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那些说不出口的爱

那些说不出口的爱

收录日期:2025-11-20 20:51:59  热度:11℃

我是个比较善于语言表达的人,但在父母面前却有表达障碍,不知如何跟父母良好沟通。想表达坏情绪,不敢;想表达爱意,又说不出口。

每次跟我媽打电话,她总是习惯性地说“干啥”“快讲”“知道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有,和我爸相比,她算是好的,老爷子在电话那头的回复永远一个字“喂”“哦”“好”,再准备讲点什么,那边已是嘟嘟嘟的忙音。

为他们过生日,是让我为难的事情。拒绝去饭店、拒绝买蛋糕、拒绝买礼物。但还是得买,我妈拿到礼物后,一般会挑这不好,那太贵,但最后还是美滋滋地收下。

我爸的手机坏了。在他生日时,我买了款智能手机送给他,打算教他上网玩微信。谁知摆弄半天,他还是不会,我有点烦了,他直接火了:“我要按键的,你搞这个东西给我,把我都变成弱智了,给我干吗?”把新手机一扔,出门散步去了。

我气得难受,打电话给闺蜜吐槽。讲了十几分钟,闺蜜在那头一直不说话,最后来了一句,“你有什么好急的,他们当年教你用勺子、筷子,花的时间比这长多了。”

不知怎的,听了这话,我的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从心底生出一份理解,父母离这个时代真的很远了。记得有一次帮他们电话约车,坐在车上父母打电话反复问我,不给钱真的能行?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手机咋能付账。中国这30年变化太快,他们跟不上,也是正常。

我为什么要拉着老人进入我的世界呢?

父亲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离开乡村已经快40年,依然和老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年我们打算回老家过中秋,父亲提前回去一趟,把老宅打扫整理一下。

回来后,他高兴地拿出一个翻盖新手机给我看,“你二姑带我去镇上买的,499,我就知道还有卖按键手机的。”我看着那个山寨手机,再想想我花几千块钱买的智能机,不禁摇摇头。突然明白,合适才是最好。

收拾书房,我发现父亲那只旧手机还躺在书桌上,重启了一下,居然亮了。随手翻了翻,发现短信的收件箱里都是我发给他的短信,到哪儿出差了,落机了,住进酒店了,什么时候要回来。一条一条,跨越好几年的时间。

那些短信,他从来没回复过。但是,也从来没删除过。

猜你喜欢

  • 老鼠刘家

    相传民间有这么一个规矩:祭祖时,神坛上要摆个老鼠牌位,跟祖宗并列祭祀,说起这个规矩,可有一段大来历……明朝正德年间,朝中有个叫刘义山的言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榆木脑壳不转弯,遇事强抗强谏,爱跟皇帝老儿唱反调,外号刘倔头。他历经三朝,皇帝虽

  • 感恩

     清朝光绪年间,安徽桐城有个棺材铺,掌柜的名叫孟锡山。这年冬天,下了一场罕见的鹅毛大雪。夜里。孟锡山刚打烊,门外就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孟锡山轻轻推开门,见一个长发女子蹲在屋檐下啜泣,身上只裹了条破毯子。女子颤抖地说:“大哥,能让我借宿一晚么?

  • 贼王

    一、贼王偷妻民国时期,河桥头有个贼王,叫苏金毛,偷盗的本领大得不得了,只要他想得到就能偷得到,方圆几十里有名气。那年,邻村有个叫李阿桂的年轻人不服气,同他打赌,说若是他能在晚上偷走他的婆娘,婆娘他不要了,送给苏金毛。村里人围着看打赌,有的劝

  • 半仙求雨

    相传,清末年间,都梁有一奇人异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呼风唤雨。确保了一方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畜兴旺。在湘西南,每年逢七八月,便进入旱季,溪河断流,池塘水库干竭见底。人畜用水都成问题,而禾苗庄稼早就病怏怏,奄奄一息,呈枯萎姿态。村民个个

  • 灯笼县官

    灯笼赵姓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因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又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灯笼赵卖灯笼很特殊,别人开的灯笼铺都是先做好一大堆灯笼,挂在那儿一个一个卖,灯笼赵卖灯笼却不在铺子里挂一盏灯笼,谁要是想买灯笼,得

  • 生死局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在鲁南地区官道至两骑骏马飞驰而过。骑马的是一老一少,这两人衣着华贵,气度非凡。老的估计岁数有五十左右;小的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不是别人,年纪大些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当朝大学士宋一峰,年轻的是他的小儿子宋永。这宋一

  • 奢侈的伙计

    宣州城里有一家杂货铺,掌柜姓高。高掌柜雇了一位年轻的伙计,名叫彭小根。高掌柜很小气,常常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衣服。所谓人以群分,彭小根也衣着破旧,可最近,彭小根忽然讲究起来,天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不说,甚至还去裁缝铺里,缝制了一件崭新的棉袍

  • 黑白判官

    早年间,扬州有户杨家,杨老爷五十多岁才得一子杨天华,对其很是宠爱。时光荏苒,杨少爷长成翩翩少年,杨老爷也成了古稀老人,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这一天,杨老爷突然得病,口吐白沫,不醒人事。杨少爷慌了,赶紧找来当地最有名的郎中。郎中望闻问切一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