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知止而后定

知止而后定

收录日期:2025-11-20 17:04:16  热度:9℃

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快到收费站或休息区,路上就有了减速板,不论多高级、跑得多快的车,见了减速板,都会主动减速。减速板是显而易见的,驾驶者老远就可见到,自然会熟练减速。

近见身边熟识、事业兴旺发达的青年小老板纷纷或车祸、病灾、离婚、损财、官司……他们痛苦万分,却不知是他们遇见了人生的“减速板”却没有减速的缘故。

各种挫折是红尘中无形的“减速板”在起作用,是上天给驾驶人生之“车”者的警醒。在“减速板”面前,高速、中速、慢速的“驾驶者”,豪华车、普通车、超载车都将分别有不同的结果。

驾驶人生之“车”者往往春风得意、顺风顺水时,并不知何时该“减速”,即使有智者提醒,也不会在意,仍会高歌猛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战无不胜,于是遭遇“减速板”时仍不“减速”,结果招来灾祸。

名人酒驾判关半年,他说应该冷静、独处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该“减速”,避开红尘中的嚣闹,去净心回归他的专业世界,创作出更多佳作,这也是因祸得福的好事。这也是“减速板”给他的启迪。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个人走红了、发达了,少不了酒席应酬,朋友致贺。一个人事业成功了,少不了欲望膨胀,“人心无足蛇吞象”,使“驾驶”人生之“车”者高速狂飙而不知遏止。

有人或云,生活中哪里能看到“减速板”“休息区”呢?如真能看得见它,我当然知道“减速”。关键是没有啊!

怎样认识、看清人生“减速板”?

正如高速公路上车跑一段该进“休息区”,爬山爬到中途需略停休息一样,古人曾一再强调的月盈即亏、物极必反的道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我们身在红尘,当局者迷。

历史上的范蠡扶越王勾践成功复仇而激流勇退去经商,经商致富又散尽千金从头再来,其中拒绝入朝廷做大官,成功至巅峰能及时“减速”,可谓智者。近代,曾国藩拥30万兵权,攻克天京,自感功高震主,于是主动“减速”:自削兵权,写家书,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

《菜根谭》中有文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天道忌盈,业不求满。当我们向杯中注水时,注入七分正好,适可而止:注入十分而仍不停加水,则杯倾水溢。这是简单的道理,但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并不知自己“杯中水”已达八分、十分,仍在往“杯”中无限加欲望之“水”,结果“水”溢杯倾方悔。

用心感知,综合考量,反省自己拥有的“杯中水”已达几分,自己人生之“车”行驶速度如何,是一路高速不止,还是有快有慢、掌控有度?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适可而止,方会有稳定发展、持久发展,高速行驶用刹车于车有损,缓缓减速而停方于车无损。适时主动“减速”,遏制无止境的欲望与获利心,方可长久。

猜你喜欢

  • 头顶有把伞

    窗外哗啦啦地下起了雨,雨滴不住地敲打着玻璃窗户,溅起片片零乱的水花。陈小雨觉得雨滴不像是打在玻璃上,倒像是滴落在自己的心里。望着外面的大雨,陈小雨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课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0分钟就放学了。正好这时老师的课也讲完了,她便托着

  • 母亲的眼睛

    母亲的外祖母六十岁以后陷入黑暗,母亲的母亲五十岁以后双目失明,母亲今年三十五岁,她七岁的儿子,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有时候,夜里打一个寒战,突然醒来,浑身被汗水浸透。 母亲知道,她将会变成盲人,她的儿子也可能会变成盲人。

  • 我的哥哥董小宝

    A 父母不是亲生的,是养父母,她跟着他们的时候,已经6岁,什么都记得。 她6岁那年的清明节,父母回乡下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再也没有能够回来。他们乘坐的客车出了车祸,父母一同遇难。 6岁,她尚且不能阅读人生苦难,只是为父母的不再归来任性

  • 哥哥的糖葫芦

    在儿时的记忆里,从来没人敢欺负我,因为只要我一哭,哥哥就会像保护神一样及时地出现,他很黑很壮,就算同伴的哥哥在场,也没人敢和他较量。 在我真正懂事后,才渐渐知道自己的哥哥是个半傻子,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弱智。上学后,我一直无法面对这个现实,为

  • 姐妹埋怨里的爱意

    一 古有孟母三迁,而今我也为让儿子在城里上学,搬到了城里租住。不久,小妹家的闺女若涵也转学到了城里。在我的介绍下,小妹一家三口租住到了邻家。小妹虽搬了过来,但若涵的接送、饮食均由我照顾。因为妹夫上班忙,小妹之前刚找了份工作抹不开身。一个孩

  • 哥哥,谁带你回家

    你在有雨的夜晚会想起谁呢?而我只会想到一个人,他是我哥。 哥是个傻子,他是大妈嫁给大伯时带来的。大伯五岁时突发高烧,引起小儿麻痹以致半身不遂。爷爷和奶奶务必在他们有生之年为大伯找到一个可以照顾大伯的人,所以,便找了大妈,带来了这个傻哥。

  • 天上,人间,相距并不遥远,记我和哥哥史铁

    早些年的那些记忆已经很遥远了,但因为它深深地藏在心里,所以忘不了。 我五岁多时,哥哥就离开家,插队走了。不久,我们家也下放去了云南。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放学回来,看见妈妈哭了,妈妈告诉我哥哥病了。于是,爸爸带我先回了北京。 没过几天哥哥也

  • 水仙姐姐

    小帅,去买包盐回来。奶奶对站在屋外的梁小帅喊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要炒一个好菜给你吃。梁小帅两眼看着河西边坡上那幢有点破败的房子上空,你看那儿干什么?奶奶顿时惊叫,你在惦记着那个小扫帚星?是她害死你妈妈的! 奶奶说的那个小扫帚星叫朱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