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有可能实现的才是成功的

最有可能实现的才是成功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5:00  热度:8℃

北京大学有一年的自主招生面试题是:一家藏有上万幅名画的博物馆失火了,这些名画价值亿元、千万元、百万元、十万元不等,在只能抢救出一幅画的情况下,你先抢救哪一幅?大多数同学都答的是抢救价值最高的亿元画。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抢救距离入口最近的那幅。”原来,最有可能实现的才是成功的。

我一直都在思考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我们通常都不愿意抛弃已经得到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东西看起来很有价值,却是你前行的累赘,一旦勇敢地抛弃,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当初的敝帚自珍是多么愚蠢,它们耽误了你多少行程啊!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一个人的社会尊严,只有在取得成功之后才会有。所以,一个青年进入社会之后,第一要务是寻找到出路,扎实奋进,而不是为不被重视、没有地位怨天尤人。

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更没有人有义务为你主持公道,你唯一要做的,是努力适应不公平,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把自己做好。

生活中有很多乏味而无情趣的苦行僧一样的人,日复一日都在为一个看起来希望渺茫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对这一类人的判断上大跌眼镜。若干年之后,在你还没有从对他不以为然的看法中回过神来,他已经在成功的殿堂大放异彩。

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曾经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直到1890年7月他37歲自杀身亡,都没有实现。他做梦也没有想到,100多年以后,他的画作《没有胡须的凡·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7150万美元天价成交。这个时候,全人类都在为当年遗忘、漠视、痛失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而悔恨与惋惜,但这一切都已经与凡·高无关。

当具有了丰富的阅历,在生活中沉浮无数次之后,渐渐就明白了:真正的机会,几乎都会伪装成陷阱;而真正的陷阱,又往往伪装成机会。

现在,与一些好友和同行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很少多说,而是认真倾听大家的观点。有人说这是谦虚与涵养,我说不是。我对朋友们说,走得越远,越发现生活中总是有些什么,是自己所不了解的。

“一个作家,能被自己民族接受,就是最大的光荣。”诗人余光中在他的80岁庆生会上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这话发人深省,世界上有很多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却被自己的祖国驱逐。作家索尔仁尼琴就是这样,还有几位作家也是。一个作家,还是应该记住余光中先生的话。人世间几乎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只要尽心了,也就是完美了。如果你总是没有遭受挫折,说明你做的事情没有什么难度和创新,也注定你不会卓有成就。

一家媒体请我回答一个问题:人真正衰老的标志是什么?是年龄还是健康?我回答:“是梦想变成了悔恨。当澎湃的梦想从生命中消失,当每天为没有实现梦想而悔恨,你的暮年就来临了。”

猜你喜欢

  • 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两种传说

    读完《水浒传》后你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施耐庵很爱描写打虎,解珍解宝登州山上猎虎,李逵在沂岭一人杀四虎,最精彩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每次描写打虎,几乎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

  • 喜鹊接骨

    方腊退到帮源洞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官兵密密麻麻地把他包围起来,可是总捉他不住。方腊杀到哪里,哪里的官兵就败退。后来,官兵越来越多,方腊整整杀了七天七夜,手酸了,肚也肌了。他想:暂且饶了这些饭桶。”就把大发往石壁上一插,把战袍脱

  • 方腊的神马

    方腊的战马是匹神马,它在千军万马中救了方腊。义军在杨家溪滩一战失败后,方腊就连人带马躲在后山上的一个石岩洞里。官兵明明看见方腊骑着红马向后山奔山,便把后山密密层层包围起来,搜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找不到。后来,官兵找到了这个岩洞,正要进去搜索,

  • 施耐庵在郓城作训导的传说

    在郓城县张营乡驻地东北方向一点五公里处,有一刘家林,刘家林内却只有一座元朝国子司业刘本善的坟茔,一幢五米高的石碑矗立在旷野之中。由于黄河泛滥造成泥沙淤积,墓前的石马石羊等石刻早已淤没于黄土之中,碑前的石翁仲,只露出肩部,神色凝重,似乎有满腹

  • 威武不屈的方腊

    方腊在杭州失败后,带着众兄弟和众义兵退回帮源洞家乡,准备重整旗鼓,抄徽州小路去攻打金陵。哪知宋朝皇帝从各州各府调来了二十万大军。义兵退到杨家溪滩,背后宋军的一个先行官,领着大批马队赶来。方腊一见,就叫众兄弟领队伍先行,自己提着火刀站在那里等

  • 方腊撒米成兵

    淳安有个民谣,说方腊能撒米成兵,撒谷成将,王茅杆当刀枪”。方腊义军在杨家溪滩打了一仗,宋军人多,从四角八方围了上来。方腊赶忙叫众兄弟带领队伍往洞源里退,可是后面的宋军却紧紧跟随着。到了贤墓前,方腊看见村头水碓里有一堆谷,一堆米,

  • 方腊三问军师

    据说,汪公老佛是方腊的军师,也是方腊的师父,方腊凡有军机要事,都先问过他。不过,由于方腊的性子太急,做事总想一步登天,汪公老佛讲的许多话,他都没有完全依到,结果,起义失败了。现在淳安民间还流传着两句话:宋江该早不早,方腊该迟不迟。&rdqu

  • 方十亭的故事

    方十亭,方十亭,一身赤胆赛关公。只因临岐去催粮,回来碰上宋贼后人。为救百姓挺身出,杀得宋兵吓断魂。力尽刀缺遭围困,浓眉倒竖尽了忠。这几句歌谣,眼下能唱的人不多了;可是方十亭”的故事;还有许多老年人知道啦。传说,方腊义兵退到洞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