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那人·那树·那情

那人·那树·那情

收录日期:2025-11-20 15:19:33  热度:9℃

那人的父亲盼望着,盼望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儿子终于出生了!那人的父亲就在那天在庭院里种了那树,与那人同岁又同名。从此就结下了那情。

那人的皮肤像那树皮般粗糙;那人的身躯像那树干般结实;那人的眉毛像那树叶般浓密。

那人的童年玩伴就是那树。阳光下,稚气未脱的那人围着那树嬉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后来那人要离开那树去省城读高中。临行前,那人的母亲将一丝丝红绳系在那树上,期盼儿子学业有成。阳光的照耀下,那树随风飘动。像是在与那人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

后来那人考生大学,却被人冒名顶替。一怒之下精神失常。那人的父母都哭了,抱怨命运不公。那人傻傻的盯着那树,仿佛那树才是自己的归宿。

后来洪水暴发,家乡被无情的吞噬。只有那树昂然屹立。因为在那树身上背着那人的一家三口。那人的一家人就这样得救了。

再后来那人的父母相继逝世。只有那树依旧守候在那人身边,矢志不渝。那人虽终身未娶,但有那树作伴,足矣!

那人不知不觉已和那树携手走过了六十载春秋。那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时,那人就和那树聊天。那树也就像真听懂了似的,时而点头应允,时而摇头反对。村里人都说那人疯的不轻,整天在树下自言自语。可是又有谁知道那情啊!

再后来,村长准备给儿子盖新房,正缺木材。村长早就看上了那树,想据为己有。多次以高价想要买那人的那树,那人死活就是不同意。村长趁着那人下地干活的时间,带着两个伐木工人来到了那树脚下,开始了无情的摧残。随着电锯的飞速运转,那树喷涌出了一条条锯末,飞向远处。像是在求救,但又无人知晓。那树的身体在向外溢水,不!是溢泪。像是有什么诀别。

轰隆一声,那树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远处那人在田地里一直觉得胸口隐隐作痛,像是被人用电锯慢慢割伐似的。那人的泪也像决堤的水库般汹涌而出,好像父母去世时那人这样哭过。

那人的尸体是在第二天被人发现的,倒在地头,身上不停地流血,眼中满是泪水。村长找人草草的埋了那人,就在村南头。

村北头一座新房如期完成。村长庆幸自己白捡了一根好木料的同时,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根木头总是向南倾斜。

没几天,那座新房塌了一个角。因为有一根木头不知为什么突然向南弯曲,掉落下来,正好落到了村长头上,把他砸死了。那根沾满血迹的木头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那人的坟前。

那树的根还在,上面弯弯曲曲的六十圈年轮正如那人的人生轨迹。不多不少,正好六十圈。

那树的根偶尔冲出地面迸发出生机,像是要向人诉说自己的经历,但无人问津。那树根就慢慢地枯萎了。朋友啊!那枯萎的不是枯树,是一颗凋零的心啊!

那人死了,那树倒了,那情又有谁人知晓?罢!罢!罢!且看当年树根,年年知为谁生?

猜你喜欢

  • 无巧不成书

    施耐庵写《水浒传》,写到武松打虎一节,无论如何也写不满意。因为他从未见过打虎,不知道怎样描绘武松打虎的场面。正当苦思冥想之际,忽听门外一阵吵闹。他放下手中的笔,信步来到门口。门口有不少人正在看热闹,施耐庵拨开众人,上前一看,原来是邻居阿巧,

  • 一副妙联贺姻缘

    1757年的一天,乾隆皇帝的宠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和珅,来到翰林院视察。阿谀奉承和胆小怕事的翰林们纷纷对和珅行跪拜大礼,唯独刘定逌只长揖不拜。和珅大怒,借口把刘定逌逐出翰林院。刘定逌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先后在武鸣、隆安、桂林、宾阳等地书院

  • 两姐妹的故事

    从前,有两姐妹,姐姐嫁给一个富有人家,妹妹嫁给一个穷苦人家。姐姐生性贪心,又很吝啬。妹妹勤劳心善,邻居谁家有了难处,她都尽力相助。那一年天大旱,河水干了,田地裂了,禾苗枯死了。妹妹家夫妻俩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颗粒无收。全家人找树皮挖野菜充饥。

  • 赵匡胤择墓地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小时候一直在洛阳生活,对洛阳有特殊的感情,把洛阳当作了第一故乡。他当上皇帝之后,便有衣锦还乡之念,想迁都洛阳。而且时时魂绕梦牵,怀念自己出生的地方。同时从国家安全方面考虑,汴京形势也不如洛阳。汴京地处平原,不仅无关塞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鲍氏有两个十分顽皮的孩子,每天不是赶鸡就是撵狗,要不然就把地里的菜搞得一塌糊涂。气得鲍氏每天都要揍他们一顿。挨了打,兄弟两个才老实一点。第二天,又照样胡闹。麦收之时,鲍氏的丈夫在外面做生意时摔断了腿,不能回家。地里的活计便都落到了鲍氏一人身

  • 大哥莫说二哥

    有一老汉死了老伴,身边只有3个儿子。家里的生活便靠儿子们上山打柴为生。一日,3个儿子到镇上去卖柴,7月的天气,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嗓子干得要冒烟了。这时忽然看见路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块瓜田,大西瓜在太阳下闪着绿油油的光泽,实

  • 两个偷羊人

    从前,有两个做偷的人,一个叫阿杰,一个叫王二。阿杰长得头大腿长,臂壮腰粗,一顿饭吃一斤半米饭还用舌尖舔着嘴巴,哪里够量?那个王二呢,七十来斤连骨架,长得又矮又校他们一大一小,大的身强力壮,扛上百来斤的东西走起路来如一阵风,小的“小巧玲珑”,

  • 一梦成棋圣

    康熙年间,江浙一带出了一批围棋高手,颇负盛名的黄龙士就是其中之一。黄龙士是江苏泰县人,自小研习棋艺,迸步甚快,16岁时已闻名天下。写《镜花缘》的李汝珍曾评价他的棋艺为“异想天开,别创造面,极尽心思之巧,遂开一代之盛”。康熙皇帝也御赐他为“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