着做一工,

  • 炒米粥的幸福

    早在和媳妇谈恋爱的时候就知道媳妇纯粹一吃货,经常对眼前的美食品头论足,可就是不会做。于是,我成了家里货真价实的厨郎。最近几天一连加班,再加上经常变脸的天气,我开始有些小感冒。媳妇也不知从哪听来的,说感冒喝点炒米粥会好的快。于是乎这妮子趁我加

  • 相聚在快乐的老家

    奶奶已经83岁的高龄了,每年的暑假立秋后,奶奶会习惯性断几天气,这样的死去活来,奶奶已经持续了13年,我和妹妹每年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乡下老家。我们已经把那里当成了我们最快乐的老家。回到老家后,每次看到的都是奶奶已经静静地躺在那儿,奶奶的

  • 骆驼和他的姑娘

    做菜跟写字一样,写字讲究语感,做菜讲究手感。手一抖,整坨盐掉到锅里,结果做出来的菜狗都咽不下去。有人用闹钟也掌握不住火候,而有人单凭感觉,就能做到刚刚好。一切技能最后都靠天赋,勤学苦练只能变成机器人,跟麦当劳的流水线差不多。有个姑娘,是黑暗

  • 永远的感恩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6年多了,可她的音容笑貌却时时在眼前重现着,好像还活着一样。母亲的一生可谓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磕磕绊绊,一生为了我们6个兄弟姐妹的成长耗尽了所有,殚精竭虑。她出生在横断山腹地的深山峡谷里,出嫁到离自己娘家有100多里地的白族

  • 父辈的战争

    一据父亲说,我们家在武昌是个经商世家。祖父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家乡经营造纸业。父亲为“光”字辈,名光辉,曾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据父亲说,那时他成天跳舞、打麻将。读到大二,当时是1937年,许多同乡、朋友都从军打日本人去了,并从前线

  • “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因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

  • 你是那秋日里的光芒

    百年后的人类,是否会回想此时此刻的世界,是那么遥远,又那么脆弱。这是个星期一。和过去的每一天一样,只是日子还在不断复制。我打开全波段立体声,这个时间段,只能听到些时事政治:没有行动力的生产计划,漫无止境的战争,还有瘟疫和苦难,构成了现在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