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唐高宗之子李素节简介 李素节是怎么死的?

唐高宗之子李素节简介 李素节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7:32  热度:10℃

李素节,唐朝皇子,父亲为唐高宗李治,母亲为淑妃萧氏。在兄弟中,李素节排名第四位,较受唐高宗宠爱。

人物档案

姓名:李素节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时间:公元648年

去世时间:公元690年

父亲:唐高宗

母亲:萧淑妃

爵位:许王

官职:舒州刺史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

唐高宗继位不久,李素节就受封为雍王,拜官雍州牧。因为他自幼聪慧,师从学士徐齐联,机智好学,颇有成就,受到唐高宗喜爱。

对于这样一个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儿子,唐高宗没有吝啬他的宠爱,不久封李素节为岐州刺史,后来改封郇王。

李素节的母亲萧淑妃,一度受到唐高宗盛宠。但是当武则天入宫之后,渐渐独占帝王宠爱。一个前任宠妃,一个现任宠妃,不打起来是不可能的。

萧淑妃和武则天相互谮毁,最后以武则天大获全胜,萧淑妃受幽禁侮辱而死告终。虽然萧淑妃去世了,但是武则天对她的痛恨并没有消失。

作为萧淑妃儿子的李素节,自然也在武则天厌恶范围之内。此后武则天经常在唐高宗面前说李素节的坏话,后来唐高宗就调李素节出京担任申州刺史。

乾封元年,唐高宗下令:李素节既然有病,就不必入宫朝见。这多少有点保护这个儿子的意思,但是李素节并不理解父亲的苦心。

他认为自己没有病不能入京,长期见不到高宗,怕与唐高宗身份,于是就写了一篇《忠孝论》送达京城。

虽然由官员密呈,这篇文章最后还是被武则天看见了。武则天十分不高兴,仪凤元年,武则天诬告李素节贪污,将他降封为鄱阳郡王,削减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

仪凤二年,武则天又将李素节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此后李素节的调任升降,都由武则天主导。

唐高宗去世之后,作为儿子,李素节自然要前往京都服丧致孝。但是在途中却被人给弑杀了,传说是武则天派的刺客。

李素节去世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武则天命人以庶人礼节安葬李素节。一国皇子,最后就是这么一个下场?

好在等到唐中宗李显继位后,李素节得以被追封为许王,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以礼改葬,陪葬于乾陵。

猜你喜欢

  • 洗钱

    顺同巷的停车位都没有空的位置了,行人也多,都有点堵塞。这时鞭炮声响了,噼里啪啦的响了好一会儿,也许是这鞭炮的响声很有节奏吧!都不像之前般堵塞了。原来是家中餐店开业了,这阵势…………那个气派呀!先不说这些来人的头衔,光这店老板就是这市的市长!

  • 给出轨的老爸拜年

    大年初一,颖儿和丈夫孩子,就来到了母亲家里,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妈,我想和两个兄弟去给爸爸拜年。”颖儿对妈妈说。妈妈看了看自己的女儿,生气的说:“颖儿,你要去给那个没良心的拜年?”颖儿点了点头说:“是的,我要去给爸爸拜年

  • 我的生平

    虽然当今的医学高度发达了,可是,老孙也知道治不好他的病了,因为他身上的病是不治之症——癌——晚期——晚晚期。他问过,医生告诉他,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别的他都不想了,就想给自己给自己写份生平,其实就是悼词,把自己这一辈子跟人说说。在职的时候,他

  • 涮坛子

    文化宫已物是人非,还是那幢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还是那株郁郁葱葱百年黄桷树;可黄桷树下的茶客却吐故纳新,83年至90年最热闹时那批老茶客好些个都爬上了火葬场高烟囱上了九霄云外。今天,早年《江阳市志》的主笔现今已年过70的周杰成吃了二两牛肉面

  • 我不是针对您

    农贸市场上,一个女人来到一个猪肉摊前。“大姐,买肉啊?瞧我这肉多新鲜!”肉摊老板招揽顾客。“就怕买到注水肉!”女人说,“半斤肉里能炒出二两水来。”老板提起猪肉,露出案板让女人看,“注水肉搁着往外流血水,您瞧我这案板上有水没水?”女人说,“师

  • 麦岭香花山驻军纪实

    在富川县麦岭镇以北十多里地,有一片十分美丽的坡岭地,名叫香花山(当地人叫它香花井),原是我们敬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九零一、零五四七部队的驻地。在这里,我们敬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他们的一颗爱国爱民、勤劳勇敢的心,为了建设国防、保家卫国、拥政

  • 是傻妹妹?是“鬼妹妹”?

    近几年都是这样,企业招工难。今年过了年,华琼和老公天天都在为自己这小企业招工。总是难招到工人,招工广告四处张贴,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这天,华琼接到一个电话,她心里高兴起来,估计是来应聘的。“喂,你好!你是华老师吗?”华琼一听是四川女人的口音

  • 老人之思

    李老汉年逾古稀,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日子却不尽如意。前几年还行,能做些力作能及的活计,倒也不讨人嫌,而今,实在是无力为之了,由此,便惹得人满是腻歪。这人不是外人,是他的儿子和儿媳妇。几年来,李老汉也习惯了逆来顺受,凡事忍气吞声,当然,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