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若不是慈安太后死的太早 真没慈禧太后什么

若不是慈安太后死的太早 真没慈禧太后什么

收录日期:2025-11-20 19:28:47  热度:10℃

后世说道清朝末年的太后,第一反映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最有权势的女人,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

慈禧太后早些年的的称呼为西太后,与之相对的还有东太后。虽然慈禧太后在后世闻名,但实际上为东太后的慈安太后,才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如果不是慈安太后早早去世,慈禧太后绝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夺取清朝政权,执掌清廷多年。

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皇后,而慈禧太后当时还只是一个妃嫔。因为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才被封为妃子,咸丰帝去世之后为圣母皇太后。慈安太后因为是嫡母,所以为母后皇太后。

后世一些影视剧对于慈禧太后,常常赋予一些妖孽的设定。比如说她美貌无双,得到咸丰帝的极致宠爱。但实际上咸丰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宠爱慈禧,至少在他去世之后,为了抑制慈禧的野心,给慈安太后很大的权利。

中国讲究嫡庶之分,慈安太后是正妻,慈禧却是妾室,从身份上来讲慈禧就弱了慈安一点。更不要说咸丰帝去世之后,授予慈安太后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有传言说咸丰帝为了防止慈禧专权,还专门给慈安太后留下密旨防范。这份密旨,最后也成为慈安太后的催命毒药。

后世说慈安太后,往往将她塑造成一位懦弱的女子,事事听从慈禧吩咐,是慈禧的傀儡。但事实并不如此,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慈安太后,见识绝不是慈禧太后能比的。虽然她本身并不热衷于权利,但是并不代表她不理事。

《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这份记载表明,慈安太后执掌大事,而小事则决策于慈禧。在慈安太后在世之时,慈禧太后小事不论,但是大事一定要得到慈安的同意。

慈禧太后早年有一个宠爱的太监名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违背祖制出京,并且一路招摇受贿。因为慈禧有意袒护,朝中官员虽然十分看不惯,但也不敢多说。安德海最后被丁宝桢砍头,还是出自慈安太后旨意。

再来说同治帝大婚娶妻,慈禧一心想要立凤秀之女富察氏为后。但是慈安太后却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两宫争执不下,让同治帝决定,同治帝最后选了阿鲁特氏为后。这儿就说明,相比于自己生母,同治帝更倾向于嫡母。

同治帝时期政治,最出彩的便是洋务运动。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洋务运动推行期间,最大的阻力就源自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慈禧太后既然反对,为什么洋务运动最终却风风火火的展开了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慈安太后赞成这场改革。她与同治帝一起,批准了这场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得力于洋务运动,最终有了同治中心。

以上几个方面,都表明慈安太后虽然不怎么热衷政治,但是在政治眼光上却远比慈禧太后出色。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在钟粹宫暴崩,慈禧太后得以真正独掌大权。慈安太后之死,是一个谜。而其中有一种说法,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如果反方向来看,慈安太后一死,最终受益者非慈禧莫属,似乎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

慈安太后到底怎么死的,虽然一直争议无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慈安太后早死,慈禧太后后来绝不可能那般猖狂,将大清玩弄于手掌之间。

猜你喜欢

  • 范滂临祸别慈母

    范滂临祸别慈母范滂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家境优渥,家中最亲爱的人是他的慈母。范滂天资聪慧,习文学,擅书画,更是有志于治理国家,立志做一名有为的官员。然而,尽管他有如此的才华和抱负,但他的命运却注定了要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一天,在范滂即将赴京

  •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其中一位备受赞誉的学者是许慎。许慎生于公元58年,他以其辩才和博学闻名于世。然而,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编纂的一本著作,《说文解字》。这本书被誉为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字典,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 张释之严格执法

    张释之严格执法张释之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执法官员,他以其严格执法而闻名于世。他始终坚守公正和正义,保护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值得敬佩的典范。作为一名执法官,张释之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对待每一起案件都充满了热

  •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在古代的中国历史中,有一段著名而令人难忘的历史时期,就是楚汉相争的时期。这个时期,楚国作为强大的国家,在战争开始之初取得了相当大的优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逐渐逆转,最终变成了“四面楚歌”。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楚国和汉国

  • 项羽破釜沉舟

    项羽破釜沉舟,这是一个闻名于古代中国历史的故事。它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各国争夺主权,战火纷飞。项羽是楚国的一位年轻而勇猛的将领,他希望能够统一中国,重建楚国的辉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楚军与秦军遭遇,两军交

  • 项梁拉起子弟兵

    项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领,他是楚国抗秦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这个动乱的时期,项梁发动起义,在楚国范围内筹措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的主力就是由子弟兵组成的。子弟兵,顾名思义,即由年轻的子弟组成的军队。他们年纪轻轻,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和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这部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行为准则和治理原则,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够将《论语》应用于治国理政,它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 耶律父子建辽

    耶律父子是辽朝的开国皇帝,他们的事迹堪称辽朝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辽朝建立之初,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倍率合力奠定了辽朝的基业。耶律阿保机是第一位辽朝皇帝,他以智勇双全的领导才华,成功地统一了北方民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耶律阿保机逝世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