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烂布片

烂布片

收录日期:2025-11-21 01:00:46  热度:10℃

烂布片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叫做小花。小花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早逝,她和她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是个纺织师,每天都辛苦地织布,希望能够卖出去换取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然而,尽管她的布料质地非常好,但由于某种原因,她的布一直都卖不出去,被人嘲笑着称为“烂布片”。

小花非常心疼奶奶,她知道奶奶辛辛苦苦织布的原因是希望能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看着奶奶因为无法卖出布料而愁眉苦脸,小花决定去找寻解决之道。

有一天,小花听说了远处有一个城镇,那里有个著名的布匠大师。据说他的技艺非常高超,可以把平凡的布料织出美丽的图案,并且能够帮助人找到内在的价值。小花决定前往寻找这位大师,并带上奶奶的布料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指导。

小花驱车来到城镇,找到了布匠大师的工坊。工坊里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线和纺织工具,而大师正在专心致志地织布。小花走上前去,谦恭地向大师请教。

大师接过小花的布料,细细地观察着。片刻后,他微笑着对小花说:“这布料并不是烂布片,而是潜藏着无限可能的原材料。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灵感和设计。” 看到小花的困惑,大师开始为她解释他的想法。

大师告诉小花,织布和创造人生一样,都需要耐心和信心。每根线都是人生的经历和遭遇,而每个布料都是独特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布料变得非凡,让每一件织物在具有瑕疵的地方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听了大师的话,小花茅塞顿开。她决定回去,将大师告诉她的智慧应用到奶奶的布料上。她开始用心观察每一块布料,发现它们上面有一个个小小的瑕疵,这让她想到了家乡山水的美丽,于是她决定以山水为主题,将这些瑕疵融入设计中。

小花开始细心地织布,每一块织品都成了她的创作作品。渐渐地,人们发现她的作品别具一格,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每个细节都展现出小花的独特视角。人们纷纷以高价购买小花的作品,而这些来自于烂布片的艺术品也成了小花和奶奶摆脱贫困的契机。

小花在大师的指导下,重新定义了烂布片的含义。她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就像布料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灵感”和“设计”。只要坚持信念、发现潜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闪光的机会和无尽的可能。

从此以后,小花和奶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她留下的作品,成了一个个传世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了“烂布片”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质量,更是内心的勇气和创造力的体现。

猜你喜欢

  • 三道门的启示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你看了就明白了。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里面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

  • 幸福的假象

    佛经里写人通常走两个极端,不是大智就是大愚。《百喻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个女人刚生了个儿子,可是她并不满足,还想多要几个孩子。她听信一个老妇的话,准备杀子祭天。有个智者发现后,赶忙制止:你将来能否得到更多孩子还不一定,却要先杀掉自己的

  • 和尚挑水有新招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到了现在,变成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怎么说呢? 方法一:由于路很长,一人一天挑一缸就累了,所以没人愿意挑水。于是,三个和尚商量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第二

  • 已经拥有

    佛问弟子:世间何物最珍贵?弟子答: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数载,沧桑巨变,佛又问,弟子答: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已经拥有。 人生在世,总要追逐些什么,或理想,或金钱,或权力。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我们生活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

  • 修剪欲望

    曼谷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老住持圆寂后,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住持一职。初来乍到,他绕寺巡视,发现周围山坡上到处长满杂乱无章的灌木。法师找了把剪刀,时不时地就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成一个漂亮的圆球。人

  • 和佛对话

    深夜,寺里一人一佛,佛坐人站。 人:圣明的佛,我是一个已婚之人,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佛:你能确信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惟一的最后一个女人吗? 人:是的。 佛:你离婚,然后娶她。 人:可是

  • 走得好

    大师见一位老者在路边哭泣,便问为何。 老人擦干泪,对大师说:想我这些年,省吃俭用,全力供我儿考取功名,可我儿屡试不第。去年又去赶考,不想路遇劫匪,抢光了他的盘缠,幸遇一位卖葵花子的老人相救。本想着我儿会重拾信心,他却和那老人的女儿结为夫妻

  • 目标带来的颤抖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过犹不及。就说人的行为,没有目的当然不行,目的性太强了更不行。目的性太强了,就会出现目的颤抖。 什么叫目的颤抖?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比如设置价值不同的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