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尚可喜为何反明 尚可喜为何没参加“三藩之

尚可喜为何反明 尚可喜为何没参加“三藩之

收录日期:2025-11-20 07:49:54  热度:11℃

大清初始进攻中原的时候,明朝有三位叛将,在清朝一统中国的进程中建立卓著功勋。后来这三位叛将,分别被清朝授予王位,分封藩地。

三位藩王在自己的藩地上,可以说是土皇帝,而且每年还能以各种借口向清王朝索要军饷。等到康熙继位,收归皇权之后,对于三位藩王的举动不满,决定削藩。

当权力受到威胁的时候,野心家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由吴三桂起头,引发三藩之乱。三藩之乱高举匡扶明朝大名,进行斗争。但实际上虽然说是三藩之乱,其实有一藩王没有叛变,此人就是平南亲王尚可喜。

康熙下令撤藩的时候,吴三桂当即反叛,而尚可喜却真乖乖收拾包袱,准备举族迁回海城。

叛乱发生之后,尚可喜还受康熙之名留镇广东。

他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心北上,为清朝平叛创造了有利条件。吴三桂当然暗地里联系过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却坚决反对叛变清朝。

尚可喜既然未叛变,为何又称三藩之乱呢?因为尚可喜是没有叛变,但是他的儿子尚之信却与吴三桂联合,反抗清朝。

三藩之乱发生之前,尚可喜已经准备养老,所以许多权利和兵权交给了儿子尚之信。尚之信因此与吴三桂联合,最终率兵围困平南亲王府,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软禁。

尚可喜听到儿子反叛的消息之后,准备上吊自尽,被左右救下。他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仍存死志,后留下遗言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死去。

尚可喜一家出身农户,当初和父亲尚学礼一同投军。尚可喜后来受毛文龙赏识,被收为养子,父亲尚学礼却被后金兵打死。

尚可喜不仅与后金兵有杀父之仇,当初海城被迫之后,尚可喜一家上下,老老少少包括婢女全被自尽殉国。

尚可喜原本是明朝大将,还与清有杀父绝户之仇,为何对清朝如此忠诚,当初却轻而易举的叛变明朝呢?

这中间就得提到一人,明代登州总兵沈世魁。当初皮岛兵变,尚可喜奉命镇压,却因此得罪沈世魁,害得沈世魁丢掉权利。

海城失守之后,沈世魁将尚可喜骗来皮岛,准备诬陷尚可喜,谋其性命。这事儿被尚可喜的部下得知,告知尚可喜。尚可喜一怒之下,派许尔显、班志富诸部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

皇太极得知尚可喜投诚十分高兴,不仅封他为总兵官,还寻找早前俘虏的尚家亲戚。尚可喜就这样成为大清忠臣,此后帮助大清统一中原,至死未曾叛变。

三藩之乱去世之后,康熙帝大赞,亲为其上谥号敬。

猜你喜欢

  • 毕加索的童年故事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毕

  • 揭秘:爱因斯坦风流成性

    前不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首次公开了爱因斯坦的一批私人信件,向世人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批信件中,一共提到了爱因斯坦的六位情妇,其中,有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女郎,有腰缠万贯的犹太寡妇,还有风情万种的花店老板、善解人意的女秘书等。堪称人类历史上

  • 商纣王:爱江山更爱美人

    毁了他自己也毁了商代江山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好淫乐,图享受,纵酒无度,沉迷音乐。自从他得到一个绝世美女妲己以后,这种习性就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红颜祸水的传说有关。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妲己亡殷&rdqu

  •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

  • 周幽王:一笑失天下

    在古代,国王固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国王如果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周幽王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周朝的八百年江山是中国历代最漫长的,可惜传到周幽王气数就式微了。周幽王,姓姬名宫涅,生卒

  • 揭秘夏朝糜烂的后宫生活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美女不问来路。夏朝最著名的美女——妺喜,不过是打仗赢来的战利品”,漂亮、好玩就行,谁还管她父母何人,仙乡何处啊?据西汉学者刘向的《列女传·孽嬖传》记载:妺喜者,夏桀之妃

  • 商汤辨味识才的故事

    为政之道,唯在人才。如何用人历来是关系社稷安危和国家治乱兴衰的根本大计。中国历史上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无不高度重视选人、用人的问题。商汤是夏朝的属国商国的国君。夏朝末年的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昏庸残暴,惹得天怒人怨、众

  • 禹出生的传说

    关于大禹出生目前有两种常见的传说。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禹的父亲崇伯鲧擅长治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鲧死后,禹继父志,逐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并联合其他部落,在伊洛河一带进一步展开治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