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在泰戈尔家里做客

在泰戈尔家里做客

收录日期:2025-11-20 01:23:54  热度:15℃

我费了一些周章才找到泰戈尔故居,比起我过去参观过的很多名人故居,它显得太过低调。

穿过大大小小十几条街道,它终于出现在我眼前,与我想象中的豪华尊贵大相径庭。

两层楼的红色建筑被掩盖在茂密的绿色植物之中,院子不大,有一块草坪,一进门就自然而然地与外界的喧闹嘈杂隔绝开来。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那一刻我虔诚得仿佛朝圣。

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脱鞋进去,里面不可以拍照,但参观完出来之后可以去拍后面的学校。

1913年,这位不仅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史上伟大的文学巨匠,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距今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美丽忧伤的句子仍然在时光洗涤之后,闪耀着隽永的光芒。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我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诗,赤足踩在冰凉的大理石地板上,企图从眼前这些蒙尘的陈旧物件中,窥探诗人昔日的风采。

在某个转角处,挂着泰戈尔的家族史,他出身于一个大家庭,是家中第十四子,父亲是一个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他从8岁开始写诗,后来的创作广泛至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甚至是歌曲各个领域。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仅仅是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是印度史上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泰戈尔最令人赞叹和景仰的地方,在于他并非只为自己的人民所蒙受的灾难斗争,并非只为自己的祖国遭受强权和暴力对待而呐喊。

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向我讲起泰戈尔与中国的渊源,比如他与梁启超、徐志摩、林徽因……除了这些文士风雅之交,泰戈尔还数次著文为中国鸣不平,谴责对象从英国烟贩到日本鬼子。

我站在陈列着诗人手迹的博物馆里,看着墙上那些年久的黑白照片,隔着漫长的茫茫岁月,他的五官看不清楚,身材也是嶙峋,但依然有种坚定的力量穿过时光迎面袭来。那是一种博大仁慈的情怀所带来的力量。一张张老照片看过去,画面中找到了徐志摩、林徽因,还有爱因斯坦,看着照片上两颗装满智慧的白头,不禁很好奇他们谈了些什么,还有——谁说搞科学的和写小说的一定聊不到一起?

1941年,泰戈尔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随即长逝。从博物馆里出来之后,我在学校的台阶上坐了好半天,四周寂然无声,仿佛他的灵魂还守护在这片故土。

猜你喜欢

  • 图书馆里的一场恋爱

    我是在一所师专念的大学,中文系。那时我写诗,热情而用力地活着。仿佛除了菊花,那座城市值得歌颂的事物并不多。而我却有用不完的词语,将一个又一个夜晚拉长,填写在方格稿纸里。那时候我开始发表作品,也喜欢过几个女生。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我在一个女生

  • 那首长眠雪域高原的歌

    在他的臂弯里,谁都没动,谁都不愿动。这是个奇妙的时刻,都知道不该这样,却都不想放手……她去买了一套跟陆路一起失踪的同样牌号的相机和镜头,填进了摄影包的空格里。工作之余,她总要抽出时间,背着爱人用过的摄影包、拎着爱人用过的照相机,独自一人去西

  • 一千零五只鸿雁编织两颗心的坚守

    他给她写了15年的情书,她小心收藏,一共600余封,装在箱子里,藏在床底下;她回了他15年的家书,他辗转全国,只剩300多封,放进麻袋里,藏在床底下。他的情书挨着她的家书,一共重8斤,8斤,是这对夫妇爱情的重量。 他今年80岁,是个可爱的老

  • 戏剧婚姻

    15年前,听说我要结婚,远在北京的燕儿,当天就急匆匆飞了回来。刚推开门,便劈头盖脸地问:“你想好了?果真要嫁他?”我使劲点点头,表示心意已定。她用食指戳着我的额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嫁给一个铁路工人,你这辈子就算玩完了。等着吧,以后有

  • 再婚夫妻:用心理账户计算爱

    接过戒指那刻,我竟惭愧地流下了眼睛。他不知道,其实开始我是计较的,只是后来把这份计较无意间“升华”,让外在的算计,转化成为内在的心理账户,同样还是算计,所不同的是,心理账户却越算计越幸福。再婚夫妻之间,或多或少总还是会算计,就如同在心里开了

  • 婚后分居,距离产生无限美

    两个80后小夫妻,面对婚后的琐碎,另辟蹊径选择用分居来解决问题……一见如故,闪电结婚 郭强和冯谨是典型的80后,“80后”的优点他们身上不多,但是“80后”的缺点他们身上倒是不少:不会独立生活、不会替别人着想、自恋、做事冲动……不幸的是,命

  • 谁能将丁克进行到底

    近日,郁菲的离婚官司在上海炒得沸沸扬扬,作为一个任职于全球著名美资公司的高级职员,她拥有可观的收入和令人羡慕的发展前景,然而丈夫却硬要与她斩断情缘分道扬镳,理由是郁菲结婚五年来旗帜鲜明地抵制生儿育女,坚持做个百分百的丁克一族,于是丈夫愤而拿

  • 花岗岩知已

    1999年大学第一年的秋天,在远离家乡的济南,19岁的我每天下午5点30分在市电台做兼职。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号直播间,是1053千赫的青年节目,全长一小时,和我做搭档的是山大广播站的副站长谢洋。那时,我们一起做的是一个情感故事栏目,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