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

收录日期:2025-11-20 21:00:43  热度:10℃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

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释义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故事】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睁着圆眼,心中害怕中计,吓得掉头就跑。张飞见吓退了曹操,就将长坂桥拆掉。刘备担心曹操再追,连夜率军向汉津逃去。

【典故】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

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

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

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

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

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

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猜你喜欢

  • 母亲心头的火苗

    20岁的时候,我已是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结果仍旧是名落孙山。母亲说,再重读一年吧,妈还能供得起你,来年再加把劲儿,一定能考上。而我早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想到了逃离。几年来,母亲是靠在砖厂出窑挣钱供我上学的。出窑是超强的重体力活,男人们出一天的

  • 朴实的爱也能创造奇迹

    15年前,父亲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母亲哭了,哭得天昏地暗。哭着,哭着,母亲猛然停下来,洗了把脸,去集市上找来了买粮食的人,让那人用拖拉机拉走了满满一车小麦和玉米。送走买粮人,母亲又牵着两只老山羊,去了集市……那个上午,母亲在家和集市间往返了

  • “解救”工作狂丈夫,我的“聪明”毁了家

    他的工作才是我们这个家最大的“第三者”两年多以前的一个夜晚,我和东林还坐在被窝里相倚着看《中国式离婚》,一个劲儿地同情宋建平和小枫,说热得跟烤炉样的夫妻怎么一下子就冷了呢?我记得当时东林一把抱过我的身子,坏坏地问:“如果我有一天也和宋建平一

  • 男孩和魔鬼

    有一天,一个男孩出去买面包,在大街上恰好遇到市长正在穿过马路。“你知道他为什么能当那么大的官吗?那是因为他和魔鬼有过约定。”一个女人这样告诉男孩,男孩听了似懂非懂。过了一会儿,男孩要去乡下的一个镇子,他在半路上看到路旁有几块玉米地,地里的玉

  • 藏一半,露一半

    柳子原来是开发软件的,可他忽然辞职,跑到纽约街头卖肉夹馍去了,而且竟然发大财了!身边人都说柳子太牛,柳子却说:“我不过学了点做生意的思维:藏一半,露一半。”原来,有次柳子和朋友出去吃饭,两人点了盘饺子。吃饱后,两人沿着马路散步,朋友感慨道:

  • 那一碗热汤啊,我心中永远的痛

    那一年,我以3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情绪异常低落。母亲为了让我散心,让我到县城大姐的店里帮忙。大姐大我9岁。她结婚那年,我才13岁。听人说姐夫是一个高考落榜生,人长得好,比大姐小3岁。婚礼那天,姐夫到我家迎亲,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高高的个

  • 有一种爱叫放手

    那晚,我们四五个人聚在一起又说爱情。总是说爱情,没完没了的爱情。小马说,爱情无疑是最震撼最另类的,我们嘴里的爱情,无非是天长地久,无非是爱过之后那淡淡的伤痕。小马说,爱过之后那淡淡的伤痕,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留下的,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那

  • 当玻璃瓶掉到地上后

    20世纪初,一位名叫贝奈狄特斯的法国人在整理化学药品时,不小心将一个玻璃瓶从架子上碰掉。随着“啪”的一声脆响,玻璃瓶重重地跌落到了地上。贝奈狄特斯暗暗叫苦:糟糕,药品一定溅满一地,又得花时间打扫和清洗了。就在他低下头、弯下身准备收拾残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