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短信相亲记

短信相亲记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5:41  热度:10℃

刚刚搬到悉尼,我还有点摸不着头脑,朋友约我参加一个重要舞会,我竟然忘了带照相机。我一边整理衣装一边发短信告诉朋友带上相机,电话“嗡嗡”声提示有回复短信:“你是谁,要我的相机干什么?”

我恍然大悟:噢,自己一定输错了号码。天知道我把短信发给了谁!

我赶紧回复“神秘人物”,连连道歉。

随后的舞会很愉快,然而到了晚上,神秘人物又发来短信:“你到底是谁?”

我不太愿意搭理对方,但是想想一条短信也不至于招来什么祸害。“我是新南威尔士市一名26岁的女孩,你呢?”信息很快发回来:“布里斯班市26岁的木匠尼克。”

到现在,我的兴趣已经从舞会转移到这个小伙子身上了。我数着自己的幸运星,回复道:“还是单身吗?”“是的,你呢?”“一样!”我的心跳加快:寻觅多年的爱情如果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手机短信而到来,那真是人间奇迹啊。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直短信联系,但仅仅局限于此。

大约一周后,他发来短信:“我猜测你整整一周了,让我了解一下你吧。”我脑袋里的警报完全解除了:“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两个姐妹。”他马上回答:“我也一样。”

咦,我又拉响了警报:“你不会跟我开玩笑吧?”“没有,我是认真的。”我真的难以相信这种巧合。“你打算在哪儿买房子?”“那要看你愿意在哪儿住。”

整个事情太离奇了。虽然我们有类似的家庭,但是我对他并不了解。

他又发来一条短信:“你在哪里工作?”“银行,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过我还是怀念家乡的阳光。”“这里的阳光也不错。”

就这样,我们的“友谊”随着短信条数而增长。他和我一样喜欢幽默。有时候,我们会在同一时间向对方发同样的问题。我希望能够住进昆士兰州的木房子,尼克居然也有类似的梦想。

发了6个月的短信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在他生日那天给他打了电话。不久,我们就发现电话账单超出了支付能力。最后一商议,还是见个面吧。

那一天,我心神不定地在布里斯班机场等待尼克的出现。见到他那一刻,我的心简直要跳出来了。对,他和我想象的完全一样:头发很长,肌肉发达,雀斑犹如繁星点缀在脸蛋上,手里还不忘拿着一枝火红的玫瑰。

从那以后,尼克经常来悉尼看望我,我们的浪漫之旅逐渐踏上正轨。有一天,他激动地告诉我,他在布里斯班找到一栋合适的房子,由于价格合适,他很快搬了进去。

一个月后,尼克要去新西兰办事,他约我同去。我从未出过国,也不想离开周围的朋友。然而他走了不到一个月,我们的电话账单又到了“危险的长度”。我的室友打算搬出去住,房东趁机提高了租金,这让我觉得命运正把我向尼克身边使劲推。我买了机票,带着行李去了新西兰,在那里与尼克度过了5个月的甜蜜日子。

有一天,我们去某个原始的村落参观。我转身时,看见尼克站在我面前,手里拿着一枚闪闪的钻戒:“嫁给我好吗?”我笑得眼泪流了出来,一边哭一边笑,好半天才说出“我愿意”。

我们开始准备2月19号的婚礼,那将是一个和家人朋友共同分享的美妙时刻。但是有一个规定和别人的婚礼不同:所有来赴宴的客人都不许关机,毕竟,现在的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你不知道自己的姻缘是否在电话另一端等你呢!

猜你喜欢

  • 宽容失败

    郑州有个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因为求职受挫,跳楼自杀。他只留给弟弟一句话:“我走了,你照顾好爸妈,我没能力。”我想这应该属于个例。但在百度上搜索“求职失败自杀”这一词条,数量竟高达215万,看来这又不属个例。只不过是一份工作,何至于此?那么问题

  • 别把好人当人

    人一辈子碰上的人,有心地善良的好人,有生性邪恶的坏人,也有一班儿吃喝玩乐的朋友。彼此虽说未必泾渭分明,但大体上还是有分别的。真有大难处的时候,吃喝玩乐的朋友,基本上都烟消云散,寻都寻不见。这个时候,人能想起來的,多半是好人,至少是对你好的人

  • 鹰的故事

    毕业典礼上,导师最后给我们讲了一只鹰的故事。环游世界的雅克来到澳大利亚的牧场。当他经过一个养鸡场时,竟然看到鸡群中走着一只鹰。那鹰跟鸡一块儿吃食,饮水,甚至发出像鸡一样“咯咯”的叫声。雅克大为不解,便向养鸡人询问缘由。养鸡人告诉雅克说,那只

  • 能独处善分享

    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

  • 对善人的奖赏

    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

  • 清贵和浊富

    清贵和浊富是两种人生状态。富裕阶层有教养,有道德和自律意识,追求公正与良好的社会秩序,看重智性的快乐,清贵也。而热衷于炫耀性消费,沉湎于感官享乐,因有钱而任性,藐视公德,欺凌弱势群体,浊富也。北宋禅师释道元说:“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 一碗锯末的“决心”

    早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跟随哥哥詹姆士在印刷业打拼,一边当学徒一边负责接客户订单。但费城政府官方却不愿意把业务交给他做,不让他印刷城市和各县所有的政府合同和法律文件,好让这个自命不凡的印刷工无法在该市立足。为了打破僵局,富兰克林决定把负责政

  • 你不过是其中的一匹马

    法国人皮诺开了一家服装店,开业的第一个月,生意很不错。但随后不久,街上又陆续新开了好几家服装店。皮诺为此忧心忡忡,他担心同行会抢走自己的生意,就决定去找自己的邻居、大作家拉伯雷,请作家为自己想想办法。一见到拉伯雷,皮诺显得异常激愤:“拉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