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春节倒贴福字的传说故事

春节倒贴福字的传说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5:29  热度:9℃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猜你喜欢

  • 陈屠

    陈屠,邯郸人,世代以贩肉为生,当地小有声名,家三口,壮年得子,幸甚之,徒弟几人,长年经营有方小有金财。一日。陈屠夫对正在收拾碗筷的夫人说:夫人,我已杀九千九百九十头牲口,父亲在世对我说‘事不过万’,从现在起我将金盆洗

  • 一顿吃过30个馒头的人

    胡家冲有一位外号叫胡大蛮子胡大个子,身高两米有余,力气特别大,一担能挑400多斤,四人抬的树木,他一人能扛着走。胡大蛮子力气大出了名,食量大也出了名,一顿饭最少要吃两斤米,在大集体时,大队干部给他定的口粮标准是每月60斤,可他还是处于半饿的

  • 留一犁

    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娃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

  • 天籁之音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琴师,懂音律的人都以拜他为师以为荣。他的徒弟遍布大江南北,深受人们敬重。可就因为如此,有些琴艺好的人,因为没有拜他为师,而被人瞧不起。话说有位小伙子自小喜欢音乐,无师自通竟能弹出美妙的曲子。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听他弹琴,一日,

  • 拾到的金镯子(三)

    县太爷发现处境周遭漆黑,一个人在荒郊野外,顿时丢魂丧胆,连滚带爬地回了县衙。再说挨了板子的小妇人,回家之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愧!本来想讹诈一只金手镯,没想到同老妇人争执起来,闹到县衙,还挨了板子,把嫩嫩的白屁股打得鲜血淋漓,臀胯青紫,皮开肉

  • 拾到的金镯子(二)

    老妇人是县太爷的活财神!他不断地祷告上苍,这样的官司再多些,好得到更多的金镯子。几天来,县太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话老是跑风,语调也拿不很准了;八字胡颤颤的,随风晃动,有几根已经被捏烂。他庆幸一分钱没花,老天恩赐了一只分量很重的金镯子!天赐良机

  • 拾到的金镯子(一)

    古时候,在一座小县城里,比邻而居住着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小妇人,平日里互相照顾很是亲近。一日,一老一小两位妇人同来河畔洗衣服。俩人边洗边聊着闲话,突然老妇人摸到水里有一个硬东西,她咦?”了一声,把东西拿出水面,阳光下这东西闪闪发亮,

  • 小乞丐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财主,年过半百却没得一子。一日他带着新娶的小妾去送子观音庙里拜神求子,财主跪在地上许愿道:观音大士如能让我喜得一子,我必定为观音大士重塑金身,重修庙宇。”说完他重重在地上磕了几个头。回家后不久,新娶的小妾果然有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