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说话者却沉默着

说话者却沉默着

收录日期:2025-11-20 09:34:54  热度:11℃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国家。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的首领是大祭司。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了犯错者有惩罚,举报者有奖励。于是,当地出现了不少举报成风的现象。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叫阿蛮的男孩。

自从阿蛮小时候向老师举报同班同学,尝到了奖励的甜头以后,阿蛮就开始学着如何偷偷举报,明里暗里赚到了不少钱。

现在的阿蛮已经十八岁了,他还是保留着小时候的处事风格,因为他到目前为止还从来没有失过手。在最近的一次,他通过举报一位妇女通奸而获得了一大笔赏金,而那位妇女则上了绞刑架。

阿蛮有一个朋友小南,自幼和他混在一起玩耍。这天小南到阿蛮家里玩,看到阿蛮家里新买的神像惊诧不已。

小南随口问他:阿蛮,这个神像要不少钱吧?

阿蛮抓住了小南伸出的手说道:别碰别碰,碰坏了你肯定赔不起。

小南淡淡地回了一句:哦。

两人玩到中午时分,小南说自己肚子饿了,于是阿蛮到厨房准备午饭。

这时小南走了过来问他:要我帮忙做些什么吗?

阿蛮一边洗菜一边回道:不用了,还要大概半个小时才能好,你先自己玩一会儿。

可是当阿蛮想喊小南过来吃饭的时候,小南却不见了踪影。他环视了一下屋子,发现新买的神像不见了,家里的门也半开着。

阿蛮刚想到小南家里问他这件事,但是他转念一想,决定到警局告发小南。

当阿蛮带着警察到小南家里的时候,小南正在吃饭。

阿蛮怒气冲冲地问小南:小南,神像呢?

神像?什么神像? 小南一副什么也不清楚的样子。

就是他,警官,就是他偷了我的神像。 阿蛮指着小南大声说道。

通过搜查,警官确实在小南屋里找到了神像。

小南,这个神像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警官问小南。

这个神像是我自己买的。 小南竟然若无其事地回答道。

于是为了核实这件事情,一行人来到卖神像的店铺。

阿蛮问道:老板,前些天是谁来买这座神像的,你还记得吗?

他的语气有些傲慢。

是......是那边那个男孩。 店铺老板说道,目光移向小南。

怎么会......不可能,那天来买神像的人明明是我才对。 阿蛮有些慌了。

你确定吗? 警官问店铺老板。

没错,千真万确。 店铺老板斩钉截铁地答道。

老板,你能不能再确认一次? 阿蛮的语气明显缓和了下来,有几分讨好的意味。

阿蛮,是他买的就是他买的,自己做的事就要认。不然我没事胡说干什么? 店铺老板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后,就回过头去不再看他,继续做事去了。

警官,现在我举报,阿蛮诬陷我。

还没等阿蛮反应过来,阿蛮就被带到了监牢。

开庭审讯的时候,法官第一次问阿蛮认不认罪。

我是被冤枉的,我没罪! 阿蛮不肯认罪。

法官第二次问阿蛮认不认罪。

我是被陷害的......我是...... 忽然阿蛮的脑海里闪过许多人的面孔,有被老师惩罚而哇哇大哭的同学,有在监狱里被屈打成招含冤致死的老者,还有那个哭着上绞刑架的妇人......

法官第三次问阿蛮认不认罪。

阿蛮沉默了。他始终不肯再说一句话。

最后,阿蛮被判了终身监禁。在监狱里待的第三天,阿蛮的尸体被发现悬挂在梁上。

大家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都选择保持沉默。

猜你喜欢

  • 气壮山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

  •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也”来自《礼记?檀弓》。根据《汉书?艺文志》,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仪的学问,记下笔记集结成书的。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门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关于礼仪学问的书籍编辑而成的。在古书中所谓的记”,通常

  • 内助之贤,扬扬得意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尊重。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传世《晏子春秋》,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 祸起萧墙

    公元前659年季友立公子姬申为国君,即为鲁僖公。同年,季友迫使莒国将鲁国乱臣庆父交还鲁国。由于季友对鲁国王室忠心耿耿,为维护鲁国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僖公便把汶水北面的土地及费这个地方赐给了季友,并命季氏世代为上卿。从此,费地成为季氏的私邑。从

  • 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秦军数十万攻打赵国巨鹿很急,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兵数万去解围。大军走到安阳,忽然停止不前。停了四十六天了。项羽忍不住去问宋义:现在秦军猛攻巨鹿,我们应该火速渡漳水,和赵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秦军啊。”宋

  • 曲突徙薪,焦头烂额

    从前有一个人去做客,见主人家把做饭的烟囱砌成直的,正对着旁边的柴薪,很容易失火。就劝主人把烟囱砌成弯的,将柴薪搬得远些(曲突徙薪),可是主人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不久这家失火了。左邻右舍都来救火,费了好大力气才将火扑灭,不少人还受了伤。主人过意

  • 见怪不怪

    宋朝文学家洪迈写了个《姜七家猪》的故事:有个叫姜七的人,以开旅店为生。这年春天,姜七常常听到自家后院有隐隐的哭声,很悲伤。开门去看却什么也没有。一天,有五位贩运药材的商人投宿在他家。夜深人静,五个人都听到悲悲切切的哭声,他们循着哭声来到后院

  • 黄香扇枕

    东汉时期,黄香九岁母亲就去世了。他年纪虽然小,但是很懂得孝道。为照顾父亲,在夏天炎热的时候,小黄香拿着扇子站在父亲的身边,把枕头和席子扇得凉凉的,把蚊虫轰得远远的,然后再恭恭敬敬地请父亲睡觉。冬天天冷,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把冷被窝暖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