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冰冰:我是工作爱好者

李冰冰:我是工作爱好者

收录日期:2025-11-20 10:29:28  热度:9℃

工作,对于你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个问题,100个人可能会有100种答案。有没有把工作当做自己人生的全部,当做自己生命中最感兴趣的事的人呢?有!这种人往往会被冠以“工作狂”的称号,对于有“工作狂”倾向的人来说,工作常常是价值的同义词,因此他们工作越多,感觉越美妙。

“工作狂”的特质在李冰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是娱乐圈公认的“拼命三娘”,但她却不愿意被人家称为“工作狂”,而更愿意被称为“工作爱好者”。因为在她看来,“工作狂”和“工作爱好者”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差别的:“工作狂”往往并不一定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而“工作爱好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认为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那如何才能成为“工作爱好者”,而不是“工作狂”呢?

回顾李冰冰的演艺之路,一般人都想不起来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进公众的视线的,《少年包青天》、《天下无贼》还是《风声》?或许都不是。她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国内一线女星,并向国际明星的门槛迈进。

在中国的娱乐圈,李冰冰的特点并不突出:论演技比不上周迅,论运气比不上赵薇、章子怡,论炒作不如范冰冰,论才气似乎也不如徐静蕾。但目前来看,她却是这些明星中走得最稳的一个。她为什么可以做到?或许下面这句话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每天尽职尽责地工作,一万年太长,在工作上我只争朝夕。私底下我是个很‘宅’的人,把工作当成乐趣。多少年没休过假,我都已经忘了。当工作变成习惯,突然休息会有不安全感。”“我真的认为能力有限、努力无限;你真想去工作,就努力去做。”“我要做一颗恒星。而能做到持久就要靠自己的实力和业务,这是大家对你折服的最好方式。我做不到一夜成名,属于‘老牛拉车’的慢热型,没准儿80岁的时候我还在‘拉车’呢!”“我是一个真的很要脸的人,不等你去要求我就很努力。我是个自己能把自己压死的人。”“任何人从事的工作都是一座最宝贵的钻石矿,只有最勤奋的人才能挖到属于自己的钻石。”给你带来机会,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坚持是一种态度;最后的胜出靠的是长期的努力和敬业精神。

在李冰冰看来,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无论你做这个工作做了多长时间,你都必须保持对这份工作的兴趣,并且勤奋、永不懈怠;另外,要珍惜在工作上与你合作的每一个人,包括你的老板和团队成员。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这份工作上爆发出你的潜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

如果在内地的娱乐圈排一个“劳模榜”的话,那么李冰冰一定排在第一位。作为圈内有名的“365天全年无休女劳模”,李冰冰用勤奋赢得今天的地位。

演艺圈里对李冰冰评价最多的也是“勤奋”,这个评价既是褒义词,同时也可能是贬义词。但她不在乎,“我不介意,‘勤奋’我听了很舒服”。

在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时,李冰冰不慎从马上跌落下来,马蹄踏在了她的踝关节上,而这只脚在多年前拍摄《紫蝴蝶》时曾经受过伤,这让剧组的工作人员大惊失色,但她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参加拍摄。没过多久,由于长期劳累和坠马受惊,她突发气胸,被直接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医生建议她至少休息一个月,但入院不到24小时,她却要求出院。因为在她看来,休息一个月会把她闷坏的,她已经习惯了天天工作的状态。

这只是李冰冰工作中的一个意外场景,但却是她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中国的影视圈里,李冰冰并不具备太多的传奇性,她没有一夜成名的机会,也没有制造话题的兴趣,甚至连清晰的定位都没有,她只凭借“勤奋”这个词来打天下,就这样在娱乐圈“笨鸟先飞”了十多年。

因为勤奋,拍《功夫之王》时,戏份并不多的她却早在半年前就苦学英语,把所有的英文对白背得滚瓜烂熟,还专门请了英文老师陪练。

因为勤奋,在参加华谊兄弟的股东会议时,李冰冰表示:“我之所以能成为明星股东,其实是这个产业核裂变的结果。创业板算是一个二板市场,门槛比较低。”这些专业的术语出自一个明星之口,让在座的人都很惊讶,甚至连她的经纪人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学的这些专业知识。

因为李冰冰对待工作的心境是快乐的,所以即便再苦再累她也会觉得是一种乐趣——视工作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视工作为痛苦,人生就是地狱。工作本没有意义,是人类赋予了它意义,它才变得有意义。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

猜你喜欢

  • 设身处地

    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天和儿子想把一头在牧场上撒欢奔跑的小牛犊赶回牛栏,父子俩好不容易把小牛犊驱赶到牛栏旁边。爱默生在后面使劲推,他的儿子在前面用力拉,但是小牛犊就是不愿跨进牛栏。它倔强地低着头,死死地抵住地面,不按父子俩的意愿行动。

  • 那一套与另一套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盲人自有盲人的一套。他们的那一套是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健全人一掺和进来,就麻烦了。说到底盲人总是弱势,他们对自己的那一套在骨子里并没有自信,只要和健全人相处,他们会本能地放弃自己的那一套,本能地利用健全人的“另一套”来替代

  • 一幅画的启示

    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手,手握成拳状,一根大拇指高高竖起。“这代表什么意思?”老师指着那只画在黑板上的手问我们。“称赞别人。”我们齐声回答。然后老师沿着那只手继续画下去,画出了一个人。原来,画上的人竖起大拇指,并不是在赞美别人,而是

  • 抓一把沙

    我一直喜欢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嗜糖如命,恰好他又跟一个制作糖果的女人比邻而居;男孩的家很穷,不可能满足他每日吃糖的奢望,于是,他便天天偷偷溜到邻居那里想方没法弄到一点糖吃。他踮着双脚,费劲地将手探进高高的蜜缸里,用手指蘸一点蜜汁送到嘴

  • 好事情和坏事情

    古时候,有个乐观又有智慧的书生,是县太爷的幕僚。衙门里一旦发生不好的事情,他就告诉县太爷,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久而久之,县太爷觉得这个书生是个庸才。一天,县太爷外出办案,被匪徒袭击,受了重伤,整个县衙的人都觉得这事糟透了。可是,这位书生还是

  • 灵魂出窍(下)

    即便沿路的摄像头都证实了阿文走的是学校方向,可一切推理都卡在了入室行凶的环节。阿文最终和楼上的老夫妻一样,因为证据不足被放了回来。回到家的阿文一改以往的状态,每天都闷在卧室查着网上类似的解释,即便是偶尔的出门也是去买一些玄学、异能、奇幻的书

  • 人生最贵的是对自己负责

    過马路,等红绿灯。十几个男女老少凑成的“一小撮人”,于川流不息的汽车中左冲右突,浩浩荡荡地涌向了马路对面。一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准备随众往前冲,却被母亲拽了回来:“没看见红灯吗?”小女孩委屈:“可是别人都走了。”“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母亲

  • 太聪明的人没朋友

    “太聪明的人没朋友。”这句日本的古老谚语,意思很容易理解。在这里,“太聪明的人”是指“工于匠心的人”,并且可能有“锐利的批判眼光”。这种人没有朋友,一方面因为他本人觉得不需要朋友,另一方面,其他人很难接近他。以批判的眼光看人的话,如果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