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好大喜功

好大喜功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8:24  热度:9℃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唐书·太宗纪赞》

【求解驿站】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指铺张、浮夯,爱出风头。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

【活学活用】孔刚这个人一向是~,不切实际,所以工作中常常出问题。

【妙语点拨】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启示我们,一个人长期身居要职,在听到讴歌与颂扬声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俭朴自持并谦虚地听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世民虽然有好大喜功的缺点,但是,相对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李世民依然是佼佼者,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近义】好高骛远、沽名钓誉、急功好利

【反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猜你喜欢

  • 寄信

    比尔急着要寄一份重要的文件。他来到邮局,冲向柜台,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邮务人员说:“这封信必须立即寄出!”邮务人员把信称了一下说:“邮费需要98美元。”比尔翻出身上所有的钱说:“我的钱不够!”接着邮务人员按了几个按钮,又说:“56美元。”比尔说

  • 北京狗

    广告大王萨斯曼的发迹有一则轶事。据说,有一天萨斯曼和朋友在餐馆吃饭,听见邻座一位服饰讲究的绅士说:“我太太心爱的北京狗昨天死了。有谁能找一头纯种的北京狗来,我愿意出200块。”萨斯曼一跃而起,对那位绅士说:“我正好有一头纯种的北京狗,不过我

  • 从价格到质量

    有一次杰姆斯向怀特律师推销几种西服。在杰姆斯告诉怀特律师之前,怀特律师就说:“我要这件和那件。”想了一会儿,怀特问:“多少钱?”当杰姆斯说了价格后,怀特律师就不再吭声了,杰姆斯看见他面红耳赤。杰姆斯清楚,除非能赢得怀特律师的信任并能摆出理由

  • 攻破借口

    有一个推销员上门推销化妆品。“不好意思,我们目前没有钱,等我有钱再买,你看行吗?”女主人客气地拒绝了。这时,推销员突然发现她家门厅里有一只女用高尔夫球袋,推销员立刻计上心头,便话锋一转说道:“这球袋是您的吗?”“是啊!”“呵,您的球袋真漂亮

  • 谁买好苹果

    有一个贫穷的妇人,靠卖苹果为生。她的摊位就在拉比家不远处。一天,她对拉比抱怨道:“拉比,这个安息日我又将一无所有。”“你的苹果摊生意不好吗?”“他们都说我的苹果是坏的,没有人买。”拉比立即跑到街上大声吆喝:“谁买好苹果?”人们立即围拢过来,

  • 留住牛虻

    一天,一个人走在乡间小道上,看见一个农夫正赶着一匹马犁地。当他走上前去准备问候这个农夫的时候,突然看到在那匹马的侧腹上有一只很大的虻。很明显,那只虻正在叮咬那匹马,而且把那匹马叮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把那只虻赶走。正当他举起手来的时候,农夫

  • 没有人代劳

    一个学生请教他的老师,怎样做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老师望着他的学生,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不发一言。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老师伸出手,

  • 藏钞票

    三十年代的作家郁达夫,有次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店吃饭。饭吃完付账,郁达夫从鞋底下抽出钞票交给堂倌。朋友很诧异,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心灵小语:当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