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澳洲刺角蜥的生存之道

澳洲刺角蜥的生存之道

收录日期:2025-11-20 14:39:44  热度:10℃

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地带四季炎热、干旱少雨,这片连人类也无法生存之地,威尔逊——澳洲刺角蜥,活得生机盎然。

任何生物要“活下来”,首先得有水。茫茫沙漠最致命的生存难题就是缺少水。威尔逊寻找到了唯一的“水源”,清晨时刻由水蒸汽凝结在植物叶片上的水滴,是它的生命之源。虽然身长仅15厘米的澳洲刺角蜥无法够到高大植物的叶片上饮水,它却有一项绝技:威尔逊喝水不用嘴巴,而是用它那布满棘状刺的身体。它缓慢地爬到了沙漠植物的根部,四肢坚挺、一动不动地矗立在那里。它身体的任意一个部位沾有水分,皮肤和尖刺上错综复杂的脊梁和通道便会充当“水渠”,将宝贵的水资源引至口中。凭着这项特殊技能,澳洲刺角蜥在高温、干旱的沙漠获得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晨露、雨水、小水坑内的积水,甚至是空气中的水分。

而要“活下去”,还需要维持生命的食物。澳大利亚内陆沙漠盛产的黑蚂蚁是澳洲刺角蜥得天独厚的食品。威尔逊畅饮了甘露,开始寻找黑蚂蚁的踪迹。威尔逊挪动起布满尖刺的四肢,缓慢地跟踪着几只黑蚂蚁的前行路线。待爬到黑蚂蚁数量众多的地带,威尔逊便压低身体的高度,屏气凝神。任黑蚂蚁胆大妄为地爬到威尔逊的足部、背部,甚至头部。威尔逊只需轻摆头部、迅速地吐出舌頭、卷起蚂蚁、收回口中。一分钟之内30至45只黑蚂蚁就被威尔逊吞入腹中,直到上千只蚂蚁填饱一只体长仅仅15厘米的澳洲刺角蜥的肚子。

澳洲刺角蜥要从天敌的口中“活出来”那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沙漠上的野狗常常威胁着威尔逊的生命。野狗的体长是威尔逊的6倍有余,况且野狗追击时速可达45千米。面对强敌,聪明的威尔逊采用了以静制动的办法来对付。威尔逊大口大口地向体内吸入空气,体型逐渐扩大后,它的棘状刺看上去更加尖锐、锋利,澳洲刺角蜥颈上立即“长”出一个像极了澳洲刺角蜥的头部“肉瘤”,然后它将真正头部伸入两腿之间保护起来,之后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原地。野狗冲向威尔逊的“头部”狠狠地一口咬下去,尖锐的棘刺扎破野狗的口腔,剧烈的疼痛让野狗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威尔逊趁着野狗剧烈疼痛之时,迅速逃身。

澳洲刺角蜥巧妙饮水保命“活下来”、灵敏寻找食物“活下去”、机智躲避强敌“活出来”的生存之道,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练就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时候,直面艰难困苦,磨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能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猜你喜欢

  • 敲门的背后是成长

    上个周末,听完远在美国的堂姐讲的一个故事,我内心颇为触动。一个小男孩幫他妈妈卖小饰品,他总是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成交的这两户,会让他赚4美分。即每一次,他能赚4美分。按照这个概率,他考虑的不是这次敲门是否会被拒绝,也不是结果的好与坏。而是想,

  • 性情决定命运

    与其相信命运,不如相信性情。一个人的性情往往决定他的命运。譬如说:如果你个性太乖僻,当然缺少朋友,并会失去许多别人所羡慕的机会。如果你生性淡泊,你当然不容易发财。但能得到朋友的尊敬与喜爱,所以,你会在无形中受到很多人的照顾。如果你性情偏狭,

  • 帮人排队,等待也有“钱途”

    罗伯特·萨缪尔在纽约电话电报公司上班,虽然收入不算太高,可却是时尚一族,每当有时尚的产品上市的时候,他都会去观光,有时并不买,只为了饱饱眼福,尝下最先到手的快感。这不,当听说iphone6刚刚上市,他就和众多iphone粉丝一起在店门前排起

  • 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

  • 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

  • 一个人的抵抗

    1989年的东德,是那样的寒冷,或许是十一月在东欧正属寒冬的缘故,而这一年的政治剧变更是加深了它的阴冷。随着东德经济的瓦解,社会局势日益不安。抗议示威席卷全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清醒的意识到,这个归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德意志国家很快就要倒下

  •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不公, 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那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 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

  • “一米斋”下

    在我无数的“理想”当中,只有一个最长远、最持久,因而才最真实,那就是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小的时候怀此奢望,不过是想偏居一隅,去看自己想看的大书小书,避开大人非要我看的“观止”,“文选”之类。然而奢望毕竟是奢望,直到上大学之前,我始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