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辩是最好的应辩

不辩是最好的应辩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6:23  热度:9℃

马钧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制造师,他一生发明过许多生产工具,最有名的当属龙骨水车。马钧虽然聪明过人,但他却为人谦逊平和,从不炫耀张扬。

当时,有个出色的制图家名叫裴秀。此人虽然满腹才华,但却有点小心眼,老是看不惯比他优秀的人。对于马钧的那些发明,裴秀颇有些瞧不起的意思。他觉得马钧的那些发明太过“小儿科”,压根没法和自己设计的那些高大上的图纸相提并论。

马钧因为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说起话来不太利索,裴秀于是抓住马钧的这个缺陷不放,逢人便说自己要和马钧辩论一番,看看到底谁的学问大。

马钧得知此事后笑着摇了摇头,他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有意回避着裴秀。看到马钧不敢接受自己的挑战,裴秀更加骄傲气盛,他也更加自信自己的才华更胜马钧一筹,对方压根就和自己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当时,著名学者傅玄身为马钧的好朋友,他很替马钧鸣不平,他觉得马钧不能再受这样的窝囊气。于是,傅玄自作主张地找到裴秀,他直接了当地对裴秀说道:“所有人都知道你擅长的是言辞,而马钧却擅长的是智巧。现在,你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当然可以占到上风。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马钧和你比较智巧,那你该如何应付呢?”

面对傅玄的问话,裴秀一下子张口结舌,不知该做何回答。

末了,傅玄拉过裴秀的手,真诚地劝其道:“马钧为人厚道宽容,一直在避让着你,难道你真的看不出来吗?我认为,你当下最明智的做法,便是和马钧成为好朋友,一起切磋学问,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听了傅玄的话后,自知理亏的裴秀最后听取了对方的建议,他不但上门向马钧表达了歉意,同时也表示自己想和他交朋友的愿望。善良的马钧当然热情地答应了对方。

事后,有人问马钧,为何当时不找裴秀辩论而刻意回避。马钧笑着说道:“与其争得面红耳赤,还不如退避三舍。许多时候,不争辩才是最好的应辩。”

猜你喜欢

  • 抬棺材

    现在人死了都实行火葬,方便多了,一个电话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就来把人拉去走了。可在偏僻的山区还有地方实行土葬,我下乡当知青时就遇上过,而且还亲自抬过棺材。那年夏天,队里死了个老太太,是个“五保户”,队里出面给她办丧事。中午收工的路上,队长对我说

  • 没人扶的梯子

    是不是个真实的故事各位看客大可权当一笑置之,从哪里听来的诸位也不用管,至于这个故事能表达出点什么似乎也不太现实,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各种人情冷暖各种问题,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就能说清道明的。市里一条远近闻名的步行街上坐落着一家开业已久的金行,

  • 落日惊魂

    晚饭后,走出厂院,去户外散散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打发一段远居他乡人的孤寂时光,这已是来科通这些年养成的习惯。往常一同散步的同伴,都有各自的事情,我又不想因此坏了习惯,便独自一人出了门。出了厂门往西拐,是一条笔直的马路,直通胡寨,约摸两三

  • 奇遇

    那天,黄光赋在路上偶然碰见沈碧玉。两人阔别多年,一见之下,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寒暄几句,然后挥手道别。告别沈碧玉,黄光赋继续赶路。一路上,满脑子尽是跟她相关的记忆,他时而微微一笑,时而唉声叹气。突然下起了雨,并且越下越大,他迈开大步一阵狂

  • 老李的名酒

    老李名其山,莲花乡李家庄村一农民也,年六十七岁,有儿女四人,大儿子已成家,二女儿,三女儿已嫁人,唯小儿子在莲花乡上班,眼光很高,尚未结婚,每次催他快找,只说缘分未到,尚难婚配,近几年老李觉得自己的身体愈发衰退,恐要驾鹤西游而去。因此给小儿下

  • 老牛的阔绰

    在我们村,有个叫老牛的女孩。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称呼一个姑娘为老牛,但是她似乎习惯了被别人这样称呼,别人这样称呼她,她一点也不生气。老牛很阔绰。听说她爸爸是大老板。也有人说她舅是个官儿,常常给她大把的零花钱。还有人说她买彩票中了五百万。总之

  • 王老二赊账买酒

    王老二嗜酒如命,每每都会来刘木林开的小酒店来赊账买酒。刘木林本来不打算赊账给王老二。但是,一来碍于情面,刘木林不好意思拒绝。二来是王老二曾经承诺过,欠的酒钱将会十倍奉还,这个让刘木林动了心。所以一直以来刘木林就一直赊账给王老二。但是王老二一

  • 排轮子

    我害怕排轮子,或者说是排轮子排够了。我正长身体的年代,恰是最兴排轮子的年代。街上到处都可见到长长的队列,最盛的时候,只要看见排轮子,不需问干什么,排上去准没错。排轮子可以买到肥一点儿的肉,如果全是带膘的肥肉,就更好了,可惜没人卖给你。你排第