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情两极

爱情两极

收录日期:2025-11-20 16:17:08  热度:8℃

高晓松的离婚公开信,就水准而言,大约可以算作在华语明星情感危机公开信的前三里,胜在节制、有礼,正是当代社会所推崇的那样,分手不出恶言。而公开信的第一位,应该是当年周慧敏在倪震出轨后写的那封,开头便是极文艺的“我与倪震识于微时,一起共度过不能尽算的高低起落”,其后,她写道,“某程度上,周慧敏早已是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今天我能够成为自爱、懂得爱人,拥有着无比勇气与承担的女人,请不要小看这个精神伴侣在我背后为我付出过的一切努力,包容,宠爱,照顾与扶持。”

这倒是有了某种巧合。如果周慧敏经倪震改造,成为了“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的话,而高晓松的前妻夕又米刚好经过高晓松改造,成为了“一位不同面貌的高晓松”。她在其后的公开信里,感谢高晓松曾经“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为我打开很多扇窗户”,这也正是高晓松自己曾得意的,“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

然而,和周慧敏与倪震不同的是,周慧敏原谅了那个出轨的伴侣,他们迅速结婚。而高晓松,却一去不返。乐评人李皖写过一篇他眼里的高晓松,透露了普通明星专访里绝不会有的细节。他写高晓松的生活里,连绵不绝的姑娘,早认识的,新认识的,全都没完没了地调情。除却这些,还有其他一些片刻。一次,是高晓松在喝了半宿酒之后,忽然对席间一位当天才认识的漂亮姑娘,提出公开求婚。另外一次,是高晓松给李皖看他的手腕,几枚灰蓝色的印痕,是当时他在向一位叫做欢子的姑娘求婚时,用烟蒂烫的,欢子不同意,他便再烫,烫到第三次的时候,欢子同意了——求婚发生在他们认识后的第三天。

当然,他后来也与欢子离婚了。另外一个高晓松众所周知的前女友,叫做筠子,也是一位歌手,在她23岁的那年,自杀身亡。

高晓松一贯有“青楼情结”的。他曾以女性视角,写过一首歌叫做“青楼”,歌词里描述的是一个青楼女子成长的经历。在他的《晓说》里,也有一期专门讲述青楼女子,他对她们的评价是,“传承了文化,绽放了爱情,滋润了每一代的大名士”,这是他觉得最美好的男女关系,大约可以概括成“化作春泥更护花”——女人是春泥,而“大名士”则是花。可是,不想化春泥怎么办?在高晓松看来,这是不合理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你什么东西,不能都是你的。你年轻的时候绽放爱情、燃烧青春,美好极了……老了还有一个善终,我觉得老天爷就瞎了眼。”

这是高晓松理解的“爱情”与“辜负”之间的关系。或许他对,或许他错。不过有一点是正确的,烟火似的爱情与细水长流式的感情,通常难以一举两得。吸引力定律从来都是,被什么样的人所吸引,享受什么样的乐趣,便受什么样的罪。热爱激情,便有可能被激情所伤,那个为你烫伤自己的男人,也许有一天,也会如火炙般,烫伤你的心。

猜你喜欢

  • 朱德的故事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揭秘毛泽东三次受军纪处分的真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内错误路线作怪,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受到“纪律处分”。对此,他既坚持正确意见,又能服从组织决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27年11月:第一次受处分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到湖南传达会议精神

  • 朱德的故事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华雄被斩之谜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里面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写得太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看过三国的人也都听说过。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

  • 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陆陆续续产生了600多名状元(武状元除外)。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笔者通过查阅史籍得知:清光绪年间的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 戚继光的故事:斩子之谜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

  • 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

  • 李光弼的故事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朔风正劲,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708—764年)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万大军攻城来了。城内兵力不满一万,如何抵挡呢?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