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读懂侯孝贤

读懂侯孝贤

收录日期:2025-11-20 18:22:59  热度:8℃

“我选择背向观众,这样我的创作才不会被打扰。”侯孝贤不奢求被读懂。

不过他又会安慰观众,“影像要看着有感觉。”

看懂侯孝贤和他的电影,都有些难。

当今年戛纳的评委们把“最佳导演奖”颁给侯孝贤时,不少专业观众都表示“看不大懂”他的《刺客聂隐娘》。

当文艺青年们还沉浸在《最好的时光》营造的唯美爱情中时,也有很多人不明白侯孝贤想要通过3个割离的故事表达什么。

但,这又何妨?

诗画与忧愁

“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是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这是《悲情城市》中宽美初见文清时的独白。画面中,葱葱郁郁的山间,宽美乘着轿子,文清在一旁走着。后来,宽美确实感受到了和文清在一起的幸福,但更多的是不幸。

诗画中的不幸,是3个多小时的鸿篇巨制中,包含着家族兴衰、帮派争斗、“二·二八”起义、知识分子在困苦中的坚守……

诗一样的台词和画一样的场景中,国仇与家恨,乡愁与愤世,温情与残酷,复杂地交织着。

这部影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为首位触碰敏感禁忌的电影人,侯孝贤成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

侯孝贤194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在襁褓中随家人迁台,本想客居几年,却无法回归故土。一家人辗转几处之后,定居于高雄凤山。从上小学到当兵之前,侯孝贤成长于凤山眷村,父母和祖母在此期间相继过世。

侯孝贤的半自传体电影《童年往事》,记录了这段往事,其间,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画般的风土人情,又展现了青春叛逆、生离死别。

影片《恋恋风尘》中,同样流露出类似的情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青年或进城打工,或入伍当兵。

青梅竹马的阿远和阿云背井离乡,一起到台北工作,经历了甜蜜、猜忌、相守、别离,最终分手,一切都淡然而平和地发生。影片最后,阿远退伍回到家乡,一边听着阿公在山间菜地里絮叨惨淡的收成,一边望着天边的云朵。景色绝美,却透着无限的忧愁和无奈。

进入二十一世纪,侯孝贤开始放弃自然纯朴的乡村风格,转而关注城市里年轻人的迷惘,如《千禧曼波》和《最好的时光》之“青春梦”。在这两部影片中,侯孝贤发掘出舒淇独特的叛逆和孤独,她也凭借《最好的时光》拿到金马影后。而舒淇和张震骑着摩托车在城市中孤独地游走,则成了定格在观众脑海中唯美而令人神伤的经典画面。

缓慢而平和地打动人

侯孝贤等同于长镜头。很多影评人和观众都这样认为。他的所有片子中,都充满了一个个独具匠心的长镜头,不爱他的人,3分钟都看不下去,爱他的人,3个小时也不觉得枯燥。

《戏梦人生》中的长镜头,几乎“毫无节制”:近150分钟的电影仅有l00个镜头,平均90秒一个,让不少人昏昏欲睡。但也正是这部影片,让侯孝贤在1993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以及3项金马奖技术奖。

描述晚清上海十里洋场繁华迷离的《海上花》镜头数目更少,全片总共才37个镜头。但是,开场达9分钟的长镜头,成了教科书式的典范:觥筹交错间,一个个青楼女子风情万种,一个个达官名士谈笑风生,色调绚丽而暧昧,成就了侯氏美学新高度。

长镜头下,是缓慢而平和的叙事语言。侯孝贤的电影并无太多戏剧冲突,主人公们更是少言寡语。《恋恋风尘》中,阿云和阿远的分手是平和的,甚至二人都没有相见。《悲情城市》中,一个家族衰落了,顶梁柱大哥死于帮派争斗,二哥远赴南洋杳无音信,三哥变成痴呆,四弟被捕入狱,老父亲带着儿媳和孙辈,围成一桌平和地吃饭……

在导演和演员的克制中,观众更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悲伤。

近乎偏执地写实

侯孝贤的电影,很多人“看不下去”,除了因为缓慢的长镜头,还因为听不懂的闽南语。《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戏梦人生》这些经典,几乎全片都在讲闽南语。这,折射了侯孝贤近乎偏执的写实风格。

《悲情城市》中,人们说着闽南语、日语、上海话,憎恨杀戮或相知相爱,这便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有一个场景可以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侯孝贤对于写实的偏执:大哥文雄找外省人谈判,阿嘉(文雄小妾之兄)把文雄的闽南语用粤语翻译给广东人,广东人再用上海话翻译给上海人……在侯孝贤看来,人物该说哪种语言,就得说哪种语言。

除了语言,侯孝贤在故事和细节上也苛刻地追求真实。《刺客聂隐娘》故事背后的中唐藩镇之乱、道教与朝廷关系,以及节度使、遣唐使等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为了弄懂这些,侯孝贤研读了《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典籍,甚至把从南北朝到隋唐的社会风俗史、节度使官阶形成等梳理了一遍。

为了选取最合适的外景,侯孝贤辗转多地,在内蒙古、湖北及日本京都等地都进行过拍摄。在湖北时,侯孝贤曾表示,“先拍一部分,其他要等秋味更浓,我想要满山黄叶的武当山。”在电影后期技术运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侯孝贤的执着,偏偏是为了那一刻的真实。

猜你喜欢

  • 父亲教我的人生哲学

    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种西瓜,等到丰收的季节,乡亲们都把西瓜装到木制的排子车上,运到20公里外的小镇,把它们卖给水果批发商。去小镇时,因为车上有沉甸甸的西瓜,大家走得很慢。回来时,车空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就跑得飞快,还互相挑战,看谁能最先回到

  • 三个女人的命运

    从前,有三个女人——名字分别叫桃、李、梅。桃生的美艳动人,李的相貌则普普通通,梅却生的面貌丑陋。三个女人很要好,经常一块出门游玩。每当三个女人走在路上,总是引的人们驻足观望、指指点点。这时候,桃显的很不自在,似乎还明显流露出自卑与难为情的意

  • 并非都是乞丐

    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讲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我当时的心情!一个有点冷的秋天,那天我们吃晚饭早了一点,正好也没有什么电视节目可看的,于是我们夫妇两人就上街遛弯了,刚刚过了路口,正要拐弯的当口,看见一个疲惫不堪的中年男子在向我们前面的路人在说些

  • 错位

    周末,小城市长常华强闲极无聊,偷偷地拿起了钓竿,一个人驾上小轿车,迎着有点刺骨的秋风来到野外小河边悠闲地钓起了鱼。不一会儿,鱼儿在水里咬了钩,漾起一圈圈儿的涟漪,由小及大,很是好看,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波涛起伏。鱼,肯定还是大鱼,拖动它真

  • 我的伤口谁来抚慰

    从前有只小狗,躺在路边,奄奄一息,萎靡不振,严寒中瑟瑟发抖。一个过路人把它救起,抱在怀中。出于对小动物的热爱(毕竟也是条生命),用体温来暖化它,带回家照料有加。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狗精神好转,眼睛有神,这个路人感到欣慰。但是左腿的伤还没有完全

  • 村里来了歌舞团

    好几年前,我到县城赶会。县城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在看什么西洋景?看了才知道,西洋景这个词儿过时了,歌舞团这玩意儿不但是西洋景,还是东洋景、南洋景、北洋景,谁看了谁开眼,谁看了谁受不了!七八亩大的广场挤着十来家歌舞大棚,几人高的大招牌上,

  • 吉老总的绝招

    二十年前,我在Z油田教学。每逢暑假,我总要到矿区周围和P市的私营企业里做工。其实,当时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企的,那时侯的聪明人总是采用承包或者租赁国营企业整体或部分的方式,做自己的生意。Z油田周围盯着一大帮这样的精明生意人,他们知道油田是一

  • 小偷不偷我

    雨季来临,我担心老家那几间老宅子会经不住暴风雨,决定到老家修葺翻新。我乘坐的是濮阳市到开封市的公共汽车。由于中途上车,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两人一排的座位上全都坐有一个人。坐车就是这样,两个人的座位,坐上一个人,这两个座位就暂时成了他自家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