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收录日期:2025-11-21 09:25:47  热度:10℃

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犹如山花红艳艳

谷溪创办《山花》后,这份文艺小报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推出了三代二十多位作家,形成了有名的“山花作家群”,其中有谷溪、路遥、史铁生、陶正等。在陕北,红艳艳的山花漫山遍野,其实,这花也叫山丹丹花。

彻夜长谈在窑洞

说到习总书记当年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时,谷溪说,路遥是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后才离开延川县的。由此推算,他俩在延川同住一个窑洞应该是在1970~1973年。谷溪说,作为北京知青,习近平当年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是当地的回乡知青,他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他俩那时成了朋友。后来,路遥与来延川插队的北京女知青林达(笔名程远)相识、恋爱并结婚。

谷溪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谷溪当时是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路遥是通讯组学员,他们都住在县革委会的窑洞中,窑洞既办公又住人。谷溪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和路遥进行彻夜长谈的窑洞是“三间房”,这是专门供来客住的客房。谷溪住过的2排18号窑洞,路遥也曾住过,内有冲洗照片的暗房,习近平与路遥聊天应该也会去那里。可惜,这些窑洞经历多年风雨已经被拆了,如今只留下一张1970年拍摄的珍贵照片。谷溪说,习总书记当年也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人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谷溪说,路遥虽然只度过4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有大情怀,他和习近平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路遥病逝前曾嘱托谷溪,他死后要埋葬在延安的黄土山上,要与生他养他的陕北高原融为一体。

亲写通讯留佳话

在谷溪印象中,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读书范围广泛,十分好学。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四十多年前当知青时的模样——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本。两年前,新华网发表了一幅习近平在延川的照片,是习近平1973年与三位青年好友的合影,这正是谷溪自己用延川县仅有的一台上海牌相机,在他们居住的窑洞前那道矮墙旁拍摄的。日后,有好友将这张珍贵照片制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

谷溪说,1975年7月,他给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延安报刊上写过长篇通讯《取火记》。他清楚地记得,进村采访时,因道路不平,他乘坐的吉普车因打滑无法上坡,是习近平和其他几个后生一起用力,才将车推进了知青们居住的大院。在《取火记》中,他记录了习近平在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设法用沼气进行煮饭、点灯的动人事迹。他说,建沼气池需要沙子,是习近平带领其他几个青年到七八公里外的前马沟去挖的;建池时水泥运不进山沟,是习近平带头从很远的公社所在地把沉重的水泥背了回来;当发现沼气池漏气时,也是习近平为紧急抢修,和技术员刘春合跳入了沾满粪浆、又脏又臭的沼气池中清洗池壁,那炎热的夏天把人烤得喘不过气来……习近平为民办实事不辞辛劳,当年是他在梁家河点燃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

1986年,习近平在厦门写信给谷溪说:“离开延安,非常怀念,常常想回来看看。”1993年8月,习近平和他在延安久别重逢,那次,谷溪有机会留下了更多珍贵合影。

猜你喜欢

  • 了不起的——海伦·凯勒

    “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的出生让父母高兴万分。她是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孩,6个月已经会说“茶”和“你好”,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家里的庭院繁花盛开

  •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硅谷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最近逢人就说,他要在火星退休。他不是开玩笑。走进SpaceX在加州霍桑镇的工厂,1500个工程师正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工厂门边挂着的是一幅巨大的火星照片。在这个巨大的前波音747制造工厂里,停放着猎鹰9号火箭以及胶囊状

  • 波切利:歌剧舞台上的跨界人生

    然而对这位幼时眼盲、命途多舛的歌手来说,连《告别时刻》这一后人看起来必然的走红也多少来得比表面显示的曲折难料。其实,1995年,波切利就录制了这首歌的意大利文单人演唱版,名为《Con Te Partiro》,然而却没有太大反响,直到两年后,

  • 体面的英国伯爵

    德国南部有一座小城,名叫威塞尔。这里的居民个个自命不凡,以有教养的体面人自居。他们对外地人,特别是乡下地方来的人,相当瞧不起。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位陌生人。他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座小城。向来以貌取人的居民们见他衣衫褴褛、身

  • 吉娜·莱因哈特:未来全球女首富

    她的父亲是被许多澳大利亚人视作民族先驱的朗·汉考克,也是世界上蕴藏量最大的铁矿的发现者。20年前,她从老爸那里继承了并不景气的矿业公司。她扭转乾坤,让这个公司起死回生,从而打造出了一个新的财富神话,并且使自己的身家财富多达180亿美元,身价

  • 玛丽安娜:法国真正的“第一夫人”

    奥朗德出任法国总统以来,如何称呼尚未与其成婚的女友瓦莱丽是对各国外交礼仪的考验。其实法国人心中的“共和国第一夫人”只有一个,她就是玛丽安娜。这是一个虚构形象,已伴随“法兰西共和国”两百多年,象征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是绝对的“第一夫人”

  • 希望是一根坚韧的拐杖

    她出生于非洲索马里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12岁那年,仅仅为了5头骆驼,天真无邪的她被父亲嫁给60岁的老叟。眼前的这个猥琐老男人一脸坏笑:“喜欢我的手表吗?你将是我第四任妻子。”望着那双邪恶的眼睛,她选择了在新婚之夜于一片黑暗中逃离,投奔摩加迪

  • 跌倒时笑最可贵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